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额均创新高 贸易顺差有所回落(2)
陆志明
2010-12-11 11:03
订阅
 1  |  2  |  3  |  4 

未来世界经济将延续弱势复苏格局,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紧缩预期增强,爱尔兰欧债危机可能扩散到葡萄牙等其他欧盟二三线国家,日本经济通缩依旧,美国经济筑底复苏逐渐增强,预计未来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速将有所回落。一是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经济紧缩速度比预期更早到来。韩国10月份工业产出较上个月下滑4.2%,延续了前两个月的下滑趋势;此外,韩国、泰国、印度等主要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相继再度采取加息降温经济的措施。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与韩国、东盟地区的进出口同比增速很可能继续下行趋势。 

二是发达国家整体弱势复苏的趋势短期内依然无法改观。爱尔兰债务危机的爆发再度提醒市场欧盟二三线国家的风险并未消失,标普和穆迪也在近期下调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债务评级。虽然德法等主要国家经济复苏速度较快,但是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其复苏速度依然落后于美国和新兴市场。 

日本经济仍然身陷通缩泥潭。10月份日本工业生产指数为91.1,环比下滑1.8%,为连续第五个月下滑;野村/日本资财管理协会PMI为47.3,为连续三个月低于50的临界值;失业率也从上个月的5.0小幅回升至5.1。虽然日本第三季度的GDP增速较高,但是主要是因为刺激政策到期导致的集中消费所致。预计未来GDP增速将会出现明显下滑。 

美国经济相对复苏较快,第三季度GDP增速修正至2.5%,略高于市场预期,而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也出现小幅下降。但是综合而言,复苏仍然较为有限,关键的失业率数据小幅上调到9.8,11月PMI数据小幅下滑至56.6,其中生产、新订单和出口等重要细项指数均出现明显下滑。此外,房地产市场也仍陷于谷底,季调後的S&P/CS房价指数9月为-0.7。 

此外,欧美为推动本国出口产业经济复苏,未来对华贸易摩擦仍处于不断增加趋势,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长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高位震荡。11月份RJ/CRB指数虽在9号达到319.11,但随后出现回落。总体而言,基本回复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的水平,短期内进口成本可能会随之处于高位。另外,考虑到新兴市场国家采取加息、紧缩货币等措施减压经济过热、欧美日发达国家弱势复苏、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放缓,未来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大幅上升的可能性并不大,对长期进出口波动的影响将会降低。 

四是国际领先指标方面总体仍然好坏参半。虽然近期公布的OECD国家10月份商业领先指标BCI出现小幅上升趋势,但是消费者领先指标CCI则依然维持较为弱势的状态,OECD国家的BCI从9月份的101.2465上升到10月份的101.5311;OECD国家的CCI则从9月份的98.62039小幅下调到10月份的98.59611。这表明主要国家的经济复苏信心仍然处于不确定状态,经济复苏的预期远未得到稳固。这对未来中国出口和进口上升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预计12月出口增速趋稳回落,全年增速调高至30%左右。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兴市场国家继续紧缩、抑制游资流入和资产过热,同时经济增速出现一定回落;欧美日发达国家弱势复苏延续,并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中国的出口空间将会收窄。此外,欧美发达国家在次贷危机之后强化出口产业优先策略,对华贸易摩擦将会不断增加,再加上去库存周期逐步展开,外部出口环境未来持续快速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从内部环境来看,中长期工资上涨压力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出口企业利润空间收窄,多项因素累加可能会使出口增速稳中趋降。 

预计12月进口增速将趋稳回调,全年增速维持35%的年初判断。影响进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保障房建设与基础设施投资仍需较长的周期,经济投资减速将进一步降低了进口需求;二是贸易顺差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趋高,未来低附加值的“两头在外”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下降将会减少对进口的需求;三是人民币未来升值预期加强、大宗商品市场受制于经济复苏状况难以连续上行,可能会降低中国进口总额成本。并且随着2009年12月基期的回升,预计2010年12月进口同比增速将趋稳回落。 

预计12月贸易顺差趋于常态。虽然未来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速均会面临一定程度压力,但是由于中国本身的全球产业制造中心优势、亚洲新兴市场虽然复苏有所放缓,但总体经济增速仍高、欧美日筑底复苏格局延续、以及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高位震荡,短期内未来出口总量的增速会慢于进口,因此预计未来月度贸易顺差仍会在200亿左右波动的正常水平。 

(作者系金融学博士,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员) 

 1  |  2  |  3  |  4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