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对美国和平演变
丁力
2010-10-28 09:36
订阅

激进的行为可以赢得一时喝彩,但只有温和的战略才能走得更远。这一点对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都同样有效。在设计中国的大战略时,不可忽略当下的民意,但更多的应该是理性分析。

例如,关于美国的对华包围圈,曾经有过热闹的讨论。其实,美国有很多敌人,没有能力仅仅针对中国做如此复杂的安排。即使有这么一个包围圈,对中国也并非没有好处。美国的海外军事存在有多重目的,不仅要遏制较大国,也要牵制较小国。因此,中国寻求突破包围圈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它带来的好处,以便保留这些利益。美国的力量减弱之后,不能出现太大的权力真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硬权力和软权力,更无必要在世界各地驻军。在亚洲东部,中美两国结成共治集团是可行的,因为两国有重叠的利益,而且重叠的范围还相当广。在东亚,中国应该努力促进国际权力的和平演变。

就从东亚开始,这是可行的。

在亚洲的美国

东亚国家互为贸易大国,美国与东亚国家的贸易相对减少;与冷战结束时相比,美国的文化和政治模式(至少在国际政治方面)失去了一些吸引力,但美国的驻军仍然遍布亚洲。如果美国要维持它的影响力,军队已是最大、最后的工具。所以,美国外交一定会更加倚重军队。

美国人像中国人一样明白,军队也是政治工具,但美军只将其用在国际政治中。美国要在欧亚大陆维持影响力,盟国是必须的支撑点。作为交换,美国向这些国家提供安全保障。因此,只要欧亚大陆国家及其周边国家彼此之间存有深深的疑虑和戒心,美国就有很多机会来浑水摸鱼。

由于中日钓鱼岛争端表面化,美国在日本的地位更加巩固。日本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自己的地缘政治位置是在亚洲还是在美洲。在前一段时间里,日本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摇摆。发生了钓鱼岛争执之后,日本更多地倒向美国,民族主义力量也在崛起,这些外交强硬者与中国习惯粘贴的“右翼”标签没有必然联系。同样,坚持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的中国人未必是 “左派”。这个事实说明,中国用作国际政治分析的概念过于陈旧,而陈旧的概念往往来自僵化的头脑。

但是,中国明确提出的领土和领海要求,都要坚持,不可轻言让步,但也不能轻易向前推进要求,已经迈出的步子也不必轻易收回,这有关国家信用。除非世界发生大变故,大片领土的纠纷很难解决,这些潜在危机可能被引爆。因此,除非必要,各国应限制领土纠纷的影响。

在钓鱼岛之争中,美国同时在牵制日本和中国,因为事态激化不符合美国利益。同时,美国还在向东南亚国家抛媚眼,以限制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要求。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穆斯林居人口的多数;越南曾经是美国的敌人,饱经战乱;美国被要求离开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缅甸和美国互相敌视。如果东南亚没有现实的威胁,美国在这里插手的机会不是很多。

美国是东亚和平的 “代管者”,是暂时的客人,很多时候没有“暂住证”。从人口、面积、经济规模等诸多方面来看,将来接替美国的只能是中国,其他国家都没有这个实力。如果不出现突然变故,中国的硬权力增长是可以预期的,增长速度可以计算,但软权力却是负数,远远不足以使中国担当地区领袖的重任。软权力的缺乏是邻国对中国心存疑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在东亚军事存在的理由,以及其受欢迎的程度,现在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国的姿态决定的。

没有美国的亚洲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美国这个“暂住民”的保护,日本必然实行核武装,这个出口导向的岛国还可能对外军事扩张;韩国不会像现在这样气壮如牛,但由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未必不会贸然行动;朝鲜失去最大敌人,需要制造新的敌人,以维护国内稳定,朝鲜只是最近才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塔利班将在阿富汗掌权,可以腾出手来支持东突等势力,并向巴基斯坦西北部扩张势力;为了自保,东南亚各国可能加强团结,至少是军事合作,而越南将成为东南亚的主导国家。

美国减少在欧亚大陆的军事存在之后,俄国在西部和南部受到的压力将减少,对欧盟和北约的敌视也将相应减少,但俄国的实力不会明显增加。为了避免被边缘化并保护领土,一个虚弱的俄国可能加入欧盟,现在两边都有加强合作的愿望。自本世纪初以来,德、法、俄正在形成欧洲的三驾马车。接受了俄国的欧盟不仅与中国接壤,而且还与美国隔白令海峡相望。

在南亚,印度自为鸡首,不为牛后。在安全的时候,印度满足于做一个大国。在危险的时候,印度必然寻找靠山。在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时,印度紧急向苏联、美国靠拢。如果单独面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印度必然会更加强化与日本、越南等国家的安全合作,加剧地区军备竞赛。

在中东地区,土耳其在长期徘徊之后,正在漂离西方,向伊斯兰世界回归。伊拉克被占领之后,伊朗少了一个对手,而美国压制伊朗的努力却没有成功。美国衰落的外部原因主要是与伊斯兰世界的消耗。没有美国的强力支持,以色列不能独霸。大中东将有多强相争,更不稳定。

这样一幅前景图显然对中国不利,即使只有一半成为现实。中国还没有做好美国离开的准备,也仍不具备相应的替代能力。中国需要理智的大战略,不然,将真正陷入各种麻烦的包围圈。

美国将部分退出欧亚大陆,并避免直接卷入地区纠纷,从伊拉克撤军是一例。此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将更加灵活,有更大选择余地。另外,美国也不会远走,只在不到3000公里之外的关岛以及夏威夷群岛。在走之前,美国需要一个有共同利益的替代者和合作者,这是美国提出美中“共治”的原因。世界需要权力的平稳过渡,中国应该接受东亚地区的“和平演变”,李代桃僵。大国剩下的是比赛“僵”的迟缓,在这一点上,自由的社会具有绝对优势。

转型中的中国

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因此才有机会以廉价劳动力起家。在世界贸易(包括石油贸易)和安全格局中,中国是一个搭便车者。因此,在郑和航海600年、共和国成立60年之后,中国才第一次派军舰到非洲东海岸,监视扛冲锋枪的海盗。中国应在东亚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一个普通竞争者。中国没有必要主动刺激其他国家,但必须坚持自己的利益,寻求和创造更好的机会,并果断行动。

但是,中国须格外小心。在社会的很多方面,中国都在转型,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蜕变中的昆虫非常脆弱,如蝉和蚕,国家也是如此。中国的转型与世界的变局同步,增加了变数,中国的前景并不明朗。但有些不利因素是确定的:社会正在快速老龄化,失去“人口红利”,或“人口高利贷”的好处;在一个受到严密控制的社会中,普遍的人口素质难以提高,产业升级的道路艰险;庞大的官僚机构形成坚固的利益集团,压制社会活力和百姓的利益诉求。不受制约的权力和不正当的贫富差距等因素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暴力专政不能铲除这些矛盾。中国今后必须承担更多重任,处理好国内和国际的双重演化,维护真正的和平与稳定。

丁力

经济观察报观察家部高级编辑

dingli@eeo.com.cn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