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 论
2010年2月8日,专栏作家柳红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文章《话语权背后的责任》,对财经作家吴晓波新近出版的《吴敬琏传》提出质疑,文辞尖锐。
    3月2日,吴晓波发表《对于诚意的怀疑我必不能接受》,正面一一回应了柳红提出的质疑。
    对于柳红与吴晓波就《吴敬琏传》以及话语权责任问题的争论,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写一本传记至少要花多少时间?如果我是吴晓波,我没有胆量向人们宣称所用时间之少,因为这实为羞耻之事。

    第二个问题,与传主有关的人大都健在,岂能不做采访? 第三个问题,如何求证?

    第四,研究传主思想及来源,给予恰当的历史地位。
[详细]
    “六天、二十小时”是指我与传主在摄像机的拍摄下进行的一次 “长篇影像口述史记录”。

    在这部作品中,我至少完成了三个原创性的研究工作。
    为什么不能只采访吴敬琏一个人?中外传记史上,从来不乏只采访传主一人、其余全靠文本资料、历史档案的传记。

    《吴敬琏传》的创作是否存在“时间上的压力”? 我必须诚实地说,存在,而且于私于公,有两个。 [详细]
返回顶端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