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以来,经济区域化发展热潮迭起:《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相继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之此前获批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汉长株潭“新特区”,滨海新区等经济区域发展规划,不难看出,各种经济区已经成为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为此,经济观察报将陆续推出相关系列报道,通过对这些被赋予新增长极厚望的经济区的调查,来展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势,进而准确把握中国整体经济的走向。 

黑龙江:哈大齐工业走廊
哈大齐工业走廊
哈大齐工业走廊:增长极的梦想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介林在过去的4年里一直致力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研究,并梦想将其打造成中国的第四增长极。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黑龙江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排头兵,2005年正式启动。日前两个新项目——康大氟橡新型材料项目和环通新型建材项目落户其林源项目区庆南工业园区,前者计划投资5000万元,后者计划投资6000万元。这两个新型建材项目的落户壮大了庆南工业园区建材产业态势,使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显现。
    今年10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文件指出,要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将哈大齐工业走廊、沈阳经济区等产业集聚区建设成国内一流的现代产业基地。
  
【全文】

中南:长株潭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
长株潭一体化:后觉者的追赶

长株潭城市群坐落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GDP总量4565亿元,占湖南全省40.9%,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长株潭一体化的提出由来已久。时任湖南省社科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的张萍,在1982年就以政协提案的方式提出,“把长沙、株洲、湘潭从经济上联结起来,建立湖南综合经济中心及经济区”,即长株潭一体化的建议。  【全文】
              专访株洲市市长:工业城市如何生态兼得?
    在株洲市政府任职之前,王群一直在株洲机车厂工作。这样的经历使他对株洲这座以工业著称的城市有着与别人不一般的感情与认知。

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株洲背负着更加沉重的压力与责任。 【全文】

西北:关中-天水经济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双芯”齐动

“即将有实质性推进动作,”接近决策层的陕西当地官员称,“一是规模上做大,也就是成立西咸新区,进一步探索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具体方案将会在近日公布;二是调整结构,大力发展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性产业——现代服务业,目前我们正在争取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等部委的支持,力求综合保税区早日获批。”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全文】

西部:“西三角”经济圈
“西三角”经济圈
成渝整合微妙时刻 重庆力促“西三角”

在西部大开发急需选定突破口的背景下,酝酿多年的成渝经济区即将破壳。

中国现有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个在世界上有影响的经济区。由于上述三大经济区域全都位于中国沿海地区,对地域辽阔的西部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从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亟须在西部地区培育和打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种种问题。

而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也表示,分别涵盖川渝两地15个市和31个区县的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将会在近期由国家有关部门颁布。  

据了解,规划面积达16.8万平方公里的成渝经济区,占全国总人口的6.8%;GDP约占西部GDP的30%,全国GDP的5%。   【全文】

东部:鲁南经济带
鲁南经济带
鲁南突围

伴随着山东新一轮产业整合大幕的拉起,鲁南经济带面临着新的机遇。

近日,山东钢铁集团与日照钢铁集团成功签署重组协议,日照精品钢铁基地的投建开始提上议事日程,日照在中国钢铁版图上将成为耀眼的新坐标。与此同时,山东省还在酝酿以济宁的兖矿集团为核心,整合山东煤炭企业,成立一家过亿吨的大型煤矿企业集团。

钢铁、煤炭等重工业的崛起,将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鲁南经济区带来新的契机。

“鲁南经济带的概念是从2003年开始引起关注的,对内是相对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规划,对外则是基于山东与江苏、鲁南与苏北两大区域竞争的结果。”山东省重点研究课题 《鲁南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首席专家、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李军教授说。  【全文】

长三角:江苏沿海
江苏沿海
江苏沿海:“后发先至”雄心

拥有954公里漫长海岸线的江苏,经济总量虽名列国内前矛,但其重心却在苏南。多年来,沿海的连、盐、通三城似乎游离其外。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认为,对于江苏省来说,经济长期倚重苏南,但苏南环境容量有限,未来发展受限已是必然。沿海开发将使江苏过去的沿海劣势变为优势,让江苏延续持续发展的势头。

“现在可以画非常美丽的图画,关键在于我们的智慧能不能完成好 ‘后发先至’的任务,这是非常重要的,也任重道远。”朱如万说。  【全文】

东南:海西经济区
海西经济区
海西经济区:20城市竞合升级

事实上,衔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海西经济区,不仅仅限于加强两岸的经济纽带,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中国在沿海东部筹谋“亚太经济中心”的关键区域。

如今,海西经济区已升格为国家级区域,面临难得的新一轮发展机遇。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涉及闽浙粤赣的海西经济区,却是由“一帮穷兄弟”城市组成。在这20个城市中,GDP最大的泉州只有上海的1/5,与经济区的“富人”城市形象相距甚远。

在过去的30年,特别是早期,相较长三角、珠三角而言,福建并未能从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得到太多收获。

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收入,福建及所属城市在沿海省市的排名中比较靠后,即使在全国的排序中都只能算中等。福建只有打台湾牌,才能在全国的盘子里有一席之地。  【全文】

西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北部湾经济区
北部湾:重化工业隐忧

2002年,广西提出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圈”的设想,包含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三省以及越南的部分省份。2006年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再度展示了雄心和梦想,提出“泛北合作”的概念,把“环北部湾经济圈”向所有的海上东盟国家拓展,中国方面辐射广东、广西、海南三省,东盟方面涵盖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文莱六国。
    北部湾的发展吸引了众多外地投资,比如中石油在钦州规划了一个1000万吨的炼油项目;中石化在钦州成立了石油分公司;武钢在防城港建立钢铁基地;有水泥大王之称的安徽海螺集团投资玉林建设大型水泥生产项目;金光集团旗下的APP则投资500亿人民币,在钦州打造亚洲最大的林浆纸一体化基地。

这些企业和项目基本都是重化工业及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广西已初露端倪,有人担心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会成为 “一个重化工业北部湾的兴起和一个环境北部湾的迷失”,短暂辉煌之后,广西沿海或许会成为“沿海老工业基地”。此前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污染相对较轻,北部湾近岸大部分海域保持了一类水质,是中国目前唯一的“洁海”。  【全文】

中部:安徽皖江城市带
八百里皖江
安徽“弯道超越” 引擎皖江制造

长江进入安徽境内,绵延416公里,这一段被称为“八百里皖江”。

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之际,今年6月,安徽首个进入“国字号”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示范区将涵括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池州、宣城、滁州、巢湖9个城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占安徽总面积的40.3%,2008年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的64.1%。

皖江城市带涉及安徽省多个重点城市,安徽省期望通过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皖江城市带规划,建立有安徽特色的产业体系,突破口在哪里?
    安徽省上报给国务院待批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明确提到了“芜马巢”和“铜池枞”的布局:由位于长江北岸的芜湖市、马鞍山市和巢湖市的无为、和县组成“芜马巢产业组团”,利用沿江深水岸线资源,加快推进芜马同城化,实施跨江联动发展,重点承接发展汽车、钢铁、化工、新材料、家电、机械设备、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产业。
【全文】

东北:辽宁沿海经济带
辽宁沿海经济带
营口升级

7月初,《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

“这将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发了两年多的沿海产业基地将会一跃成为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并肩的国家级新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唐鹏忠说。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中的一个最重要的节点,营口市在“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4年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由此创造了“营口速度”。

营口市外宣办的一位官员用一系列的数字向记者展示了“营口速度”的内涵:2008年,营口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3亿元,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543亿元,增长30%。2009年,营口市1-4月的GDP增长甚至达到了18.7%。

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是,营口全市经济总量连续两年居全省第4位,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位。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五点”中,营口的发展速度已经是最快的。一位来营口洽谈投资的某著名外企老板,在考察期间,多次忍不住地感慨:“看这个城市的经济报表,你甚至会怀疑是否真的发生了世界金融危机。” 【全文】

 

  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 会员名:   会员登陆
  验证码 看不清,请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