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不变的是科学方法

订阅
2009-07-08
方舟子

和人类其他智力活动一样,科学研究充满了争论。涉及的科学问题越是重大,引发的争论往往也越激烈。科学界可能是最好战、最不宽容的一个共同体,一个新的科学观点提出之后,都必须接受挑剔的批评,看看其论证是否严密,证据是否充分。越是新奇的不寻常观点,越需要不寻常的证据,争论也越大。

和人类其他智力活动不同,多数科学争论或迟或早都能达成共识,有了定论。科学结论的形成既不靠援引经书教义,也不靠权威的拍板,而是由于科学研究有一个解决争论的可靠方法:可重复的、独立的观察或实验。用以支持的观察或实验越多,结论也就越可靠。

我们今天视为科学常识的许多科学定论,例如“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物质由原子构成”、“化石是生物体的遗迹”、“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等等,在历史上都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但是,现在一般的人都只知道一个结论,并不了解这些争论是如何发生、演变和解决的。有的历史争论虽然经常被提到,却是出于误解,例如“光是波还是粒子”的历史争论经常被错误地用来说明真理并非只有一个。

还有许多科学争论至今还在进行着,例如 “人性是否受基因的影响”、“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外星文明是否存在”、“宇宙的结局会是怎样”等等。其中有的已有了主流看法,有的则是见仁见智,还有的则在挑战着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在可预见的未来恐怕都难以有结论。

科学争论有时并非完全局限于科学界内部,还要受到政治、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例如虽然科学界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结束了有关“生物是否进化而来”的争论而有了共识,但是直到今天,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仍然在学术界之外挑战、否定进化论,并误导了相当多的公众,让他们误以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说法还不是一个科学定论。

同样,在误导着公众对科学的看法的,还有一批信奉文化相对主义的反科学主义者。他们认为科学知识并非反映客观存在,而只是文化建构,是相当主观的东西。他们甚至声称,科学知识并不比迷信等其他人类知识更高明。还在进行着的科学争论固然会被他们用来作为科学研究并不客观的佐证,即使在科学界已无争论的科学定论,在他们看来也不确定,并非就是正确的。例如,他们认为,地心说与日心说相比,并非就更不科学、不正确。由此他们得出结论说:科学无所谓是非对错,科学的东西未必正确,正确的东西未必就是科学,相信科学也是一种迷信。

还有一些人也认为不存在科学定论,但他们的理由与反科学主义者不同,认为科学研究是在不断地证伪、推翻现有科学知识中发展的,过去的科学定论已被推翻,现在的科学定论将来总有一天也会被推翻。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很多是以当代哥白尼、伽利略自居的伪科学人士,坚信他们做出了推翻科学原理的重大发现,总有一天会在科学界掀起一场天翻地覆的大革命。

其实,这样的大革命只发生在他们的幻想之中。科学的进步是连贯的进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演化,并不是推翻一切重来的大革命。一个科学观点一旦成为科学定论,就表明它有了非常充足的证据,被推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管科学如何再进步,类似 “物质由原子组成”、“生物是进化而来”这样的有无数证据支持的科学定论,都不可能再被推翻。

当然,今天的主流观点都是由以前的另类观点演变而来的,以后有可能被其他的观点所取代,甚至今天视为科学定论的观点,在以后也有可能被推翻,即使这种可能性非常低。但是无论如何,这些演变都是在科学界内部,由科学家遵循科学方法和学术规范进行的,与反科学主义者的批评和伪科学人士的妄言毫无关系。虽然科学研究是由有着人性弱点的科学家来做的,会受到政治、文化、宗教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科学方法却保证了科学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从而能够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偏见,获得客观的结果,也就有可能让科学问题在争论之后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在这个系列专栏中,我将回顾科学史上的一些重大争论,它们已有了定论,但其中的某些细节还值得回味。我也将介绍和展望目前科学界正在进行的一些令人感兴趣的争论。新的科学问题在不断提出,新的争论在持续进行,不变的是科学方法。

方舟子

留美学者,生物化学博士smfang@yahoo.com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