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机”转正悖论:做大即死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闫薇 “‘山寨机’存在于一个灰色地带,空间不大,但是他们却拒绝‘招安’。“山寨机”又活在一个悖论之中,做不大,而做大了就会死。”中兴通讯内部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在“山寨机”界流传着这样一个事件。“去年,深圳一家山寨厂做的仿三星手机,质量和性能都非常好,然后三星的人找到这个工厂,许诺给他们代工正牌三星产品的机会,没有想到,这家工厂拒绝了三星的机会,竟然拒绝‘招安’。”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旦‘山寨机’转正后,向品牌机发展,量大了,物流成本加大了,反应速度也慢了,品牌推广成本的优势也没有了。”
拒绝招安 做大即死?
“现在手机生产工艺比玩具还要低端,整个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四五个零部件的组装。”上述中兴人士说,“随着手机高度标准化之后,很难说这是不是一个高科技产业,因为整个产业链分工很明确。正规厂商和“山寨机”厂商的供应链基本上是一样的。除了诺基亚自己有自己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其他手机企业也在向设计公司购买方案。”
近几年,就连最具核心技术的芯片的集中度也非常高,全球仅剩下几家芯片提供商:高通、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大唐等,这也就是说,正规厂商和“山寨机”生产厂的供应商基本上是一致的。标准化正在使正规厂商的优势逐渐缺失。
以转正后的天宇为例,2007年,手机牌照制度取消,牌照核准制实行后,天宇朗通谋求进入品牌手机阵营。2006年、2007年,天宇由于其直供模式,没有自己工厂的全部采用代工的模式而获得国产品牌第一的位置。到了2008年,天宇开始向品牌手机进军,广告投入上亿元,得到的是品牌溢价,而付出的代价是成本的提升,今年天宇的增速明显低于去年。目前,有消息说,天宇正在和富士康洽谈股权出售。
在亿通手机品牌经理甘泉告诉记者,“山寨机”最得力的市场是广阔的农村。去年,农村市场手机销售占有30%份额,今年提高到了50%。
那么国产手机为什么不能到三、四级市场、农村市场拓展呢?而将这个空间留给了“山寨机”。答案是:成本太高。
中兴通讯这位人士表示,现在华为和中兴的之所以还能盈利主要在于运营商订制。保持“永远都不会有库存”。“虽然我的利润低,但是每次都看得见摸得着,中兴规模比华为规模小,虽然手机的贡献不多,但是还有贡献。华为在这种情况之下,则选择了出售。大量的国产品牌下渗农村市场,最大的风险就是库存。”
据宇龙计算机通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东凯介绍,早期转正的“山寨机”多是渠道起家,他们在本地有天然的渠道优势。此外,以前每家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手机渠道。随着品牌机不断走向运营商订制市场,且先打款再供货的直供模式盛行,大卖厂苏宁、国美以及电子商务也正在对代理商的生存空间产生威胁。国包商、省包商渐渐嗅到了生存危机,但是其手中掌握渠道资源,转身整合产业链,做起了手机生产。据悉,天宇朗通前身即为渠道商,即使现在也没有放弃本身的渠道资源。而渠道本身承担售后服务等功能,熟悉本地市场。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明日出版的第379期《经济观察报》
- 中移动将于本月底推谷歌Android手机 | 2008-10-10
- 受累“财报门”,中兴通讯“蒸发”76亿 | 2008-10-10
- 长治市委书记印发96万张名片公布其手机号 | 2008-10-04
- 中兴通讯在德国的崛起 | 2008-09-24
- 海信杀入CDMA智能手机阵营 | 200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