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系列短评一:银行对保障房不感冒
宋尧
2011-03-21 17:37
订阅

编者按:

2011年,中央将建设各类保障房1000万套,是“十二五”期间重要的民生计划之一。如此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如何落实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本网资深地产评论员宋尧特推出多篇系列评论,涉及保障房资金问题、土地问题和分配问题等。此文为系列评论开篇之作,敬请持续关注后续评论。

经济观察网 宋尧/文 3月9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介绍2011年度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状况时,社会资金第一次在保障房建设中唱上的主角。在总计不到1.4万亿的资金需求中,计划从政府部门之外获取的资金规模达到了约8000亿元,超过了政府投资部分。

这是一个可喜的信息。正如外界普遍质疑的那样,单凭政府投资,保障房建设的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甚至无以为续。但问题是,社会资金投入的渠道依旧没有完全打开。8000亿元的资金中有3400亿左右属棚户区改造的企业投入或员工自筹。真正商业化的部分仅有不足5000亿的规模。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贷款依旧是保障房社会投资中的主要力量。根据银监会的一项数据统计,在2010年度的保障房建设中,主要银行业金融发放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发贷款余额便达到了2220亿元,在当年总计约7500亿的保障房建设资金中占到了近30%。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商业银行贷款多集中对经济适用房及两限房方面,对公租及廉租房尚存疑虑。这两种不能直接出售的房子将长期占用银行的资金,而什么时候能回收,同样也风险重重。从银行角度来看,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贷款发放无非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但租赁性质的保障房,则对银行的房贷模式,有着极大的挑战。

两会上,包括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在内的诸多银行业人士对防范保障房信贷风险也有相关的提案,具体内容,无非是要求政府提供担保,保证建设企业的资本金,保障未来长期的财政贴息以归还贷款。

假如真如银行业要求的方式去运作,保障房所需要的资金恐怕远超过地方政府的负担。这绝不是一年1.4万亿的投资可以满足,还将包括未来看不见尽头的贴息、租金补助。这笔钱需要多少,现在还看不到答案。但毫无疑问,如果想要商业银行贷款继续加大对保障房支持的话,地方政府必须为银行业提供安心丸。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