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若觉不幸福政府能够做什么
社论
2011-01-18 08:34
订阅
经济观察报 社论 央视最新公布的一项年度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大约有44.6%的中国民众觉得自己幸福,觉得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人大约占11.1%。虽然幸福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感觉,不过如果有很多国民感觉不幸福,政府就不能无动于衷。好在我们看到,已经有地方政府打算这么做。广东省今年就提出了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并打算制定一系列指标体系。

政府有所为是能够增进国民幸福感的。比如说好的社会保障。没有很好的保障,国民不会有很好的预期,他就不会觉得幸福。他会担心孩子上不起学,担心家人和自己看不起病,担心自己买不起房子,更担心有朝一日养家糊口维持基本生存都成问题。

比如说对环境的保护。每个人都喜欢生活在蓝天下,不愿每天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我们都愿意周围山清水秀,而不希望看到城市和乡村被污水和垃圾包围;每个人都不希望拥挤在上下班的路上,我们希望享受价格合理并且舒服的公共服务。又比如,每个人在跟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时候,都不希望被冷眼相对,一件小事被官员们推来推去,甚至根本找不到该为这件事情负责的人。如果这样,我们不会幸福。

在这些方面,政府应该有所为。不过现实生活中,国民期待和政府行为之间,似乎还存在一些差距。比如说对环境的保护往往让位于大企业大项目的落地,能够提高经济指标的政策往往被放在更优先的位置考虑,那些仅仅增进了国民福利,却不能够带来更多财政收入的建议,往往被官员们束之高阁,或者推进缓慢。

这一点从政府花钱的指向也可见一斑。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超过8万亿元,但财政的“公共性”并不能令人满意。中国社保方面的支出占GDP的12%,但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通常都在30%以上;中国很早就确定,教育方面的财政性投入要占到GDP的4%,不过这个目标一再提出却从未达到。新的达标年份被确定为2012年。

何以如此?简单地说,如果政府能够把百姓福祉放在第一位,国民的幸福感自然会强一些。这样的政府深知权力来自人民,也将归于人民。执政党和政府都会信守“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并以此作为考察自身执政能力的指针。政府的权力不仅为民所用,还要创造条件让国民监督,并根据国民评价修正和改进其执政方式。

换句话说,就是怎样的执政观和执政方式才能让老百姓高兴。如果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社会保障、舒服的公共服务能够增进国民的幸福感,政府就应该不遗余力地推进这些领域的工作,就应该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其中。如果更好的收入水平可以帮助国民享受更好的生活便利,提高其生活质量,政府就应该创造更好的让财富涌流于民间的条件,让国民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而不是在切分财富蛋糕的时候将天平倾向于政府。

增进国民幸福感,政府要守住本分,还需有所不为。老百姓不高兴,不情愿的事情,政府就不应该去做。有些事情,政府坚信做了会有利于国民福祉的提升,但当国民依然反对时,政府不能以“为你们好”而将其强加于国民之上。这意味着政府必须谨慎地守住权力边界,凡民未赋予之权力,不能随意越界,更不能以强权扩大其权力边界,以为自己的意志可以替代国民意志——可以说,这是一切不幸福的根源。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