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微博监管 靠疏还是靠堵?
陈旭
2011-03-16 08:46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旭 某款网游在国内拥有数百万玩家,在一次版本更新之后,玩家们发现有很多词汇不能在游戏中显示了,比如“自由”。如果你在游戏中输入“自由”,显示的将是一串乱码。在一片声讨之后,玩家们想出了一般办法:以“目田”代替“自由”。

笔者讲这么一个故事,是因为看到近期监管层要求基金公司强化公司及员工微博监控的新闻。

不久以前,国海富兰克林原基金经理黄林MSN泄股事件,让笔者MSN中所有基金经理的MSN头像永远保持不在线状态。继基金经理们上班时间没收手机,固定电话录音,摄像头监控,上厕所刷卡记录后,MSN也不能上线了。在这之后,终于轮到了微博。

监管层越来越严厉的监控措施看似可以理解,公募基金或称共同基金,大量的资金背后是无数中小投资者,作为买方,一言一行有可能会对市场造成影响。但是,替投资者判断还是让投资者自己判断,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新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史,公募基金业也开始庆祝自己的13岁生日,股民们的交易方式也有街边游击队式交易转向了电子交易。今日的股市早已今非昔比,对于基金业来说,也早已从当初的粗放式唯规模论的野蛮成长过渡到注重品牌和公司发展战略的相对成熟时代。

借助微博这种新媒体,直面投资者的传播方式,让以往千人一面的基金公司有了新的展示环境。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历年来强调的深化投资者教育为何不能借助灵活而富有人性化的方式呢?禁令一出,微博上基金业人士一片哀号,某基金公司副总感叹:“一旦按照宣传推介材料,基金公司在博客、微博上的亲民形象就要再打折扣,一个新的可以行业人员公开自发的投资者教育领域,一个可以迎合投资者需求而广泛传播的领域、一个行业品牌可能从微观开始树立的领域又要消失了。”

以笔者所见,基金业人士在微博中的表现,自律性极强。某基金公司在新产品微博宣传时,违反了监管层的相关规定,马上被同业人员和媒体指出,该公司迅速删除了此条微博并修改了宣传网页。在笔者看来,这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真正做到了互相监督和实时监督。

而且投资者也可以和自己关注的公司和基金业人士实时交流,了解公司新产品,新战略以及从业人员的新想法,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都是利大于弊,互惠双赢。

笔者相信监管层有能力遏制微博世界中基金业人士“自由”发言之风,但诚如笔者在文章开头所讲的那个故事,不能发“自由”之言,难道还不能发“目田”之言?与此类似,有一个一直令各方头疼的问题:老鼠仓。上班时间没收手机,固定电话录音,摄像头监控,上厕所刷卡记录,MSN禁止上线都没有能杜绝基金业的老鼠仓,最后不得不在《基金法》中商议修改是否允许基金从业人员炒股的条例。可见,一味的堵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