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观念:未来真是免费的?】

订阅
2009-07-16
格拉德维尔

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文 5月份国会山的一次听证会上,《达拉斯晨报》的发行人James Moroney,对国会谈到了他正在与在线零售商亚马逊所进行的谈判。内容是向亚马逊的新型电子阅读器kindle授权使用他报纸的内容。“他们想要得到订阅收入的70%,” Moroney证实。“我得到30%,他们得到70%。除此之外,他们还说:‘我们还要获得向任何便携设备再次出售你们知识产权的权力。’”这些话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kindle订阅《达拉斯晨报》的价值是每月十美元的话,其中的7美元属于亚马逊,这个提供新闻阅读“极客武器”的供应商。而只有3美元属于《达拉斯晨报》,这个提供成本昂贵、并且不断变更种类编辑内容的供应商。亚马逊的人对于报纸的贡献如此的不看重,事实上,他们感觉到——接下来,亚马逊应该得到允许它任意使用它相中内容的许可。那场听证会上的另外一位见证人,美国政治博客网站Huffington post的Arianna Huffington说:她认为,kindle能够给深陷困境的报纸新闻业提供过一个商业模式。而Moroney则表示反对。“我得到30%,而他们得到权力去向任何便携装置出售我的内容——还不仅仅是亚马逊制造的?”他质疑,“这一切,对于我来说,不是一种商业模式。”

假如James Moroney读过克里斯安德森的新书,《免费:激进价格的未来》(“Free: The Future of a Radical Price”)的话,亚马逊的出价,看起来也许就不会那么令人吃惊了。安德森是《连线》杂志的主编,2006畅销书《长尾理论》的作者。而“免费”这一概念在本质上,则是Stewart Brand那句“信息趋向于免费”(“information wants to be free.”)著名宣言的扩充。在数字时代,安德森论证说,有一种无情压力,使得所有的“以理念为基础”的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安德森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转瞬即逝的趋势。相反,看起来他认为这将变成一种“铁律”:“在数字领域中,你可以尝试着用法律和禁锢来控制免费,但是最终,经济万有引力的力量,将会获胜。”对于那些认定自己的音乐正在被剽窃的音乐人们来说,安德森的观点直言不讳。他们应该停止抱怨,还通过更多的对于产权的开发来获得利益,比如通过巡回演出、商品销售等,当然,还包括“那些依然需要CD唱片或者是选择在线购买音乐的人的销售。”对于《达拉斯晨报》,他或许也将说出同样的逻辑。报纸需要接受的是,内容绝对不可能再次像报业从业人员所希望的那样值钱了。他们需要重新组织这桩生意。“浴血之后,对于那些专业的记者们来说,将会产生新的角色。”安德森预计,而他还继续写道:

他们中或许有很多人,不在少数,以自身的能力,已经能够获得一份传统的精英新闻业的职位。但是,他们得到的薪水将会减少许多,而且很多人还将根本得不到全职的工作。作为一种职业的新闻业将跟作为业余爱好的新闻业共享份额。与此同时,其他的从业者将会利用他们的技能去教育或者组织业余爱好者们,让这些人去更好的报道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写作者相比,他们将更多的变成编者/教练。假如事实真是如此,免费的杠杆作用——通过培训其他人为了非金钱利益进行协作,他们就能够得到报酬——或许将不会变成专业新闻从业人员的敌人。相反,它将变成这些人的拯救之道。

安德森非常擅长这样的段落写作——运用令人安心的语句,从“浴血”到“拯救”。他的建议简明扼要,他的腔调毫不妥协,而他所谈论的这个事情,则完美的契合了时机——旧式的内容提供商们正在不顾一切的寻找答案。那就是说,到底“通过培训其他人写作获得报偿的人们”和付钱给人去写作的关系并非彻底清楚的标示了出来。假如你能够负担的起某些人去帮助其他人写作,为什么你不能直接付钱给人写作?另外,还有一件值得弄清楚的事情是,一桩生意如何重新组织自己,让自己围绕在那些“不为金钱利益”进行工作的人们周围?他的意思是《纽约时报》应该由志愿者来构成,像送餐服务一样吗?安德森提到那些“选择在线购买他们音乐”人们的例子, 包含了这样一种昏暗的意思:克制住自己不做盗贼,将只不过认为是一种偏好而已。而接下来就是安德森所坚持的——对于价格的无情向下的压力,代表着数字经济的铁律。为什么它是一种法律?免费只不过是另外一种价格而已,而价格是由个体性的因素决定的。依照总计尤其是市场的力量。“信息希望变得免费”,安德森告诉我们,“同样的,生物希望广泛传播,而水流希望向下流动。”但是,信息并不能够真正的希望任何事情,难道不是么?亚马逊希望免费获得来自《达拉斯晨报》的信息,因为正是因为如此亚马逊想要获得更多的金钱。为什么强力公司们自利的动机被提升至一种哲学系原理?但是我们正在超越自己。

安德森以一种科技的趋势来开始自己的论证。所有电子业积木性元件的成本——储存、运算以及贷款——已经降低了如此之多,以至于现在它已经接近于零。1962年,安德森说,单颗晶体管的价格是10美元。1963年,它是5美元。1968年,1美元。今天,英特尔将会以1100美元卖个你数以十亿计的晶体管——意味着现在一只单个晶体管的成本将是0.00055美分。

安德森的第二个论点是:到底何时价格接近于零这样的非凡事件将会发生。安德森描述了一个由麻省理工学院行为经济学教授Dan Ariely——他是《可预见的非理性》的作者——所进行的实验。Ariely给一系列实验者们一个在两种巧克力之间做出的选择——Hershey的吻牌,一美分。Lindt松露牌,15美分。四分之三的实验者选择了后者。接着他又重做了这个实验,各自降低了两种巧克力的价格一美分。现在,前一个牌子的巧克力是免费的了。发生了什么?偏好的秩序发生了偏转。69%的人选择了前者。两种巧克力之间的价格差异非常一致,但是那个神奇的词汇“免费”却拥有创造消费者喜好的能力。亚马逊也做了同样的实验,它为超过25美元的订单提供免费送货。这么做的目的就是鼓励你去购买第二本书,假如你的第一本已经非常接近25美元的门槛的话。而它也的确起到了效果。但是,在法国,订单的送货标准却被错误的定在了相当于20美分——而消费者们却并没有购买第二本书。“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看,在免费和廉价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安德森写道,“以一种乘数效应,它能够变成病毒传播。对它收费仅仅一分钱,你将会身完全不同的生意之中……事实是,零美元是一种市场,而其他任何一种价格则是另外一种市场。”

随着数字科技的成本不断降低,使你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安德森论证说,而那个神奇的词汇“免费”则在消费者中间立刻创造出需求。接着,免费(安德森将它誉为一种资本)代表了一种无限宽广的商业机会。公司们“围绕“在那些被免费赠送的东西周围,就能够获得巨大的收入——正如同Google免费提供搜索引擎和电子邮箱,然后在广告中获得收入一样。

安德森提醒说:这种信仰免费的哲学,牵涉到一种从“不足”观念到“丰裕”观念的转变。免费发放某些东西意味着,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将会被浪费掉。但是,因为它是数字化的,制造它们基本毫无成本,我们能够承担得起浪费。安德森认为,我们那种设定详尽的检测和判断内容的标准已经一种稀缺年代的史前遗迹:我们必须去担心如何分配稀缺资源,例如新闻纸和版面以及广播的时间。现在不必了。他说,看看你的YouTube,它是由Google拥有的免费视频提供商。YouTube允许任何人在它的站点上提供视频,也让任何人在它的站点上免费观看这些视频。而它还不必对这些视频本身的价值做出判断。“没有人决定到底一个视频是不是有足够的价值去占用它所占用的稀缺渠道。因为,稀缺的渠道空间本身这件事根本就不存在,”安德森写到,然后继续:

传输现在已经接近于免费或者忽略不计。今天,一个人观看一个小时视频的成本是0.25美元。明年,它将会变成0.15美元。再过一年之后,它将会变成不足0.1美元。什么是为什么YouTube的创始人决定免费分发的理由…….这个结果,与任何电视专业人士的天性相比都是不足挂齿而且是背道而驰的。但是,这既是充裕存在的基础,也是它的一种要求。

在这里,有四点值得讨论的问题:一个有关技术(数字基础结构事实上已经是免费的),一个有关心理学(消费者热爱免费),一个有关程序(免费意味着从来不做判断),以及一个商业上的(由免费制造出来的市场,以及心理上的免费能够让你获得一大笔利润)。唯一的问题是,数字世纪新商业模式依然正处在免费分发的中途,,安德森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他的主要案例之一的YouTube,“截止到现在,依然没有给Google带来收益。”

为什么事情会是这样?正是因为那些安德森如此热切的鼓吹的免费原理。当你允许人们任意上传下载视频的时候,人们的确会享受你所提供的服务,这就是免费哲学的魔力——预计今年在YouTube上将出现750亿段视频。虽然免费科技的魔力意味着每段视频的成本“非常接近于零接近于忽略不计,”但是,“无线接近于免费”乘以750亿,依然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最近瑞士信贷的一个报告预计:YouTube的贷款成本今年将达到3.6亿美元。在YouTube的案例中,技术免费的效应和心理学上的免费,再一次彼此冲突。

所以,YouTube如何带来收益?好吧,它尝试着在视频边栏出售广告。问题是,那些通过心理学免费索吸引来的视频们——盗版材料、可爱的猫猫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用户产生的内容——不是那些广告商们希望与之有联系的内容。为了卖出广告,YouTube不得不去购买合法的专业产出内容,例如电视台秀以及电影。瑞士信贷将这些购买的成本加总,2009年,成本粗略计算就是2.6亿美元。对于安德森来说,YouTube阐明了这个原理:免费移走了有关审美判断的必要性。(正如他所说的那样,YouTube证明了:“在旁观者眼里,那些东西是一钱不值的排泄物。”)但是,为了挣钱,YouTube却不得不为那些并不是“排泄物”的东西付钱。概括说来:YouTube是免费的一个伟大的例子——除了免费技术最终将变得不再免费之外。因为,消费者们应对免费的方式,将会致命般的削弱YouTube以免费为卖点获利的能力。它还会强迫YouTube从围绕与免费核心中里“大量的思考”中撤退。瑞士信贷预计说,今年,YouTube将会损失5亿美元。假如它是一家银行的话,它将有资格去获得美国政府的解困资金TARP资金帮助了。

在《免费》的第二部分中,安德森引用了前原子能机构主席Lewis Strauss的话作为开端,后者曾经在19世纪中期预言过:“我们的孩子将会在家中享用电能,它将便宜到忽略不计。”

“假如Strauss是正确的,将会发生什么?”安德森想知道答案。而且接下来勤勉的通过暗示进行分类:你想要得到的任何数量的新鲜水源,不再依赖化石燃料、美元全球变暖、充足的农业生产。安德森想要认真的研究一下“太便宜以至于忽略不计”,因为他相信——在计算能力、储存和贷款的帮助之下,我们正处于异常“太便宜以至于忽略不计”革命的前端之处。但是,安德森论点里却有第二个也是更加严峻的问题:他问错了问题。当稍纵即逝的历史告诉我们这预言没有成真的话,好奇假如Strauss的预言成真将会发生什么是没有意义的。

Strauss的乐观主义,是由原子能的成本所驱动的——它是如此的低廉,以至于跟化石燃料相比起来,他认为已经足够降低到免费的程度了。但是,生成并运送电能,却需要大量且昂贵的基础性结构,运输线,以及发电站——而也正是这些基础性结构消耗了绝大部分电能。而燃料价格依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正如Strauss的前任Gordon Dean所写道的那样,“即便是假如今天煤矿能够被开采而且免费运送到发电站,你每月的电费账单总共也就减少20%。因为发电站自己以及电力传输系统的成本是如此的高昂。”

这正是那些技术乌托邦分子们所犯下的错误。他们假设他们那些特定的技术革命,将会把所有的前任们都清除掉——意思是,当你改变燃料的话,你就会改变掉整个系统。Strauss接着预言了一个“和平的年代”,从原子能条约到了人们心间。“随着芯片、玻纤及无线电波的世界不断前进,整个世界的其他部分也在前进,” Kevin Kelly,《连线》杂志的另外一位预言家,在他1998年的数字宣言的初始部分这样写到,“新经济适用的新规则”,献上了同样不合逻辑的推论。而现在则是安德森。“产品越多的由理念构成而不是由原材料构成,它们就能够越快的变得廉价”,他写到。而我们知道接下来将是什么:“无论如何,对于数字产品没有限制。”只要看一下制药业,安德森说。遗传工程意味着,药品的开发也遵循着跟数字世界一样的曲线,“在产品开发加快的同时,价格下降。”

但是,就跟Strauss一样,安德森也遗忘了发电厂和输电线。药品制造最为昂贵的部分,从来都跟实验室里的不一样。这发生在实验室之后,例如药品测试——能够花费数年数以亿美元的费用。在制药业更多的不一样是,公司们选择拿着潜在的新技术去做一些跟它们在硅谷对手不一样的事情。它们希望找到一种方式去为越来越小的市场服务——为一些非常特殊的人口和疾病制造药品——而更小型的市场一般来说意味着更高的价格。生物技术公司Genzyme花掉了5亿美元开发药品Myozyme,它用来治疗糖原贮积症2型疾病。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这种疾病的患者尚且不足一万人。它就是那种现代医药最为核心的东西:高科技、治疗特定疾病,走到市场前要经历一条漫长而又昂贵的道路。每年Myozyme的使用价格为30万美元。Genzyme不是一家采矿企业:它的实际资产是知识产权——信息,而不是原材料。但是,在这个例子中,信息却并不希望变得免费。它希望的是变得非常、非常的昂贵。

还有很多的其他例子也能够说明,信息选择了朝着与免费相反的方向前进。《纽约时报》在网络上免费公开它的内容。但《华尔街日报》却发现,它有超过1百万的订阅者非常高兴能够获得付费在线阅读的特权。广播电视——最初的免费界从业者——现在正苦苦为生存挣扎。而与之相比,有线电视则因为对于特定内容的按月收费存活的不错。苹果或许很快就要在iphone内容下载(观念)上收取比iphone机器(材料)本身更高的费用。或许有一天,为了推广下载,苹果公司会免费分发iphone手机。或者反过来,免费提供下载以促进iphone的销售。再或者它也可以继续像今天一样,不管是买机器还是下载都收费。谁知道呢?在这个领域的唯一铁律就是:这里没有铁律。一个人不必太过于热心的写作一本内容有关于——数字世纪已经改变了产品制造和销售的方式——的书籍。

(本文原载《纽约客》杂志,经济观察网 焦建/编译)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