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1)

订阅
2009-06-17
易中天

三家“坐而论道”法家“横行霸道”

问:法家的主张,当真能“救市”吗?

答:要看我们怎么理解。严格说,想“救市”的只有儒家和墨家。法家和道家一样,都认为当时那个“市”没救。不同的是,道家认为,因为没救,所以只能退回原始状态;法家则认为,既然没救,那就不如走向新的未来。结果,法家成功了。

问:法家怎样成功?

答:先是帮助某些国家称霸,比如管仲之辅佐齐桓公;后是帮助某些国家争雄,比如吴起之辅佐楚悼王。不过,法家最大的成就,还是在秦国。由于商鞅的变法,秦由公国变成了王国;运用韩非的理论,秦又由王国变成了帝国。秦的“大国崛起”,岂非法家之功?更何况,自从秦始皇 “一剑定乾坤”,百家争鸣就终结了,法家思想也被钦定为大秦帝国的国家意识形态。法家,难道不是最成功的?

问:这么说,法家的思想是最正确的?

答:不能这样讲。这样讲,就“成王败寇”了。我们只能说,法家那一套,是最管用的。

问:法家的学说,为什么就最管用呢?

答:务实呀。法家与儒、墨、道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三家都是“理想主义”,只有法家是“现实主义”。理想主义者的特点,是他的主张一定要自己认为“最好”。有没有用,不管。现实主义者则相反。他的方案,是不是“最好”不敢说,但肯定管用。法家就是这样。

问:法家为什么是现实主义者呢?

答:与法家人物的身份有关,也与他们代表的派别和阶层有关。实际上,先秦诸子都是“士”,也都代表着“士”,但派别和阶层不同。大体上说,儒家代表文士(或儒士),墨家代表武士(或侠士),道家代表隐士。所以,儒家思想,是“文士的哲学”;墨家思想,是“武士的哲学”;道家思想,是“隐士的哲学”。

问:法家呢?法家代表什么人?

答:谋士。法家的思想,是“谋士的哲学”。

问:谋士的哲学,怎么就一定得管用呢?

答:因为谋士的任务,就是出谋划策。替谁出谋划策?替雇佣或聘用他们的人。这些人雇佣或聘用他们,是为了帮自己解决问题。谋士的主意如果不管用,谁要他们呀?所以,法家人物,不管是出将入相 (如管仲、商鞅),还是著书立说(如慎到、韩非),他们的主张和方案,都一定可以操作,而且保证管用。也因此,儒、墨、道三家都可以“坐而论道”,法家却只能“横行霸道”。

问:你对法家的评价这么低?

答:不是评价,是客观描述,只不过略有调侃而已。实际上,“横行霸道”这个词,要打引号。它的意思是说,四家“走法”不同,儒、墨、道“直走”,法家“横行”。

问:为什么会这样?

答:因为他们的“道”不同。道,原本指道路。道路不同,走法就不同嘛!

问:有道路问题吗?

答:当然。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子争鸣?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天下大乱无路可走;而争鸣的核心,则是“中国向何处去”。这是根本问题。

问:那么,四家的“道”,又有什么不同?

答:道家讲“天道”,墨家讲“帝道”,儒家讲“王道”,法家讲“霸道”。

问:什么意思?

答:所谓“天道”,就是女娲、伏羲、神农之道,也就是氏族社会之道;所谓“帝道”,就是尧、舜、禹之道,也就是部落联盟之道;所谓“王道”,就是文王、周公之道,也就是西周封建之道。这些都是“向后看”、“开倒车”。客气一点,无妨称之为“直走”。

问:为什么说是“直走”?

答:一根筋,直肠子,不拐弯,认死理,而且“理直气壮”地“一直往后走”。道家走得最远,黄帝都看不上,最好是伏羲。墨子近一点,退回大禹。孔子比较实际,如果西周回不去,打个折扣,东周也对付(吾其为东周乎)。这就真是“认死理”了——认“已死之理”嘛!三家认的既然都是“死理”,也就只能“空谈”。于是,“直往后走”就变成了“坐而论道”。不过,他们原本就不在乎管用不管用的。坐而论道,倒也无妨。

问:法家又为什么只能“横行霸道”?

答:因为法家主张的“道”,是“霸道”;而法家的“霸道”,又只能“蛮横”地去“实行”。蛮横地实行霸道,岂非“横行霸道”?

问:法家蛮横吗??

答:蛮横。哪怕所有人都反对,都说不行,也要硬干,而且不惜代价,不怕牺牲。比如商鞅,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你知道杀了多少人?按刘歆《新序》的说法,是某日一天之内就处决囚犯七百余人,以至“渭水尽赤”。最后,商鞅自己也献出了生命,惨死于酷刑。这难道不是“蛮横地实行霸道”,不是“横行霸道”吗?

诸子之争,缘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梦想”

问:奇怪!霸道,为什么就必须“横行”?

答:这就要弄清楚什么是“霸道”。表面上看,霸道即“五霸之道”。

问:什么是“五霸”?

答:就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五个“霸主”,叫“春秋五霸”,也叫“五伯”。这五个霸主是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还有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反正齐桓、晋文、楚庄总是的。这五个,先后是当时诸侯中最牛的君主。他们的国家,也先后是当时各国中最强的。因此,顾名思义,所谓“霸道”,就应该是齐桓、晋文的“称霸之道”,或者是他们的“大国崛起之道”。

问:难道实际上不是?

答:齐桓、晋文的是,商鞅、韩非的不完全是。

问:此话怎讲?

答:看看商鞅变法就知道。请问,商鞅变法的结果,仅仅是秦公国的“大国崛起”,秦孝公的“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吗?不!它的最终结果,是秦始皇的“一统天下”,秦帝国的“四海一家”。当然,这里面还有韩非的“贡献”。但商鞅“肇其始”是肯定的。秦始皇不是齐桓公、晋文公,也是肯定的。

问:秦始皇与齐桓公、晋文公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答:齐桓公、晋文公是“称霸一时”的“霸主”,他们的国家也只是诸多侯国中的“超级大国”。秦始皇却是“君临天下”的“独主”,他缔造的帝国则意味着“整个世界”。两者之间,岂能同日而语?商鞅、韩非的主张,又岂能只是“五霸之道”?

问:为什么会怎样呢?

答:很简单,仅仅只有“霸主”,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问:什么需求?

答:“资产重组”呀!我们一开始不就说了吗,春秋战国天下大乱,就因为原先的格局已被打破,整个世界失去平衡,各种势力重新洗牌。这时,作为“总公司”之“总经理”的周天子,就只剩下一个“天下共主”的名义,实际上管不了那些越来越牛的诸侯。这就必须另外有人来摆平天下,维持“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秩序。谁来摆平呢?也只能是那些越来越牛的诸侯当中最牛的人。他们,就是所谓“霸主”。

问:国际警察?

答:对!至少在名义上,他们只是“国际警察”,不是“世界之王”。他们摆平天下时,必须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就像现在的超级大国出兵某国,必须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同样,他们派出的“维和部队”,也往往是多国联军,最后还要开“弭兵大会”,签订“停战协议”和“同盟条约”。

问:这有什么问题吗?

答:矛盾、撕扯、混乱、断裂。因为“同一个世界”,居然同时并存着“两个中心”,有着“多个梦想”(至少两个以上),还能不出问题?

问:哪两个中心?

答:一个“共主”(周天子),一个“霸主”(齐桓、晋文等等)。共主地位最高,是为“至尊”。霸主实力最大,是为“至强”。至尊不是至强,至强不是至尊,一个天下,两个中心,这不是矛盾、撕扯吗?更何况,至强之霸主,还是轮着来的,这不是混乱吗?

问:为什么是断裂呢?

答: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作为名义上的“共主”,周天子希望至少能够保住自己的名分、体面、尊严。然而,作为实际上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之流想的,却是如何趁机把自己做大做强。他们派“维和部队”,开“弭兵大会”,签“停战协议”,订“同盟条约”,其目的和动机,名义上当然是“维系君臣关系,维持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呢?恐怕其实是“扩大势力范围,打击竞争对手,争夺世界霸权”。所以,他们的 “维和行动”,名为“尊王”,实为“称霸”。那些跟着霸主们起哄的,也各有各的“小九九”、“小算盘”。有的也许只是“胁从”,不过但求自保;有的则希望能够“轮流坐庄”,做下一任的 “轮值主席”,至少弄个“常任理事国”当当。总之,几乎所有人都想在这“资产重组”的过程中捞一把。

问:诸子又如何?

答:他们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梦想”。相同的是,他们都认为这样下去不行,非改不可。因此,他们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但他们的答案不同,因为梦想不同。孔子希望“克己复礼”,墨子要搞“国企改革”,老子和庄子则主张干脆颠覆“封建制度”,不要什么总公司 (天下)、分公司 (诸侯之国)、子公司(大夫之家)的模式。

问:他们要怎么样?

答:统统变成中小企业,甚至作坊。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作坊和中小企业,零零散散地遍布于中华大地,各自生存,互不相干,自行其是,自得其乐,谓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相忘于江湖”啊!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