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周立波
黄小伟
2010-12-06 14:07
订阅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黄小伟 演员周立波以强悍的“自宫论”、“公厕论”以及很黄很暴力的粗口,证明自己其实是一个有实力的“吵家”。就在此场论战即将成为浮云的时候,我们对这场网络“口水战”的总结是——周立波是我们每个人的镜子,他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其实我们都是周立波。

这场微博“口水战”的缘起就是那场让58条生命瞬间消失的上海大火。周立波在自己微博上表示,“为上海胶州路火灾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默哀祈祷!在此不幸的突发事件中,政府各部门的快速反应也让人聊表欣慰……”随着上海大火原因逐步厘清,被周夸奖的地方政府被发现应对大火承担诸多责任。就在网络一片追责声中,周立波的言论却认为网络导致了一种虚拟的无政府空间,“如果将网络现状复制到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世界,是我们想要的吗?娱乐可以,当真必惨!政府若将网络民意当真,实是一种 ‘自宫’行为了!”

周立波如此言论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另一个上海男人余秋雨。“周自宫”与“余含泪”被网民当做谄媚的典型,公众尤其对周立波的愤怒在于,“海派清口”正是因为对强权与不公的冷嘲热讽才得以立足乃至走红,而“自宫论”显然是对其立身之基的背叛。

我们不难发现,挑战权威最终目的是为了靠近权威、归顺权威。这恰恰是中国人的国民性。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在国家、集体、最后才是个人的排序下,这种国民性更是得到放大,个人表达几乎失语。整个社会的表达体系都是国家语言,一个段子就形象地表达出这个体系特点: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抢救没有不及时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任何的表达“出轨”都会被及时制止,以至于运动员获奖感言,先感谢妈妈还是国家,都有可能引发难以置信的争论。在这种权威体系下,一个试图融入主流社会的演员,渴望被权威认可的个体,发出“自宫论”“公厕论”就不难理解,这种“顺民”基因其实是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

周立波并非一无是处。如果按照官方话语模式,对于批评和异议,其表现为不争辩、不搭理。面对各种对政府的问责声,官方体系或消极回避,或者主动“和谐”。而周立波不是,他以“公共厕所论”和直白的粗口回击质疑他的人,他的“凭什么名人挨骂不能开战”言论显然与正统话语体系大相径庭 (余秋雨肯定不会这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周立波从一个正统话语体系的维护者,变成一个叛逆者,即以其流氓话语颠覆与消解了国家主义话语权威,从而成为国家主义的“对偶”,使国家主义话语不至于彻底走向专制、垄断的“文化帝国主义”(朱大可语)。

我们不鄙视周立波的“顺”,而欣喜其的“粗”。这种“粗”其实就是对主流社会的反叛,最明显的表现是网络。当下网络已经制造了无数个新词语,并强迫主流话语体系接纳,另外,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特权阶层”恐惧之源。在长期的国家话语权体系下,中国人终于找到了一个逃遁之所,利用网络成为一个主流价值观的叛逆者。在网络上,有粗口、有文雅,有“水军”也有“红军”,各种利益团体都能自我表达,包括周立波的“粗”。不要忘记,影响西方社会至今的“嬉皮士”运动,反叛主流社会可不仅仅是用“粗口”。

借用周的话,“如果将网络现状复制到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世界,是我们想要的吗?”回答是当然,必须的。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