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I、PPI降幅不代表通胀远去
经济观察网 赫荣亮/文 尽管原油等生产原料价格上涨,国内粮食价格出现抬升势头。但CPI、PPI依然自顾自的走下去,并且跌幅继续扩大。8月11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8%,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8.2%。
CPI等指标已经失语
一边是人们感受到的生活成本的逐步提升,一面是统计局的CPI降幅继续扩大。没有太多人会把CPI大幅下降当回事,饭还照样吃,房价照样涨。CPI、PPI,一个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物价变动指标,另一个反映生产领域价格变动的重要指标,通常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今天,他们出现了集体性失语。
什么是通货膨胀,一些人总在说,目前物价在下降,怎么会通胀?诚然,如果仅仅看CPI、PPI,中国的物价确实是在下降,但要加上一个参照时点,这个时点是去年7月,CPI、PPI大幅下降,统计的是同比数据。
去年7月,那时的物价什么样?大家回顾一下,2008年7月11日,美国原油价格触及147.94美元/桶,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值,我们是要和那个时点的物价比较么,是要让人们忍受140美元/桶的油价?
如果按照这个思维,就算今年7月份的CPI持平,那也不能算通胀。因为经典经济学里,CPI>3%的增幅才称为通货膨胀。试问一下,如果今年7月的CPI大于3%的话,那么,现在的国际油价在多少?估计美国原油价格150美元/桶都挡不住。
这样的判断,其实就是掩耳盗铃,像鸵鸟一样,将自己的脑袋埋入草堆,以为自己看不见危险,也就是安全了。
教条主义害死人。对于物价上涨,这个原本反映人们生活体会的词语,冠以通胀后,被各种研究学者拿来,套上各种计算公式,再得出有利于各自团体利益的结论。然后呢,再拿着修正后的结论,去忽悠央行。
信贷收缩也将降泡沫
我们共同梳理一下今年国内外资源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就会发现,资源市场已经不是所谓的结构性上涨,其价格上涨已经蔓延开来。先看国际市场,从年初的国际原油价格率先反弹,到带动铜、铝等有色金属一轮轮走强,最后演变成为煤炭、橡胶、钢铁等大宗商品的上涨,国际资源价格已经呈现出普遍上涨态势。
再到国内市场,从春节前后的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到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大幅上调,到最近国内钢市的集体上涨,一轮轮的价格上涨,已经形成了很强的轮动效应,国内生产资料市场出现集体上涨。8月9日,商务部商务预报发布的全国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26.4点,较7月初上涨2.9%,
农产品市场也不逊色,老百姓在这方面的感受最为直接。北京市场上,大米平均批发价格在每斤1.74元,较今年1月份上涨了16.8%。猪肉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上涨,农业部数据,7月底猪肉价格是每公斤14.94元,连续第八周上涨,比上涨之前高了11.3%。
正是在商品价格集体轮动上涨压力下,市场通胀预期在逐步增强,股市、楼市也出现了集体发烧。
但我们央行的判断并没有被外界所干扰,其独行中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央行提出“动态微调”政策影响。尽管有舆论称,市场不应对“动态微调”过于敏感等等,但国内沪深股指收出“五连阴”,却是不争的事实。
笔者认为,即便货币政策依旧“适度宽松”,但银行收缩信贷将成为必然,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12%这个硬指标,将令银行惜贷现象加剧。银行信贷收缩,为资产市场泡沫浇下了一盘冷水。
中国高烧的股市、楼市也该降降温了。

- · 易宪容:别让通胀预期变成现实 | 2009-11-24
- · 刘尚希:中国经济“看起来很胖” | 2009-11-20
- · 陶冬:央企抢入房地会使产业空洞化 | 2009-11-12
- · 余斌:CPI11月份转正 PPI年底前后转正 | 2009-11-12
- · 动荡在所难免 | 20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