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观察家 > 专栏

建设坚固的人工世界

  
作者:崔卫平
发布日期:2008-05-26

全国哀悼日的第二天 (5月20日)我去学校上课,一路上仍然觉得心中堵得慌,我不知道见到同学们该说些什么。地震是一道巨大的裂缝,将活着的人们与死者分开,也将我们从前的日子与现在的日子分开。我们已有的生活秩序被搅乱了,我们苦苦积累起来的那些规则、轨道被破坏了,原先有意义的事情,如今仿佛变得没有意义。它不仅深深伤害了灾区人们,而且对所有的人们都是一种伤害。它甚至破坏了我们生活的意义,以至很难找到语言与我们所经历的相匹配。地震之前与地震之后,不是一个世界。

需要与同学们谈谈这件事情,需要通过某种谈论,释放出某些东西,才能够将眼前巨大的裂缝加以弥补,将此前制定的计划进行下去。不能装聋作哑。于是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哀伤的日子,我们为什么还要来上课?还要谈论我们从前的那些(智性)话题?

每一位年轻人都发了言。有说:“经过地震之后,更加觉得生活是值得珍惜的,学习的机会是值得珍惜的”;有说:“也是代那些永远不能进教室的人们在学习”;有说:“在大学里,通过学习,才能成为一个有力的爱国者”,有同学举了伊朗导演阿巴斯一部叫做《生生不息》的影片,其中的人们在经历了地震之后,该谈恋爱还是谈恋爱,该生活还是生活。有一位年轻姑娘的发言令我印象深刻,她说经历地震之后,“感觉自己长大了。原先更多是被动地接受周围的信息,而这次自己却是在承担,在参与”。她是在经过犹豫之后,才一字一顿说出“承担”和“参与”这两个词的,可见说出它们也并非容易。还有人用“理性”与“情感”加以区分,即不能用情感代替理性。

感谢这些年轻朋友,感谢每一位与他人分享自己经验的同学,也感谢他们努力重建自己小小秩序的努力。他们当中没有一位在巨大灾变面前,变得沮丧虚无,相反,而是体现出了镇静和坚强。轮到我来和年轻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了。

我们称之为“自然母亲”的大自然,看来并不永远是一副和颜悦色、慈眉善目的面貌,并不仅仅是风调雨顺、令五谷丰登。她或许有她自己的意志,有她自己要去的方向。起码,她不会是人们所期待的那种模样,不会只是顺着人类的要求,人类想要她怎么样便怎么样。她不是令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需要将自然视为与人类相平行的存在,是异于人类的。就像我们的先哲荀子所说:“天道有常,不为尧昌,不为桀亡。”

然而,所谓“自然的意志”,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是比照“人类的意志”而言的。更有可能的是,或许自然就没有意志,她仅仅是盲目的。不错,自然是有规律的,有节拍的,像一年四季,星转斗移,但她是没有意识的,她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结果。谓其“盲目”,尤指她的“破坏性”而言。比如地震,比如干旱或水涝。自然本身无所谓善恶,但是对于人类来说,自然的这些逆拂人类意愿的行为,就仿佛如同是“恶”的一般。

看来,没有“意识”是可怕的,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结果是可怖的。不辨善恶,对于人类成员是不可取的。当我们说尊重和认识自然规律,这是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要以“自然”作为自己的“老师和榜样”。人类与自然的最大区分在于:人类是有意识的,是知善恶的,是能够预见以及评价自己行为结果的。在这个意义上,对于那些呼吁人类回归到自然状态的种种口号,需要辨别和加以警惕。回到无知无识的状态,有什么意义!回到自然般的“清净无为”吗?难道自然不是整天“兴风作浪”吗?仅仅停留于自然,将自身混同于自然,真的是人类的自然状态,抑或是另外一种极不自然?

相反,需要在自然面前建立起人类的尊严,需要与自然相竞争、相匹配。这并不是说要主宰自然的意思,而是要建立起属于人类的世界,那是在天地之内的一个人工的、人造的世界,一个能够与自然相抗衡的世界:如果自然是盲目的,那么人类世界则是有意识的、自觉的;如果说自然是任意的,那么人类世界是有迹可寻的、讲道理的;如果说自然是动荡不定和不安的,那么人类世界则提供某种稳定性和坚固性;如果自然是残酷的和破坏性的,那么人类世界则是有情有义和能够提供救援和庇护的;如果自然世界是易逝的,如落花流水,那么人类世界则是能够持续以至不朽的。

人类与自然的缠绕关系,还在于他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基本存在——他的身体,仍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也决定了人类生命的同样脆弱。在巨大地震灾难面前,令所有在场的和不在场的人们同样唏嘘和不忍的是,我们人类生命原来是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如此容易毁坏且不可修复。那么,则需要在人类生命周围,建立起坚固的盔甲,坚强的护卫层,令易受伤害的人类生命多一些保护的屏障。

这就需要将我们的建筑修建得非常牢固。人类生命需要的不是一个藏身窝棚,而是一个结实牢固的安身房屋,使得一人一次的生命尽量延续和长久,才配得上人类生命的尊严;需要将我们的学校修建得十分牢固,幼小脆弱的生命更加需要严严实实地加以保护,他们不仅是父母的孩子,还是我们民族的未来;需要将医院修建得非常牢固,那是救死扶伤、起死回生的地方,是我们每个人在无奈和无力中将自己托付出去的地方。我这样说不是针对什么人,而是希望由此改变观念:不分地位尊卑的任何人,都需要将我们的行为,建立在符合我们尊严的要求之上。

这个人工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世界,一个崇尚科学和技术的世界。不可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轻视科学技术的因子,事实再次证明,光靠人多、人海战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救援中那些专业工具,是我们人类延长了的手臂,运用这些钢铁的家伙,才能够将我们的同胞中从废墟中抱起。专业人员更加值得人们珍视,他们训练有素,经验丰富,比起两手空空、捶胸顿足来,他们才是真正发挥作用的“大力神”。在有关阅读中,令我忘不了的是这样一位母亲,她眼见自己的孩子在废墟的楼顶被压住三天三夜后疼痛死去,她对于自己骨肉所遭受的痛苦,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

这个人工的世界应该也是一个推崇德行和智性的世界。这两者都是所谓“自然”永远不能明白的,它们仅仅属于人类的事业、人类的建树。德行远非是指一个人关上门之后的密室修炼,而是要让人们得以亲眼见到,通过他的行为来加以体现——他的公正公平,他的慷慨勇敢,他的坦荡无畏。在没有见到一个人富有美德的行为之前,我们不能够说这个人是一个好人。我们的美德首先与这个世界息息相关,富有美德地在这个世界上行动,建立良性政治秩序和环境包括公民的社会,才能给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提供更多有力的保护和支持。而为我们提供保护的东西,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之添砖加瓦。

所谓“智性”,尤其是我们所从事的人文工作中的“智性”,如同黑格尔所运用的那个谚语,即“密纳发的猫头鹰在夜间才开始飞翔”,是在人们行动之后对于行为的回顾、反思。有时候人类行动也是具有盲目性的,因而也具有伤害和破坏的力量,智性活动对其进行了解、甄别,作出评判以便进行调整、修正和恢复。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的不是“难得糊涂”,而是越加清醒和清晰。

好吧,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崔卫平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wp9952@hotmail.com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