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辩 论
2010年2月8日,专栏作家柳红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文章《话语权背后的责任》,对财经作家吴晓波新近出版的《吴敬琏传》提出质疑,文辞尖锐。
3月2日,吴晓波发表《对于诚意的怀疑我必不能接受》,正面一一回应了柳红提出的质疑。
对于柳红与吴晓波就《吴敬琏传》以及话语权责任问题的争论,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3月2日,吴晓波发表《对于诚意的怀疑我必不能接受》,正面一一回应了柳红提出的质疑。
对于柳红与吴晓波就《吴敬琏传》以及话语权责任问题的争论,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写一本传记至少要花多少时间?如果我是吴晓波,我没有胆量向人们宣称所用时间之少,因为这实为羞耻之事。
第二个问题,与传主有关的人大都健在,岂能不做采访? 第三个问题,如何求证?
第四,研究传主思想及来源,给予恰当的历史地位。
[详细]
第二个问题,与传主有关的人大都健在,岂能不做采访? 第三个问题,如何求证?
第四,研究传主思想及来源,给予恰当的历史地位。
[详细]
“六天、二十小时”是指我与传主在摄像机的拍摄下进行的一次 “长篇影像口述史记录”。
在这部作品中,我至少完成了三个原创性的研究工作。
为什么不能只采访吴敬琏一个人?中外传记史上,从来不乏只采访传主一人、其余全靠文本资料、历史档案的传记。
《吴敬琏传》的创作是否存在“时间上的压力”? 我必须诚实地说,存在,而且于私于公,有两个。 [详细]
在这部作品中,我至少完成了三个原创性的研究工作。
为什么不能只采访吴敬琏一个人?中外传记史上,从来不乏只采访传主一人、其余全靠文本资料、历史档案的传记。
《吴敬琏传》的创作是否存在“时间上的压力”? 我必须诚实地说,存在,而且于私于公,有两个。 [详细]
-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迎来他八十岁的生日。吴先生早年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尤其是理论方面的研究,改革开放之后,又首倡市场经济理论,长期以来代表了一种为中国的现代化、市场化与民主法治而孜孜追求的精神。所有真正的经济学家都是一个国家的珍宝,而吴敬琏先生正是中国杰出经济学家的楷模。如果您对吴教授的理论或者事业有个人见解,欢迎来稿探讨。我们将择选进行发表。邮箱:shengchao@eeo.com.cn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