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低碳经济促内需?

订阅
2009-08-13
五岳散人
提要:

以环保事业促内需或者说中长期的发展有其诡异的地方。建设环保设施,在初期都会被各地政府大力实行,只是设施建设好以后,往往会搁置不用。其实,重要的不是第一次建设的资金,而是后续维护、使用的资金必须到位。 

五岳散人/ 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发展改革委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 

其中引人注目的有两点,其一是强调节能环保、绿色经济,特别是强调了低碳排放的重要性;其二是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这个《草案》的出台以及表述,虽然依然是表扬性在前的说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认真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机构,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不断增加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投入,落实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等政策和措施,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实际上已经明确的发出了信号,把环保工作作为了重点,以及当前的形式并非有了根本的好转,而是更加的严峻。 

此说的根本原因在于,一直以来,我国是以加工业的高能耗、低产出而著称于世,即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果,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应该算是得不偿失。而这些工业是有惯性的,在未来一个很长的时期,目前这种态势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善。作为一个大国,整体经济框架所决定的经济模式改变起来虽然困难,但求新求变总是可以进行的。这些年里,在环保上我们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也进行了巨大规模的投入,只是在某种角度上来说,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而这个《草案》传递出的引申含义中,国家将大力推行环保经济的发展,在此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是一望而知的。《草案》在此时间出台,更是有着以环保促内需的意思在其中。关于这点,可以从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而进行的投入比例上看出来。 

但这种环保促内需或者说中长期的发展有其诡异的地方。从效果上来说,建设环保设施以及其他东西,在初期都会被各地政府大力实行,只是设施建设好以后,往往会搁置不用。其实道理很简单,建设是可以伸手要钱的,而以后的维护则是需要地方财政进行支持。 

这样一来,建设有好处可以拿到,而维护则要从饭碗里倒出来,环保设施与低碳排放之类的工业即使有了基础建设,实际上并未运行。笔者写此文之时正在风景名胜的丽江度假,就听说离这里的很近的另外一个风景名胜泸沽湖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到现在都没有投产,原因大概就是如此。 

就此,想要实现低碳排放以及气候应对,重要的倒不是第一次建设的资金,而是后续维护、使用的资金必须到位。但由于地方与中央财政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冲突,这种资金的到位应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制约着地方的环保动力,比如某些立竿见影的项目,关乎地方政绩与民生,环评上是不是能够严格把关就是未定之天了。 

想要真正把此事落到实处,并非一个《草案》就能解决问题,恐怕是要一整套的措施与政策才可能。当然,经济转型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工程,这种配套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 

阅读背景 

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涉及的产业和领域甚广,包括环保产业如污水处理、固定废弃物的处理等;以及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等。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