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发展路线尚存争议(1)
于华鹏
2011-04-01 15:48
订阅
 1  |  2  |  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于华鹏 刘钊 董亮 实习记者 宋平

近期,我国的核电发展状况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在3月21日的《经济观察报》头版刊登了题为《核电再追问》的文章。本期新闻挖掘我们请到文章的作者于华鹏为大家讲述他所了解的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主持人:我国的核能技术目前来自于自主研发还是引进? 

于华鹏:我国现在的核电机组主要是二代机组,就是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的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的机型。据我了解,目前我国的机型主要有俄罗斯、美国和法国的一些设备。从机组上来看,各个国家的都有。 

从技术路线来说,我国真正开始自主研发是十年之前。我们国家自主研发了30万千瓦、65万千瓦和100万千瓦这样的一些机型。最近我国也研发了第三代核电机组,这个名字定名为CNP1000,是和美国西屋公司提出的AP1000是同等级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目前我国引进的这些机组里面,引用最多的是美国西屋制造的AP1000机型。这个机型在2008年的时候,我国确定了我们所有的下一步建设的核电站,都必须要引用这个机型,它在我国的使用是2012年。 

在这期间,因为三代机型还没有上来,我们需要一些二代的改进机型,这些机型可能会使用到我们现在自主研发的一些机型。但是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中广核集团现在也从法国引进了他们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叫EPR机型。 

现在我们国家也存在这样一个争议,是引用我们自主研发的一个机型呢,还是运用美国的AP1000,还是运用法国的这个机型。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包括在国家层面上也是有争议的。 

毕竟我们核电技术人员是有限的,引进了新的机型之后,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去消化这些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崭新的。消化这些技术就需要人力,但是人力又是紧缺的。本来人数就少,然后再分散到各种技术路线上去,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所以说,在百花齐放的机型面前,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考虑一下,我们的核电发展到底是不是需要确定一个方向,然后再去培养人才,去发展各种各样的机型,确定一个适合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