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赌局
面对几乎是注定要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为什么众多企业还愿意倾尽资本投入到这个领域?
现在,每个投入到多晶硅领域的企业,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在2010年,中国的多晶硅产能必定过剩。按照大多数人的估计,2年之后,这个行业的6万吨产能将没有办法找到买家,这将超过这个行业预计产能的4成。
即使如此,他们还是要将上千亿的资金继续投入到这个领域。
每个人投入的理由不一样,但他们各自的逻辑,都能自然地推导出:他们可以从多晶硅的投资中获取超额回报。
比如说,赛维LDK的想法是,即使行业展开洗牌,自己的规模效益将把它引向成功;而在产业聚集的四川乐山政府看来,技术支持、能源供给充足、资源要素禀赋等等,使得他们在竞争中具备了天然的优势;在一些企业看来,至少在当前,这是一个比“卖毒品”还要挣钱的行业——多晶硅的成本在每公斤30美元,它的售价是500美元;而对于另外一些企业而言,他们正被认为是把这项投资作为一个噱头——这使得他们的公司可以卖出一个更好的价钱。
也许,每个人的想法都是对的,但是,一旦把每个人的想法加起来之后,对于这个行业的整体,这会不会产生一个错误:按照千吨产能投资10亿元来估算,6万吨过剩产能意味着,将有600亿的无效投资需要摊销——这会由谁来承担呢?
经济观察报 记者 万晓晓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建的硅料项目约33个,总投资近千亿元。上马多晶硅已是当下地方政府最乐意引进的项目,承载着企业吸引风投、迅速海外上市的梦想。
有业内专家敲响警钟,多晶硅未来将面临产能过剩的危险,如果中国33个在建的多晶硅项目全部实现达产,年产能将达14万吨,而至2010年,全球的多晶硅需求仅为8万吨。【全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万晓晓 受硅原料极度短缺的影响,在美上市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光伏”)(NSDQ:CSUN)这两年的日子并不好过。登陆纳斯达克后的2007年、2008年财报表现差强人意。
在美甚至被投资者以“未在上市材料中披露原材料短缺”为由提起诉讼,且一度进入司法程序。业内人士认为,颇具技术优势的中电光伏没有预估硅原料短缺的严峻,以至于后面举步维艰。【全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晓晖 在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大佛自不必说,多晶硅却也正迅速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新名片。2008年初,乐山市政府启动了“一号工程”,即多晶硅和太阳能光伏产业。
乐山市发改委主任罗新礼告诉本报,2008年乐山市计划投资60亿,形成年产多晶硅4500吨、三氯氢硅4.5万吨、单晶硅150吨、硅片50吨、电子元器件300亿只的生产能力,3-5年内,乐山多晶硅产业链将力求达到1000亿的规模。【全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延龙 “现在国内有些人把多晶硅的技术‘神化’了”,宁夏阳光硅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军说,如今设备已经基本到位,大部分工程已经结束了,我们正准备做整个系统的调试工作。”
两年前的2006年5月30日,江苏阳光(600220.SH)发布公告称,在宁夏石嘴山市建立多晶硅合作生产项目,但其以纺织业公司的身份进入多晶硅行业一直受到外界质疑。【全文】
- 多晶硅预警:“寻找幸存者”游戏开始 | 2008-09-19
- 担保占净资产80%天威保变与多晶硅“共命运” | 2008-08-29
- 江苏阳光:投资多晶硅被质疑 | 2008-08-28
- 多晶硅与乐山一号工程 | 2008-08-28
- 多晶硅经济账 | 200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