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走向革命(下)

订阅
2009-09-17
雷颐

1910年2月,容闳在美国致信孙中山,进一步提出“中国红龙计划”的实施步骤,并提出四条建议:1.向美国银行借款150万至200万美元,作为起义费用;2.任用精明能干、通晓军事的人统帅军队;3.组织、训练海军;4.成立临时政府,推举贤才,接管起义后所夺取的城市。不久,容闳又写信给布思,提出一个借款计划,即借款1000万美元,分5次支付,期限为10年,年利息为15%。后经与孙中山等人多次协商、反复研究,协议有所增删。

收到信后,孙中山即将此协议和下一步行动计划迅速信告在国内的黄兴。由于种种原因,此计划未能实现,款项也没有借到。但此计划却对孙中山以后的武装起义方针有积极影响,他放弃和停止了不成熟的小型武装起义,支持黄兴集中财力人力,抓好影响巨大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体现了这个协议的影响力。

对“红龙计划”的实施,容闳一直十分关注,直到1911年春仍写信给荷马李和布思,催促他们落实与孙中山谈判商定的计划。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成功。久卧病床的容闳兴奋异常。12月19日-29日,容闳连续写三封信给谢缵泰,热烈欢呼推翻帝制的伟大胜利。同时详述了自己对革命发展的观点。

在第一封信中,他提出三点重要意见:一、提醒革命党人警惕“大阴谋家”袁世凯篡夺政权。二、革命党人要精诚团结,防止内部争执、互相纠纷,以免陷入“内战的深渊”。三、如果革命党人自身不团结、打内战,“肯定会导致外国干涉,这就意味着瓜分这个美好的国家”。第二封信的全部内容是强调要革命党警惕袁世凯,他在信中表示:“目前使我焦急的是:掠夺成性的列强在北京,将有压倒一切的权力左右袁世凯、唐绍仪一伙;他们将使用一切手段影响上海的制宪会议通过君主立宪,并以袁世凯、唐绍仪控制新政府,这就简直同满清政府重新执政一样糟糕”,“新中国应该由地道的中国人管理,而不应由骑墙派和卖国贼掌管,因为他们让欧洲掠夺者干预我国的内政。如果聘用外国人,宁可聘用美国人好得多。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留用或解雇,并以此为条件与他们签订合同。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应当由代表们在参政会上冷静讨论,并作出坚决的决定。”第三封信则是热烈祝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表示想病愈后回国看看新中国。

虽然去国已久,但从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国内情况并不隔膜,尤其是对袁世凯可能窃取革命成果的提醒,极有预见性。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第二天便亲笔写信给容闳,诚邀他归国担任要职,并寄去一张自身近照。由此,可见他在孙中山心中的地位。但遗憾的是,命运并未给他再次回国、一展宏图的机会。4月上旬,年老体迈、久病在身的容闳病情更加严重。在弥留之际,他特别叮嘱守候在床边的长子容觐彤要回国服务,以偿他为新生共和国效劳的夙愿。大儿子耶鲁毕业后已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收入优厚,因此不舍得离开这份职业。容闳以手示意,叫大儿子坐近些,对儿子说:“吾费如许金钱,养成汝辈人材,原冀回报祖国。今不此之务,唯小人利喻,患得患失,殊非我所望于汝二人者。”后来,他的两个儿子都先后实现了父亲的遗愿,回国服务。4月21日上午,容闳病情继续恶化,抢救无效,逝世于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城沙京街寓所。

容闳的一生,确有其独特的意义:他的出现,是中国全球化的最初体现,意味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将遇到一种新的文明的挑战、碰撞,并渐渐与之融合。全球化背景下的古老中国,最重要的时代课题就是“现代化”,容闳是中国现代化当之无愧的先驱人物和重要推动者。他最早提出以现代教育使国家富强的治国方针,并殚精竭力付诸实施,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开创者。

中国的现代化是从经济层面向制度层面递进的,因此,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便是一个时代、一个阶段被另一个时代和阶段迅速取代。前一个阶段的进步人物,往往成为后一个阶段的保守人物,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守旧力量。现代中国,这种历史人物不可胜数,因为思想认识或自身利益的原因,他们不能超越自己原来的立场、观点。然而,容闳却能超越自己曾经参与甚至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阶段,决然投身新的历史阶段,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再到维新运动,最终参加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敏锐把握历史潮流和动向,与时俱进,是容闳思想和实践的重要特点,在现代中国确实少见。

他的超越性源自只忠于自己的理想、原则,而不忠于、不依附任何其他政治利益集团,换言之,他一直在寻找、利用能实现自己理想的政治力量,一旦发现这种政治力量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时,便转身而去。独立性与超越性是现代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所以容闳无疑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第一人”,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产生的标志。

像容闳这种理性、温和的体制内改革者最终也成为革命者,只能说明革命确难避免。他一步一步走向革命的过程,也就是清王朝拒不主动变革反而镇压改革者,因此把许多原本是体制内的改革者推到体制外,一步一步自取灭亡的过程。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展开的,在帝国主义一次次侵略、打击下,现代中国一直面临着亡国的危险。爱国、救亡,无疑是近代中国最急迫的任务。面对强敌侵略,特别容易产生两种“情绪”。一种是充满激情但却盲目排外的爱国精神、爱国主义。由于现代中国是被已经现代化的列强侵略,这种爱国主义在坚决反抗侵略的同时,又非理性地排斥、拒绝任何现代文明,将不能不从强国引进的任何新事物都坚决反对,痛斥为“卖国”。这种“爱国”,实际是误国。另一种情绪正好相反,或是由中国的失败转而对中国完全失去信心,认为中国反抗、抵抗是没有意义的;或是完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干脆成为汉奸,卖国求荣。

然而,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容闳的爱国思想、爱国精神却别有境界,尤其值得关注和发扬。他长期接受美国教育,毕业时中文甚至已经遗忘,对美国的富强有深刻的了解,但他却没有成为崇洋媚外的“洋奴”。相反,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的祖国没有失去信心。毕业于美国第一流大学的容闳本可以在美国过上安逸富足的生活,但他却毅然返国,想以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救国救亡。他的救国理想是充分汲取现代文明成果,使中国实现现代化,从而国强民富,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的爱国精神的实质是爱国而不盲目排外,爱国而开放,充满爱国激情却又富于理性;从参与清王朝体制内的洋务到参加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对他来说,爱国并不必然要爱朝廷,更不必然要忠君。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leiyi5684@vip.sina.com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