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战争是“领袖性格决定论”样板
和静钧
2011-03-24 11:20
订阅

经济观察网 和静钧/文 在马格里布和中东地区,一个最不可能招来西方军事干预的国家,却引来“马蜂窝”式的多国部队的打击。一个在西方世界中,总是不愿与美英为伍开动战争机器的法国,却成了这场军事攻势的“带头大哥”,这在历史上几乎找不到先例。

这些究竟应当作何解释?

在突尼斯和埃及先后陷入动乱之时,穆阿迈尔·卡扎菲还在为本国的稳定而沾沾自喜,不时冒一下头儿,为街头抗争而受到警察殴打的埃及示威民众声援一两声。但是,当风波最终刮到利比亚本国时,卡扎菲的形象一下子变了。

卡扎菲在刻意塑造自己比下场悲惨的本·阿里和穆巴拉克高明得多的领袖形象,这与他一贯自我标榜为地区领袖的心理定位是相符的,促使他快速对反对他的国内势力下定义,并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凶猛反应,如定义为“人数众多的恐怖分子”,誓言把这伙追随“基地”组织的人们“杀干净”,或定义为“鼠辈”,渲染对对手的人格贬损,或定义为“叛乱分子”,称要依利比亚法律处以死刑。

卡扎菲的“疯狂”,无疑放大了外界对他无情和血腥镇压国内反对派的观感,一旦有了某些实证性的新闻报道,卡扎菲在人道主义话语中完全成了另类。

这也部分可以解释为什么马格里布和中东地区,这么多的国家在“镇压异己”,却偏偏只有卡扎菲遭到众人围殴。并不只有利比亚拥有轻质原油,其他国家也拥有丰富的石油,有些国家还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也门。假如卡扎菲没有为了满足个人表现欲而在电视上激动的挥舞双手,作杀无赦状,而是谦逊地与各类反对力量周旋,并保持与国际社会沟通,事不至今天这般不堪收拾。

而法国成为这场军事行动的推动者和带头人,也很大程序上与萨科齐的性格有关。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是法国移民后代,有一种天然的改造法兰西、打上自己性格烙印的本能需求。为给这一本能找到支撑,从法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人物上找到自己的镜像,并以他为榜样,是萨科奇最可能作出的选择。今年又是萨科齐将要主持G20峰会的一年,在马格里布和中东风云突变之时,他肯定在寻找介入自己和国家影响力的机会,一旦他认定这样的机会来临,他就笃志去完成。法国政治评论员阿兰·迪阿梅尔在《萨科奇:新的拿破仑?》书中称:“他们都力图确保法国呈现空前绝后的面貌,都认为自己是一个伟大但脆弱的国家的重建者……认定完全要由他们来重建信心、恢复秩序,最重要的是改革、创新、使国家现代化。”由此观之,法国执意争夺“带头大哥”地位,正是萨科齐本人的“拿破仑情结”在数年积聚后的爆发。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离不开人的争斗。领袖虽不能创造历史,但能改变历史。在这个过程,领袖的性格无疑就是决定性的因素。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