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中国的行程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对一系列中国公司的拜访,其中已经被证实的包括在北京的百度、新浪和在杭州的阿里巴巴集团。和这位全球最具影响力社交网络创始人身份暗暗吻合的是,所有这些拜访的消息,都是由这些公司的员工们自己拍了照片通过社交网络传播,而不是由某份报纸或某家电视台当作新闻报道出来。
全世界最炙手可热的网络新贵到全世界最炙手可热的国家度假,而偏偏这个国家对于他创办的社交网站Facebook是封闭的。因为政府管制的原因,在中国大陆人们无法登录拥有5亿用户的Facebook,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他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拜访理所应当引发了人们对Facebook进入中国的猜想。这在逻辑上并无不合理之处。马克·扎克伯格本人的一些行动也在不断暗示着人们想到这一点,比如他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中文,比如他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你遗漏了13亿人的市场,还如何能连接整个世界?”这确实是个有诱惑力的市场。
但是只要一提到进入中国,人们就无法避免会想起此前那些国际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境遇。我们已经有了一串失败者名单:雅虎、e-Bay、谷歌和Myspace。失败的原因中自然有商业上的原因。这些跨国互联网公司们在面对它们的中国竞争对手时显得对中国异常陌生,因此市场份额不断被模仿它们的中国竞争者蚕食着。但是有时候它们会面对道德上的指责。雅虎曾经因为把自己一名邮箱用户的信息提供给中国政府而激发了轩然大波。《纽约时报》的评论说,人们简直不能相信,这些跨国公司的CEO们在深夜念及此事,怎能安然入睡。而谷歌在2010年的离去则在当时将跨国公司和中国之间关系的讨论推至了一个新高峰。
互联网的特性和中国的特性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互联网天生具备着公开、透明、平等和民主的特性,而中国的特性如果不是与此相反,那么至少是更为隐晦——当然,所有政府在这些方面与互联网相比都更加隐晦。马克·扎克伯格的Facebook甚至将互联网的这些特性向前推得更远。扎克伯格对信息公开、透明与隐私的理解即使是之前那些互联网的信奉者也有些不可接受。当然,Facebook收集的那些个人信息,如果因为妥协而泄露给政府,用于政治上的用途,则会激发更大的争论。在另一方面,作为社交网络的Facebook天生扮演了公共平台和广场的角色,这也是所谓的Facebook效应之一,它能将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联系起来,让他们为了一个目标短暂或者长期地聚集在一起,先是在社交网络上,接下来可能是在现实之中,中国能否接受这一点呢?
毫无疑问,如果Facebook能够进入中国,它一定会给中国带来一些改变。至少它能够打破中国国内由几个大的本土社交网站垄断的商业格局,虽然它不一定或一定不会变得像在美国那样强势,但是,年轻的理想主义者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向中国的商业环境和政治环境妥协,一个变化中的中国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他们代表的开放、透明、社群等精神作出让步,这都是双方需要面临的问题。我们当然欢迎马克·扎克伯格和Facebook。但是我们怀疑我们彼此是否都有足够的耐心。否则结果只能如中国网民们所说的那样,Facebook只能和那些之前进入中国的一些国际互联网公司一样,在中国“非死不可”。
- 下周新闻前瞻(4.18至4.22) 2011-04-15
- 美国政府暂免关门 欢乐财经 2011-04-11 2011-04-11
- 经济观察网2月新书推荐 2011-02-28
- 【报摘】“中国汽车销量增长不会减速” 2011-01-05
- 【报摘】William Daley有望出任白宫要职 201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