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的蒙牛声明,提及了这段往事。蒙牛方面称,2003年到2004年间,伊利曾花费超过590万元,雇佣北京未晚品牌(国际)传播机构(简称“未晚”),采取购买媒体版面等方式,广泛制造并传播蒙牛负面信息。事发后,“未晚”总经理杨XX等3人被刑事拘留。
那时并未有眼下这般生猛。
现在,由于网络的影响力巨大,目前在网上删帖、发帖已经明显有产业化之势,这些服务已经成为不少公关公司主要业务。不仅如此,顶帖也已经成为收费服务项目,滋生了网络上规模庞大的“五毛党”群体,即一个IP地址顶帖一次可获五毛钱。
网络舆论的收买和操纵,已经成为国内商业和其他领域的恶性竞争手段之一。
杨再飞与安勇
22日上午的呼市警方的新闻发布会上,重申了案件已经基本告破,涉案人员4人被捕、2人在逃,以及网上发帖攻击伊利QQ星奶,系蒙牛员工安勇等人的个人行为等内容。
警方对蒙牛伊利“毁谤门”的刑事处理,并未涉及卷进该事件的一个重要人物:杨再飞。
在那份被广为转发的网帖中曾提到,杨再飞的身份是“博思智奇总经理兼蒙牛集团总裁助理”,称他当时“被边境控制”。财新网的消息称,“涉案的博思智奇公关公司创始人杨再飞10月20日被警方带走调查”。《新京报》引述警方的话称,尚未对杨再飞采取强制措施。
蒙牛在22日发布的声明称: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再飞,既不是蒙牛的员工,更不是蒙牛的总裁助理。
杨再飞20日当晚在接受 《时代周报》的采访中称,自己“始终只有一职,就是博思智奇的总经理”,杨说:“遵守法律、恪守职业操守是博思智奇公司一贯的原则。我本人从未要求、更不允许任何员工去做违反法律、攻击竞争对手的事情。”
本报记者在今年早些时候与杨的沟通中,他曾提到自己“蒙牛集团总裁助理”的头衔。在2009年2月份的蒙牛特仑苏OMP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上,杨再飞被认为是以蒙牛集团总裁助理头衔主持会议。这次新闻发布会在主要门户网站有文字实录。
熟悉杨再飞的人士称,蒙牛总裁助理的身份是个挂名,他主要是博思智奇老板。
蒙牛官方明确:“‘安勇事件’是其个人行为”,“目前,安勇已被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批捕,并已被蒙牛集团除名”。
蒙牛对安勇的处理,在微博上引起一场热议。由于被认为是用个人财产为公司服务,有人称“安勇的真名叫雷锋”,“要向安勇学习”。
据蒙牛声明介绍,安勇原是伊利集团的员工,2006年才来到蒙牛。
2006年前后,有一批像安勇这样的伊利员工加入蒙牛。他们中甚至有些人做到了中层管理的位置。消息人士称,这些员工中,已经有人对蒙牛在安勇事情上的处理表示不满。
- 梅新育:乳业“陷害门”祸起何处? 2010-10-25
- “攻击性公关”应当休矣 2010-10-25
- 安勇,我挺你 2010-10-24
- 血腥的零售终端 2010-10-22
- 内蒙警方召开蒙牛事件发布会 201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