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的矫情和我们的无奈
陈泰然
16:46
2010-07-13
订阅

经济观察网 陈泰然/文 “打工皇帝”唐骏的学历门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八卦,围观群众带着兴奋表情打听这有关唐骏学历的每个细节,批评家们则大肆鞭挞唐骏的“不诚信”。当然也有支持者奋起辩护,一时间攻守拉锯,非常壮观。

时隔一周,唐骏终于公开接受媒体采访,在回应“学历门”时他说:“你可以蒙一个人,那如果把全世界都蒙了,就是你的真诚蒙到了别人,你欺骗一个人没问题,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骗到了,就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

也许唐骏的原想赋予这番话悠长之意味、深刻之含义,但是在我看来,还是有些纠结和不知所云:既然是“真诚”的,何言“蒙到别人”呢?“蒙”了全世界、“把所有人都欺骗到了”,那是什么“能力”?又是怎样的成功呢?

窃以为唐骏先生这样的说法,未免有矫情之嫌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诚实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美德,不管我们今天的社会多么缺少诚信,都不能放弃对诚实美德的信仰,这也许是在利益的诱惑下加速堕落的我们仅存的良知。显然,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是可悲的,一个以能欺骗到所有人为成功标准的社会是更可怕的。我宁愿相信这不是唐骏真实的价值观,而只是他在多日重压之下的推卸责任之辞。然而即便如此,这也未必是唐骏最明智的选择。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与公众和媒体坦诚的交流、直面公众的质疑、承认自己的疏忽哪怕是错误更重要。事到如今,掩饰、推诿乃至提出一种非常规的成功观都于事无补,除非,这是唐骏先生的另一次为包装自己而“搏出位”的表演。

如果说,此次面对媒体的表态是唐骏个人的矫情,那么对于唐骏的“学历门”事件,我却认为其中有着深深的无奈。

首先必须承认,说谎和造假都是不对的。如果唐骏在学历问题上真的有编造或者隐瞒,我们批评他是应该的。但是看到对唐骏的围攻,我总感到很滑稽:我们扮演成道德家吐沫星子乱飞的批评唐骏“不诚信”,就好像一群泡在粪坑里的人义正词严的批评一个躺在粪坑里的人不讲卫生、好臭!

在批评唐骏的同时,我们别有自己是“清清白白”的错觉。在一个信仰和诚信都极度缺失的大环境里,我们都不比彼此高尚多少。不同的是唐骏暴露了,他以“不诚信”获得了更多利益,而其他很多人人虽然不诚信,但依然处在社会底层,但这丝毫不说明我们就站在道德高地上。与其带着幸灾乐祸的心理去欣赏一个“成功学偶像”的倒掉,不如在批评的同时检讨和反思我们自己。

从“学历门”联系到此前有关“高考、46级考试作弊已经产业化”的消息,一方面固然暴露出我们社会的不诚信到了何种程度,另一方面,是否说明我们有着深深的“文凭情结”?对于文凭和学历“斤斤计较”的不仅是唐骏,人民大学的校长纪宝成指出,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不在学校在官场,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为什么我们对文凭和学历如此的看重?

古诗有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想除了学历和文凭作为一种相对稀缺的社会资源得到各阶层的追捧外,更重要的是,在每个中国人“正统”的晋升、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不能替代的作用:应聘、升职、提干、涨工资样样离不开它。而个人在“正统”道路之外的自我发展、“野蛮生长”的成本又是如此的高,风险是如此之大。换句话说,拥有一张文凭几乎成了改善自身生活水平和状态的唯一可行渠道,而这条道路的入口牢牢掌握在别人手里所以。当这样的需求与极度缺少诚信的社会结合在一起时,怪象频出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唐骏被这个曾让他受益匪浅的社会抛了出来,做了一次被围攻的靶子。不管他最新的声明有多么矫情,我相信在他心里更多的是无奈,我也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名人”被抛出来,在公众的注视下露出“原形”,他们也一定很无奈,因为他们明知不对、但无力改变、却又欲罢不能,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无奈?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