当前位置首 页 > 公司产业 > IT/家电

重组与3G:小灵通的绝地救赎?

  
作者:张婷
发布日期:2008-06-17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张婷 “电信重组后小灵通还能继续用吗?”很多人都会非常关心这个问题。随着电信重组的不断推进,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内电信新格局中三家运营商实现全业务运营,小灵通的原有优势将进一步被市场所看淡。

电信资深专家阚凯力两年前就曾预言,“小灵通活不过三年”。很多市场人士也认为,小灵通在技术、市场的演进过程中必然会慢慢消失。

一定程度上来说,小灵通的出现,一度充当了打破中国电信资费坚冰的鲶鱼。当新兴优势不复存在时,会否只留下黯然的背影?近日有消息称,中国电信目前正在筹划获得3G牌照后的解决方案,对小灵通基本态度是“不抛弃,不放弃”。“小灵通之父”徐福新也表示,3G将会是小灵通的新机会。

小灵通大势已去?

我国小灵通自1997年问世至今,已经在争议声中走过了逾10年,用户数在高峰时逼近1亿。上市之初,小灵通因低廉的资费和低辐射而取得了可观的增长,而随着移动资费的直线下调,小灵通的市场渐趋饱和,使得小灵通对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来说不再是一根救命的稻草。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的《2008年4月电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显示,其中无线市话用户7948.8万,比上年末净减505.7万户,这意味着我国小灵通用户已经跌破8000万。  

新的悬念是,重组后,电信和新联通将如何处理小灵通和刚刚拥有的移动业务之间的关系?

业内人士认为,小灵通的本地化限制和移动业务的本地业务的争夺若不加以调整必然陷入白热化。面对移动业务的诱惑,两家公司的必然选择就是抛弃小灵通,把移动业务和固话业务进行捆绑。

整合移动业务与固话业务目前已经成为电信和新联通的法宝,否则等移动铁通的整合完成全国性的扩容,哪怕3G网络牌照对移动不利,两家公司也无力抗争了。

资深电信业评论人士王煜全表示,电信重组后,属于过渡产品的小灵通,将有可能出现强制升级的情况,即小灵通用户有可能被强制要求换成相应固定运营商的移动网络。

3G将为小灵通救市?

11年前独创性引入小灵通的“小灵通之父”徐福新表示,小灵通技术有很多优势,3G对于小灵通的发展将不是限制,而是解放。

徐福新表示,小灵通技术落后的说法是有偏差的。徐福新介绍,小灵通基站点多,接收速度很快,容量大,其基站无需机房,易与修复。“因此小灵通在四川抗震救灾发挥了特殊的功效。”此外,小灵通的基站分布广,在传输数据量大时,可以将传输任务分散到各个基站,为高速通讯提供了条件。

据徐福新介绍,小灵通也有较大的升级潜力。目前,小灵通的数据通信业务水平为128Kbps,随着研发可实现256K,最后可达到1兆,远远高于现在目前3G水平。在日本,当地“小灵通”已经发展到400K的上网速度,预计明年数据上下行的速度达到100兆。

徐福新认为,原来小灵通不能发展源于类似“不可漫游”等政策壁垒,因此限制了运营商对其投入,投入减少反过来又限制了小灵通发展。他认为,一方面现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小灵通运营商获得了移动牌照,企业有能力开办小灵通漫游,另一方面,随着小灵通技术的发展,很多不亚于3G的数据业务、技术将发展。“小灵通运营商可以采取话费补贴的方式引导高端用户使用。”

中国电信称不放弃小灵通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电信目前正在筹划获得3G牌照后的解决方案,对小灵通基本态度是“不抛弃,不放弃”,有可能是鼓励小灵通用户不改号转C网,或者是获得移动牌照后进行小灵通的网络升级,实现小灵通的全国漫游,然后向3G过渡。当然也不排除通过小灵通换CDMA手机获话费赠送等条件吸引用户层面的转网。

对此,资深电信市场营销和战略咨询专家王煜全认为几种方案都有可能,但都存在困难,如果是升级小灵通网络,同时发展小灵通和C网的话,则可能会重蹈原中国联通覆辙,出现双网“互搏”的尴尬局面,中国电信也将承担双倍的网络维系费用。如果是用户层面的转网,作为无线通讯过渡产品的小灵通,其用户都被换成CDMA手机再赠送话费,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费用,而盈利周期大概要两年,中国电信也会为此承受巨大的财务压力。

“鼓励转网预交话费送低端2G终端,并提供号码呼叫转移服务,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万方咨询研究总监付亮表示,现在市场上已有大量200元左右的GSM和CDMA手机,都能完成通话、发短消息等基本功能。通过少品种、大批量集采定制,还可进一步降低终端成本。虽然初期可能对运营商收入有一定影响,但如能停止小灵通网络维护支出,实际或更有利于降低总体成本。

“尤其对中国电信来说,将5000多万小灵通用户分批转入CDMA网络,可构成一个庞大的低端用户群,更有利于用户细分及提供定制服务,它将成为提高收益的一个重要手段。”付亮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