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9-22
大卫·伊格内休斯
订阅

艰难并非绝望

在彼得雷乌斯将军移交指挥权之前的最后一夜,一群高级军官在巴格达的“胜利营”聚会,为他送行。那情景就像是一支足球队在一个赛季的胜利之后召开的庆功宴:人们吃着牛排和烤土豆,观赏反映彼得雷乌斯20个月指挥生涯的一部影片,其配音是一首题为《希望升腾》的摇滚乐。

影片的结束语是彼得雷乌斯当年向国会作的声明:“艰难并非绝望”。说完那句话后,他就接手了伊战这个在许多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昨天,在金碧辉煌的 “阿尔法乌宫”(译注:萨达姆在巴格达修建的一处宫殿,现为美军军营)举行的这场精致的卸任仪式上,他也以这句话做为结束语。他还说,伊拉克形势现在“依然艰难,但有了希望。”

彼得雷乌斯在那里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他不仅指挥了美军的增兵行动——对于这一行动的具体效果,军事史家还将争论很多年。他还恢复了美军的信念和决心,因为军方曾经从心底里觉得伊战无法获胜,势必以溃败告终。

彼得雷乌斯和他的上司布什总统以意志的力量扭转着局势。他们并未在伊拉克取胜,但他们为体面的撤出创造了可能。

2003年伊战前夕,彼得雷乌斯曾提出疑问:“告诉我,这一切将如何收场。”现在他依然无法解答这个萦绕在心头的问题。伊战几乎必然会以混乱的方式收场:伊拉克的政治机构依然脆弱,有的根本有名无实;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内战依然会将国家割裂。但现在,伊拉克至少有了一个机会来实现成功。

日前,国防部长盖茨在提到彼得雷乌斯时,借用了麦克阿瑟将军那句富有文采的话,表达了这个意思:“你在勇气似乎要消亡时树立了勇气,在信仰似乎虚无飘渺时恢复了信仰,在希望已经沉沦时创造了希望”。

彼得雷乌斯是美国将领中政治色彩最强的一位——不过不是麦克阿瑟那种立马横刀的军人派头。他明白,自己的部分职责就是与公众交流——通过媒体、国会,以及他那堪为楷模的军人举止。

对公共形象的关注有时几乎使彼得雷乌斯偏离了正轨。他在培养媒体关系一事上极为勤勉,以至于有记者怀疑,他究竟要多早起床来回答所有记者发来的电子邮件。他的副手们埋怨说,这位上司经常要更换军装,以使自己无时无刻不显得英姿飒爽。

但在这个新闻机器永不停转的年代,伊拉克战争正需要这么一位深谙媒体之道的司令官。鉴于布什总统已声名扫地,彼得雷乌斯成为代表伊战的公共形象,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位政治军官,这在美国军界是很少见的,而他也以镇静的举止胜任了这个角色。尽管彼得雷乌斯将以 “增兵时期”的司令官留名后世,但对于什么因素带来了形势的逆转,军界仍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争论。是人数——5个新增的作战旅,还是彼得雷乌斯向部下灌输的新反游击战战术?抑或是美国特种部队在追捕和击毙伊拉克 “基地组织”成员时使用的十分有效的新情报工具?当然,答案是这些因素的结合。但假如布什总统没有以支持彼得雷乌斯和他的战略来传递一种 “美国决心已下”的信号,那么,在伊拉克已经发生的良性循环就不可能发生。2006年伊拉克之所以再坠入内战深渊,部分原因是伊拉克人觉得美国人准备弃船而走。彼得雷乌斯和增兵行动改变了这种民众心理。良性循环将会继续下去吗?就算对彼得雷乌斯而言,这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所有撕裂伊拉克的因素仍然存在,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还不愿意接受在一个民主国家里分享权力的想法。但有一些迹象是明确的——伊拉克正在恢复自己的主权感。就算只是在伊拉克短暂逗留,我也能看到这些迹象:伊拉克将领们重新昂首阔步,例如巴格达驻军司令坎巴(AboudQanbar)中将,他身材魁梧,头戴红色贝雷帽,身穿艳丽的迷彩服;在美军地位协议问题上,伊拉克政治家敢于和美国当面讨价还价;马利基总理跳着复杂的政治舞步——刚刚会见完盖茨,就与前叛军首领萨德尔的手下共进开斋餐。但伊拉克仍然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国家。它还要流血许多年。但它仍然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这要归功于那位名叫彼得雷乌斯的非凡的美国将军,以及他的坚持——“艰难并非绝望”。

(本文由《华盛顿邮报》提供中文版权。王妙玲/译)

大卫·伊格内休斯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曾任《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