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船长即将释放,中日需建沟通渠道
陈言
2010-09-24 18:37
订阅

经济观察网 陈言/文 据9月24日15时0分的《朝日新闻》网络版报道,冲绳县那霸地方检察厅决定近日在保留对詹其雄船长处分的前提下,释放詹船长。船长释放在即,中日摩擦的导火索已经熄灭,尽管还有很多需要处理的法律上的问题,但毕竟没有了导火索,中日之间就不会爆发更大的摩擦。中日双方应该不计前嫌,重归旧好,把正式释放詹船长当做恢复中日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我个人认为,在日本报纸、电视、网络利用撞船事件,猛力煽动中日对抗,一些著名的评论家要求召回驻华大使、严惩中方船长、追究日本政府将其他14名船员及渔船交还给中方的责任,日本国内舆论环境很不冷静的时候,那霸检察厅能够从“对我国(日本)国民的影响、从今后的日中关系考虑,再继续拘留船长进行搜查已经没有必要”这个角度,作出近日释放船长的决定,有勇气,值得称赞。从大局、从中日关系的高处来处理撞船事件,应该是中日双方的共同准则。

作为一个三十余年来从事中日关系方面的报道、研究的从业人员,我从未经历到过如此尖锐对立的中日关系。领土是在政治外交上寸土不能让的问题,但即便如此,“搁置争议,让后人处理”的“求同存异”的原则,我们同样不该忘却,这一点今后中日双方应该继续遵守下去。

此次事件在处理过程中,“沟通”成了很大的一个问题。对于中方多次交涉,特别是高层次的对日交涉,无论在交涉频度、在交涉时间的选择上,中方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日本媒体则以一句“非常无礼”(如《读卖新闻》9月13日的报道)来应对。一些日本媒体简单地把中国的交涉当成“中国企图用政治及外交上的压力,逼迫日本放人”(如《日本经济新闻》9月21日的社论),摆出只有日本是民主主义国家的架势,闭口不谈问题的实质。日本官方则除了一句“按日本国内法严正处理”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回复。中日在建交前尚有足以进行双方沟通的渠道,反而在日本建立了民主党政权后,不论是在和媒体的沟通还是和政府的沟通等方面,都缺少了相互通报真意,显示外交底线的方式。

伤筋动骨一百天。撞船事件后,恢复正常的中日关系需要一些时间。建立多样化的沟通渠道,让中日媒体能够进入到冷静报道中日关系的状态中,这也许是中日双方首先需要做的一个工作。

中日如果能共同从维护东亚的稳定、从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作用等大局出发,来构筑两国关系,那么摩擦后遗留下来的问题,就能够一一解决。

作者系日本经济问题专家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