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收权
杨小林
2011-05-27 08:19
订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小林 北京报道 在进入中国市场近30年后,德国大众开始重估在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利益得失。一则来自一汽-大众内部的消息称,大众有意提高其与一汽合资筹建的位于广东佛山的新工厂股比。

针对大众可能增股佛山工厂的说法,大众中国副总裁杨美虹上周在发给记者的短信中明确表示:“我们不会回应这些传闻”。大众中国的回避姿态,并没有冰释外界对大众要增股一汽-大众佛山工厂的猜测。

接近一汽-大众高层的知情人士上周告诉记者,合资股比事关大众切身利益,在一汽-大众合资合同2016年到期前,大众利用佛山项目与一汽“协议增股”,可能是为5年后续约时再谈股权对等话题“预热”。

早在8年前,大众就曾与一汽集团就一汽-大众股权变更之事洽谈过,最终虽未能如愿,但此后大众开始了渐进式“收权”,新成立的发动机、变速器、平台公司等核心零部件工厂,都由大众占据控股权。

蓄谋已久?

“这个可能性不大,在投资主体一汽-大众现有股比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佛山工厂不可能单方面地调整股东双方的持股比例。”一汽-大众总经办相关人士上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大众增股一汽-大众佛山工厂的可行性,不过他坦言这仅仅是个人分析,不代表官方回应。

然而,有消息称,大众有意将佛山工厂中大众的持股比例由原来的40%比60%(一汽60%、大众中国10%、德国大众20%和奥迪10%)变更为49%比51%。“大众高层已经和政府主管部门磋商并达成了共识,相关文件已经在报批。”

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签约一年却迟迟未获得国家发改委批文的背景下,上述消息让一汽-大众佛山项目再添变数。去年6月,一汽-大众佛山项目正式签约,按照一汽-大众与广东省和佛山市南海区达成的投资协议,一汽-大众将投资80亿元在佛山打造一个年产30万辆轿车、产值超千亿的整车工厂。

时至今日,在签约已经过去一年、工厂已然动工的情况下,当事企业却不愿正面回应“批文问题”。业内人士分析称,除了项目批文中缺少政策需要的“合资自主”和“新能源车”两项规划内容外,大众与一汽就新工厂重新调整股比问题进行商讨,可能是延误新工厂如期获批的关键原因。

作为大众在华最赚钱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也被公认为是国内最赚钱的整车合资企业。奥迪在海外发布的2010年财报显示,2010年奥迪中国为总部贡献利润2.2亿欧元。而奥迪在一汽-大众占股10%,照此估算,一汽-大众去年光净利润可能就达到约220亿元人民币。

在大众在华事业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狼堡(大众德国总部)应该很清楚,提高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中9%的股比意味着什么。而上述知情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先拿佛山工厂“下手”可能是大众为达成扩股整个一汽-大众的第一步。“别人都50%,凭什么我只有40%。”

在所有跨国汽车企业在中国成立的合资公司当中,一汽-大众是国内唯一一家中方占股60%的整车合资企业。即便是比一汽-大众早七年成立的上海大众,中外双方的股权比例都是50%对50%(具体持股比例为:上汽40%、中汽10%、德国大众40%和大众中国10%)。

20年前,当一汽-大众合资公司宣告成立时,为了凸显中德双方在话语权上的对等地位,一汽强烈要求在注册合资公司名称时在“一汽”和“大众”中间加一道杠。但实际上,中德双方在合资公司股比上并不对等。而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合资企业当中,50对50的对等股比已经成为惯例。

渐进式“收权”

“最终我们接受了40%和60%,从战略上考虑,50%对50%,与40%和60%差别不大,产品和品牌是我们的,只要双方真心合作,结果都是一样。”大众汽车集团前董事长哈恩博士此前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详细阐述过一汽-大众40%对60%股比的由来。

不过现在,时移世易。可能在当时与一汽签约时,哈恩博士无论如何也预想不到,中国有朝一日能成为大众“利润奶牛”和全球最大的市场。

大众集团在今年3月发布的2010年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达68.4亿欧元(折合94.2亿美元)。而据记者了解,其中仅来自南北大众两家整车企业的利润(一汽-大众约220亿元+上海大众约120亿元)就占据了大众全球利润的一半以上,这还不包括零部件采购和进口车销售等环节的盈利。中国市场飞速发展,让大众早在数年前就意识到,当初未能坚持与一汽组建股比对等的合资企业是个令人痛心的失误。

早在2004年,大众就曾与一汽洽谈过一汽-大众的股比问题。只是,因双方已经签署了长达25年的合资协议只能作罢。

让大众感到痛心的同样还有销售利润的流失。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一汽-大众还是上海大众的销售公司,大众占股比例均为40%。其中,2000年才挂牌成立的“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三方股东(上汽、大众中国和上海大众)股比分别为50%、30%和20%,而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干脆就是一汽-大众的全资子公司。

“在合资企业初创时,由于公司经营处于亏损阶段,因此无论是上海大众还是一汽-大众生产的产品,都统一由中方设立的销售公司负责销售,如‘上汽销’和‘一汽销’都承担过类似的职能。”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真正到合资公司赚钱的时候,大众显然不愿将更多的销售利润拱手让人。

眼下,一个更大的背景是,大众与一汽的合资合同将在5年后期满。1991年,一汽-大众宣告成立,当时双方签署的合资合同有效期为25年。这意味着,到2016年,大众和一汽将重新“续约”。而按照大众在华盈利逐年增长的势头来看,大众不可能放弃为未来争取更大股权利益的机会。

为了确保在合资事业中获取最大利益,实际上大众早在数年前就从汽车产业链上游,开始了一场渐进式“收权”行动。“尤其是在涉及到发动机和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上,要么是大众独资,要么是组建合资公司但却由大众控股。”

2003年投产的“大众汽车变速器(上海)有限公司”,拉开了大众“外资控股合资企业”的序幕。

这家合资公司的股比机构为:大众中国、一汽轿车和上汽集团分别持股60%、20%和20%。随后建立的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和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均为大众控股60%合资企业,到去年投产的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大连)有限公司,则完全为大众集团独资公司。

下一轮博弈

“大众之所以能在零部件合资项目上控股,一是产业政策允许,二也算是一汽对大众在整车合资企业中让出控股权的一种补偿。”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实际上大众在整车合资企业当中获得的收益要远远小于中方。“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中方在股权上做一定的让步,也算情理之中。”

大众有意扩股佛山工厂的背后,是大众重估其在华利益得失后做出的抉择。而业界分析人士则认为,这可能是在中国车市持续高增长的大背景下,大众希望从中“多分一杯羹”。毫无疑问,大众的上述利益诉求或将引发其和南北两个合资伙伴的新一轮博弈。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大众如何跟合资伙伴协商,将合资公司(如一汽-大众或上海上汽大众销售公司)中外方股比提高到一个所谓的“行业平均水平”。“当然,不一定非要50%对50%,对于大众而言,能把股比从40%对60%扳回成49%对51%就算是最大胜利。”

但目前急于整体上市的一汽集团,需要将更多一汽-大众的资产合并到集团财务报表中。况且,作为共和国长子,从各方压力上,一汽集团也是很难将股份让出的。

最近几年,一汽-大众与上海大众之间差异化越发明显。其中,一汽-大众新产品策略多走德国“原汁原味”路线,依靠德国大众的知识产权,在自主研发方面已然落后于上海大众。因此,一汽-大众股权的争夺,很可能会引发大众在华利益再分配的连锁反应。

(本报记者魏黎明对本文亦有贡献)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