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公司观察》记者 余德 王洁露 2010年11月16日,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出现了爆棚现象,一票难求,参会人士感叹,“至少有五、六年没见过这样的新浪了。”
曹国伟,这位家在上海,工作在北京的新浪掌门人,在2009年之后,以新浪微博,续写了第一代互联网人的传奇。
微博前传
实际上,最初新浪拟推出的并非微博,而是一款叫新浪朋友的SNS社区。但在2009年初,这一产品即将上线的时候,曹国伟与他的一部分高管决定改弦易张,主打微博。
据新浪内部人士透露,曹国伟基本是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一是这个新的产品需要有一个区隔明确并能通过简单操作满足用户需求的东西;二是要充分体现新浪媒体基因的优势,要能够承载内容;三是考虑当时国内开心网,校内网等已取得了先发优势,新浪朋友争夺市场并不容易;还有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点,曹国伟认为,中国文化是快文化,而西方文化是慢文化,可能新浪做中国的Twitter也许更容易成功。
新浪副总裁、新浪微博事业部老总彭少彬则对外表示,在2009年5月,新浪管委会成员及一些高级主管召开新浪例行的战略会议,正是在那次会议上,曹国伟与新浪CFO余正钧第一次明确提出做微博产品的想法。
关于进军微博的想法究竟何时在曹等高管心目中萌生并不重要,原新浪互动社区事业部与彭少彬所领导的桌面产品事业部合并,新浪微博在2009年的8月28日开始了公测。
“新浪微博的界面设计,综合了传统的博客服务与FACEBOOK等社交网站服务集成的特点,使之近似一份可以天天阅读的网络媒体”,“新浪微博直接嵌入多媒体元素,这个设计更适应作为新媒体平台的需要”,李开复在他的新书《微博改变一切》中如此写道。在书中他预计到2011年2月1日,用户将达到8000万以上,很显然,新浪微博的发展超出了李开复的预期。
此后网易微博在2010年推出,腾讯微博在2010年4月1日重新推出,同月11日,搜狐微博才推出。新浪赢得了先机。
新浪微博甫一推出,整个新浪随之围绕微博展开工作。“曹国伟亲自上阵,作为新浪微博的总负责人。”
新浪展开了被业界称之为Web1.0方式的推广,策略是名人推动+群众运动,曹国伟等一干高管各尽所能,遍寻名人,说服他们在新浪微博开博,而作为当时新浪的800多员工,全员都被定下了“拉人”的任务。
新浪的“群众运动”是硬性规定,任务每周完成一次,每人定额完成一个名人和两个记者。而且,光注册不算,每个必须要保证“拉来”的用户足够活跃,同时通过实名、上传头像以及发7条留言的要求,方算合格。
一位前新浪财经的总监回忆起“拉人头”时的情形时这样描述:人人皆有任务,每个人要拉40人,先是随便拉,后来感觉黏性不高,又开始考核活跃度,最强硬时如果完不成任务会给予直接罚款的处罚。
曾依靠名人博客一举成为国内博客业务领军者的新浪,深谙名人策略。从李开复到姚晨,从黄健翔到蔡康永,很快便与新浪微博签定排他性开博协议。
◆高管的操作
更多精彩内容,见于6月1日出版的第六期《快公司观察》......
- 苍井空的中国价值 2011-05-26
- 微博杀 2011-05-25
- “微博这件事儿只适合大公司玩” 2011-05-25
- 捡漏者:许朝军、于加新 2011-05-25
- 搜狐:微博投入上不封顶 201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