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内外统一,外资其实很平静
席斯
2010-12-01 17:30
订阅

经济观察网 席斯/文 其实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这两个税统一得很平静,至少在外资企业中。但中国的税收内外统一却走得很拖沓,持续了十几年。

12月1日,中国终于实现了税收制度内外统一,今后至少在税收上已经没有所谓超国民待遇了。

地方税务部门曾对一些外国商会和外资企业做过调查,发现外资企业对税收的内外统一能接受,而且认为这是必然的。

如果读一下欧盟商会和美国商会的年度商业环境白皮书会发现,外资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的抱怨越来越大,但并非税收。

据商务部的官员总结,之所以抱怨多是因为外资进入中国的审批手续非常的繁琐和麻烦,相对来说内资就要简单得多;近两年来媒体对外资的负面宣传太多,动辄就说外资垄断,而垄断是企业行为,不是外资垄断。

在外资看来,现在的外资不是“超国民待遇”,而是开始受排挤了。例如美国商会在白皮书中措辞最强烈的是关于政府采购。他们认为,政府采购规定货物工程提供方为“本国企业”,把外资企业挡在了中国这个巨大的政府采购市场之外。在商务部组织的一次跨国公司座谈会上,众外资企业表达最多的是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对内公平对外亦公平。

曾经听一些外资企业负责人讲,现在地方政府给的优惠政策,他们都要托人调查是否为国家政策或允许范围,如果不是,他们坚决不要这个优惠政策。因为早期外资遇到过很多优惠政策一夜间撤销,而投资却已到位的尴尬局面。

而地方政府的各种零地价、减免税费等优惠仍在上演,这些政策有的违背国家政策有的属于领导个人承诺,严重影响着中国市场环境的秩序。

但是在税收内外统一的过程中,的确因为外资,改革拖延了很多年,这种阻碍表现在部委层面的博弈。

据说,在企业所得税内外统一的过程中,商务部作为外资主管部门表达了各种担忧。即便在统一方向上能够一致,但在过渡期限、过渡期优惠、行业选择等具体内容上僵持了很多年。

而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相比企业所得税是两个非常小的税种,但商务部仍担心,一些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集中取消会影响中国整体外资投资环境。一个没有任何技术难度的改革,从年初一直拖到年底最后一个月。

外资向商务部抱怨的并非税收优惠的取消,而是缺失规范公平的环境,然而商务部在处理这种抱怨的时候会从不同政策角度去争取,税收就是一项。毕竟引进外资、保持一定的外商投资增幅是衡量商务部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中国在税收内外统一道路上走了这么久,实际上更多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了障碍。我们将投资和经营环境中的各种不规范以税收优惠找平,使得本该大大方方、堂堂正正的改革走得谨小慎微、胆战心惊。

作为一个大的市场,政府只要给企业一个统一、公平、规范、持续的政策环境,有抱怨又如何,大可以理直气壮地化解这些抱怨。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