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货膨胀的魅影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曾任《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
你也许没有注意到上周六 《纽约时报》的一篇头版文章,其占据一栏的标题用碎花体写着 《高米价引发担忧 亚洲恐发生骚动》。但这篇短短的文章可能是个提早到来的预告,警示我们另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正在悄悄袭来。
这一新的危险就是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最令人担忧的是粮食的价格,但同样令人忧心的还有日用品、原材料、以及生产过程中需要以石油做能源的产品——也就是说,几乎包括所有的商品。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近来一直在飞速上涨,而与此同时,美联储和其他国家的央行也在不断地将新的资金注入世界市场,并希望以此来避免一场金融危机。
物价的上涨与美联储的举动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爆炸性的事态。这可能导致一种通货膨胀的发生。这种通货膨胀将诱发恐慌性的购买与囤积大潮,并使人担心爆发大规模的政治抗议。实际上,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这样的事情已经在亚洲发生了。
《纽约时报》的布拉德舍尔(KeithBradsher)报道说,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全球市场上的大米价格几乎上涨了一倍。由于担心发生粮食短缺,一些主要的大米生产国——包括越南、印度、埃及和柬埔寨——都已大大削减了其大米出口,希望以此来确保其本国国民不会挨饿。
一些情况表明,粮食短缺和通货膨胀正在激发政治动荡。布拉德舍尔对这些情况做了一番总结:“自今年1月以来,巴基斯坦已经部署了数以千计的军队来保护运输小麦与面粉的卡车。印度尼西亚已经因大豆短缺而爆发了抗议活动,中国已经对食用油、谷物、肉类、牛奶和鸡蛋等实施了部分物价管制。近几个月以来,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墨西哥、摩洛哥、塞内加尔、乌兹别克斯坦和也门都已爆发了抢粮的骚动。”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日前的一次演讲中敲响了警钟。他指出,自2005年以来,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上涨了80%。大米的实际价格在上个月上升到了19年以来的最高点,而小麦的实际价格达到了2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佐利克警告说,这次物价上涨已经产生了政治上的冲击波:“世界银行集团估计,世界各地有33个国家由于粮食与能源价格的剧烈提升而面临潜在的政治与社会动荡。”为了应对现在混乱不堪的经济态势,佐利克提出了一个富于创新性的建议,即沙特阿拉伯、中国等拥有贸易顺差的国家将其“主权财富”基金的1%作为投资投向非洲的贫穷国家——这将意味着多达300亿美元的发展开支。
现在我们转而谈谈美联储。当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如火如荼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美联储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是抑制美国的通货膨胀预期。但美联储由于担心发生金融崩溃事件,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大降低利率,希望以此来疏导金融市场。美联储提供的廉价资金并未让华尔街的挤兑风潮停止——真正使挤兑风潮停止的,是美联储吸收次债的大胆方案——而这样做也许会给通货膨胀的势头火上浇油。
本周我与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菲舍尔 (RichardW.Fisher)交谈了一下。在美联储的“公开市场委员会”里,他是主张对通货膨胀采取严厉措施的领头人物。他反对最近的两次利率下调,因为这样的下调只会刺激通货膨胀,而无助于缓解金融市场上的混乱。菲舍尔认为,亚洲各国经济的繁荣兴旺构成了一种古典的“需求推动”的通货膨胀。形成这种通货膨胀压力的是30亿刚刚加入到全球经济之中的新人。他说,这些人 “想要与你们一样的饮食、衣服与生活。”
“我们不能容许通货膨胀的发生,”菲舍尔说,“一旦通货膨胀爆发,它将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通货膨胀对于投资者、工人、储蓄者、靠固定收入生活的人,都是有害的。”
而这场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渗透到美国经济之中。菲舍尔警告说,美联储衡量包括食品与能源在内的消费品物价的指数在1月之前的12个月里上升了3.7%,这样大的升幅是“值得警惕的”。欧洲联盟发布的最新数字表明,欧盟的年通货膨胀率在3月达到了3.5%,自1997年欧盟引入这个指数以来,这是最高的水平。
菲舍尔上个月在伦敦的一次演讲中说,“对于石油、钢铁、纸浆、皮鞋、衣服的价格,我们都不可以单单从国内的格局去考虑。”他继续引申道,因为这一原因,“在我看来,我们不能自信满满地认定,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就一定会抑制美国的通货膨胀,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也不大会使通货膨胀预期保持平稳。”
本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卡车司机举行罢工,以抗议高涨的燃油价格。他们与越南的大米消费者、印度尼西亚的大豆买家、意大利的通心粉嗜好者有多少相同之处?其实,他们之间的相同点,也许已经超过了他们自己的想象。
(本文由《华盛顿邮报》提供中文版权。王妙玲/译)

- · 易宪容:一年内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 2009-08-11
- · 微调再解释见证一个矛盾的央行 | 2009-08-09
- · 秋风:通货膨胀已经发生了 | 2009-07-24
- · 王国刚:CPI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 | 2009-07-21
- · 不通货膨胀还能咋办? | 200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