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与结论之谬(上)(2)
雷颐
2011-05-31 16:23
订阅
 1  |  2 

2003年12月,肯尼亚西部一个村庄有23名姑娘为了逃避割礼冒险逃亡,“踏上了逃向自由的征程”。历经种种艰险之后,她们终于逃到西部一座城市的教堂,在此受到庇护。她们此举实际是向一个4000多年悠久、强大的传统挑战,被认为“太大胆了,这在她们家乡的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甚至让成年人都胆战心惊了。她们的家长害怕受到残酷报复,也担心她们遭到恶毒的诅咒,而对于部落的长老们来说,她们的举动则会对团结和传统构成巨大的威胁”(2004年7月14日《北京科技报》)。

同样,近来孟加拉国为消灭贫困、在乡村发展经济,引起妇女生活习俗和地位的变化,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孟加拉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十分落后,为发展国民经济,孟加拉政府做了不少努力,并争取到国际社会的援助,对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了相当的作用。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却也引起了某种十分尖锐的文化和观念的冲突。例如,在改善妇女经济状况、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推广现代教育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世界上最大的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民间机构之一——“孟加拉农村进步委员会”就面临着当地宗教界和许多坚持原教旨主义的人士的激烈反对和巨大压力。有些地方的宗教首领甚至宣布如果妻子参加了该会的工厂和信用合作社,丈夫便可将其“休掉”。一些家长还将子女从该会办的学校带回,重入以宗教教育为主的传统学校。在个别地方,这种新式学校甚至被人烧毁。越是贫穷的地方,这种传统观念也越强烈。这些坚持原教旨主义的人士认为,这是发达国家(西方)在经济援助的名目下向发展中国家(非西方)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是西方世俗主义向本土传统宗教的挑战,它将在不知不觉中破坏本土传统文化价值,进而破坏立国之本的宗教意识形态。简言之,实际是一种文化侵略和文化殖民。

据巴基斯坦媒体2010年3月12日报道,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加法尔阿巴德市一家法院日前对一年半前的一宗五名妇女被活埋案作出判决,判处四名主犯终身监禁。至此,这起曾数次激起巴舆论风波的恶性案件终于结案。巴基斯坦媒体披露,俾路支省三名十六岁至十八岁的女孩2008年8月试图向当地民事法庭提起上诉,争取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当地部落长者得知后,将三人及其家中另外二名妇女绑架到空旷地带,向她们开枪射击,五人在受伤后被活埋致死。三姐妹的父亲向警方报案,指控包括自己兄弟在内的多名犯罪嫌疑人。但由于禁止自主婚姻是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传统,这位父亲迫于压力而撤案。事件曝光后引起巴全国舆论强烈反应,民间团体和人权组织掀起抗议浪潮。之后不久,巴参议院和信德省议会分别通过决议,强烈谴责涉案人员,并要求相关部门尽快展开调查。

此后,巴内政部成立调查小组,并逮捕了嫌犯。巴人权活动家乔杜里说:“我们对法院判决结果很满意,但是巴基斯坦妇女在安全及权利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巴基斯坦,婚姻不光是男女当事人的事,还涉及双方家族和所在部落。男女如果私自成婚,往往会被部族处死。巴政府六年前立法禁止部族以维护名誉为借口杀人,违者最重可处死刑,但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仍不断有人因“损害部族名誉”而遇害 (2010年3月13日《京华时报》)。

2006年,伊朗妇女阿什蒂亚尼被伊朗检察机关指控犯有通奸罪和谋杀罪,被判处石刑——把身体埋入土中,而将头露在外面用石头砸死。此案引起国际强烈反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民间组织纷纷表示强烈抗议。由于国际社会的呼吁,伊朗政府在强大外部压力下一次次推迟了对阿什蒂亚尼的石刑执行日期。蛤伊朗对阿什蒂亚尼的死刑问题依然很强硬,外交部发言人拉明·梅赫马普拉斯特称这是司法问题,是伊朗的内政,西方却把这一事件当成国际人权问题(2010年11月4日《新京报》)。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