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逝者】红楼梦译者霍克斯

订阅
2009-08-28
肖丹

大卫.霍克斯。汉学家,《红楼梦》译者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肖丹 因《红楼梦》而闻名的人中,他是身份特殊的一位。

7月31日,David Hawkes在牛津大学静静去世,身边家人围绕。维基百科在其2009年逝世人物列表中这样介绍,“霍克斯(David Hawkes) 86 岁,英国牛津大学汉学家,《楚辞》 杜甫和《红楼梦》的译者。”但是在关于他的词条上,他的死亡年代还没有来得及加上去。

对于他的离去,Times发表的也是一条低调的讣告,整条讣告不足50字。

谁也想不到这位低调的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学高峰《红楼梦》的译者,一位读者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读者读了霍克思的译文,如果受到感染,进而喜欢上曹雪芹的这部作品,都应该感谢霍克思的努力。”

他的一生与中国文学紧紧相连。

生于1923年的他在最开始在牛津大学修习的是古典学位,二战期间进入牛津基督教堂学院,本应入伍参战,因体检没过关而免上战场。应战时之需,他由拉丁和希腊文专业改学日文,并一度出任英军日语教师,战后因对日语没有兴趣,转而研究中国文学。从此来开了与中国的渊源。

1948年,燕卜荪教授在当时的北大校长的桌上发现一封被忽视的信函,而这不经意的发现就成为了David Hawkes一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他他由海路旅行一个月,经香港到北京大学中文系留学,并住在胡同里的一间小旅馆里。

在之后David Hawkes的回忆中,对在北京的这段时光印象十分深刻,在1998年的采访中表示,“在我的梦里这一切我都历历在目,就将是50年前一样”,当年电和水都缺乏的年代,他回忆到自己与北大学生在走廊上拼接桌椅并讲故事,他甚至还参加了开国大典,他回忆道,当北大的学生经过呼喊口号的时候,毛主席曾经很特别的回应“研究员同志们,万岁”。

1951年,由于朝鲜战争,他和妻子JEAN被建议回国,之后,再也没有踏上中国这片土地。

回到牛津大学的David Hawkes开始担任中文讲师,在这个时候,牛津大学的教学大纲已经扩展很多,由之前的限于研究孔子文学到开始研究明代流行小说以及20世纪的文学巨匠鲁迅的作品。

在这个期间,与其一起担任中文讲师的还有一个中国著名的红学家——吴世昌,他成为David Hawkes开启红学之路的一股推动力。

此前,对于《红楼梦》,David Hawkes已经有所接触,在David Hawkes的回忆中提到说:“我在牛津时,同学裘克安就借给我一本《红楼梦》,当时一点也读不懂。后来在北大,也听过俞平伯的杜甫讲座,但没有意识到他是红学家。他一口浙江方言,我不大听得明白。”

1970年,在吴的鼓励和帮助下,怀揣着对于红楼梦梦想的David Hawkes开始了对这个有120章节的巨作的翻译,一年之后,这个翻译任务的巨大让他感觉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因此,他与1971年辞去了他牛津大学中文系系主任的职位,这个消息曾经让业界震惊。

之后10年,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分三次出版了译名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的红楼梦前80回译本,这个译本获得好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发表评论说:该译本在规模和质量上均足以同韦利翻译的《源氏物语》相比美。

此后,他的女婿后来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继霍克思翻译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分两卷出版。

在为英译本写的“导论”结尾,他这样写道:“《红楼梦》是一个伟大艺术家以其一生心血浇灌而成的作品,如果我能把这部中国小说给予我的愉快和幸福多多少少地转达给读者,那我就算没有白白生活于世。”

尽管之后再没有回到中国,尽管《红楼梦》的翻译已经完成,David Hawkes与中国的渊源却并未中断,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甚至拜访伦敦的中国大使馆要求保释他之前的伙伴戴乃迭和杨宪益。

完成梦想后,霍克斯搬到了威尔士,他在那里修改了他对楚辞的工作,同时在园艺以及这个地区的历史上找到了新的兴趣。近来年,他开始对元曲中的《柳毅传书》进行翻译,并对中国诗人刘洪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曾经评价他的朋友阿瑟韦利的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自己的一生,“David Hawkes并不只属于东方文学的研究,而是全球的文学。”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