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7-04
焦建
订阅

默多克与严肃新闻的消逝

网络版专稿 记者 焦建 在美国,因为读者的数量不断减少,报纸行业已经进入了一条不断下降的轨道。而这导致了广告商逐渐遗弃了它们而投入新媒体的怀抱。而与收入不断下滑相对应的却是不断上涨的印刷和发行成本。而看着不断缩水的利润表,投资者们逃之不迭。曾经是全美最大的连锁报系的Knight Ridder家族已经歇业。而过去信誓旦旦说自家报纸是非卖品的Bancrofts家族也把《华尔街日报》卖给了默多克。现在不仅是小型的地区报纸才会出现编辑记者失业的现象了,曾经的大佬《洛杉矶时报》现在也不断的给自己瘦身。而《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也在不断的清理多余雇员。在媒介专家眼中,曾经统治了新闻业几百年时间的印刷新闻学,现在已经躺在了濒死之床上。 

而只有默多克还在不断的投资。他说不管他到哪里,他的目的就是扩张。他宣称自己的意图是,不仅要重造《华尔街日报》,使其打败《纽约时报》成为这个国家的记录报,而且要将其变成第一份真正的全球日报。这样的说法将是任何一个编辑部的仙乐,所以真正宣布《华尔街日报》被收购的那天下午,它的编辑们肯定在惶恐中感觉到了一丝希望。也许默多克是可怕的,但他在可怕中又足够有钱,足够聪明且足够有力。而当他疯狂的相信报纸的未来的时候,他将足够坚定又足够狂热的完成它。《华尔街日报》足够幸运,它最终找到了也许是最后的拯救者,但这绝无法挽救整个新闻行业的没落。 

默多克的眼中看到了什么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在他的眼里这份全美最受尊敬的报纸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他真的可以挽救一份在经济上陷入了如此糟糕境地的报纸么?而假如他最终在经济上成功的话,是否意味着这张曾经被数以百万计读者所热爱的报纸的精神的逝去? 

默多克耐心不多,所以他的讲话简短而直达要点——他宣称自己和其他人一样了解道琼斯公司尤其是《华尔街日报》延续多年的精神传统,他宣称自己乐观看待全球经济和信息革命将给报纸带来的影响。他称这将带给《华尔街日报》一个机会成为“世界上卓越的金融信息及评论的来源。” 

之后默多克引介了Robert Thomson作为发行人,“所有的编辑将向他负责。”默多克说,曾经作为金融时报雇员的Thomson曾经为他在伦敦编辑了几乎六年的《泰晤士报》,Thomson将不行使其作为发行人的“商业职责”,这意味着他将是这张报纸实际上的新编辑。 

而当默多克正在说这番话的时候,Thomson的好朋友,当时《华尔街日报》的总编辑Marcus Brauchli正站在旁边。四个月后,这个绰号名为“火箭”的人,最终离职。 

在很多的叙述中,默多克都是作为一个使人难忘的形象出现的。他含着金勺子出生,在机场从不需要提着行李安检,他的事业遍及全球,他拓宽了信息和娱乐科技的边界。和众多的此类人物一样,他也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他是一个77岁的却过着和年轻人一样生活的老年人。他是一个全球媒体大亨,这个领域里的超级天皇,他的王朝包含20世纪福克斯,福克斯电视台,福克斯新闻台,福克斯商业信息网,哈珀柯林斯集团,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太阳报,纽约邮报,标准周刊,道琼斯,天空电视台,国家地理频道,MySpace,等等,等等。 

默多克的名声来自伟大的商业智慧,但和他作为富翁和好斗的媒体收藏夹的名声比较起来,他的先锋和洞见者的形象总不明显。但每当他发现新兴的市场时,他总是会以庞大的气势进入它。但他并不总是成功,在他的记录上,很多巨大的投资都遭到了损失,而他将这些失败当成是教训的来源。 

当他真正进行报纸运营的时候,这样的海盗式的掠夺方式使默多克回到了赫斯特与普利策所开创的新闻业传统。在原先的时候,这场游戏的规则就是如何获得更多的读者,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手段。记者必须能够吸引读者,而那些所谓的严肃关注社会变革——或者思想性,文学的的内容显得可笑之极。 

这便是默多克所理解的新闻业——就是“内容”,一个他无论在任何时候总要使用的名词,他从不使用任何有关文学和公共服务的词语来形容新闻业。默多克希望他的记者们用简短、松脆的戏剧性词语将故事推进下去——奥巴马支持率暴跌!小甜甜复生!老板开掉新倒霉蛋!这便是默多克旗下的一系列光怪陆离的媒体的风格,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到网络,再到新媒体,甚至手机屏幕。而《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们在换了老板之后获得的第一个指令便是——他们的新老板希望记者们想尽一切办法掘地三尺的做新闻。记者们应该在这个星球的任何地点都和竞争对手们打一场遭遇战。 

这意味着,当其他各大报纸都逐渐的收缩战线的时候,默多克将继续他过去的强硬立场。他在2008年取得胜利的方案将如同1908年时候人们的做法一样。默多克不管对手们如何,他将主动开火——尤其是通过向《纽约时报》发起挑战,他将挑起一场老式的媒体战争。但这一次不同的是,胜者将不仅获得时报广场,他将主宰美国,甚至世界。 

但这场战争他并没有必胜的可能。对于印刷新闻业来说,对于默多克的好消息是,他依旧相信古登堡的技术依旧有着长久的影响力,而他有着强烈的意愿凭着庞大的资本将这样的优势放大。但21世纪报纸新闻大战的很大一部分战场将转移到网上,而默多克在新媒体领域过去的记录并不足以傲人。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默多克就一直尝试着在网上获得其在其他领域一样的影响力。一次次的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其原因大概可以从他对待《华尔街日报》的态度上可见一斑,他一直在将其网络内容收费还是免费之间摇摆不定。这预示着他还没有搞清楚网络发行的核心问题:它如何盈利? 

但这也是一场他可以放弃的战争,假如他觉得这种游戏不是按照他设想的方法玩的话。默多克曾经多次的在新领域积极尝试,但往往进入和退出时一样迅速。他的媒体帝国的构建不仅仅是依凭着对各家媒体的投资,他另外的手段则是在它们没有达到他的预期的时候毫不留情的将它们抛舍掉。他有时候看起来很像一个仁慈的大亨,因为他的乐观并不是建立在信仰或者是仁慈之上,而是在商业利益的底线之上。一种推测就是,他之所以会花如此之大的代价收购道琼斯和《华尔街日报》,就是因为他认为这些名字将带给他其他的利益,尤其是对于他旗下的福克斯商业电视网来说。这样的好处就足以让默多克不计较《华尔街日报》早已和CNBC签下的直到2012年才会终止的商业合同了。 

而这场战争真正的危险也许并不是默多克可能会输掉它,反而是默多克的获胜会更加危险。因为默多克对于成功的定义就是让《华尔街日报》在经济上获得财务自由,那么他将可能杀死这张报纸立足的精神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在过去的日子里,自由进行的报纸大战因为电讯业的发展而衰落。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等到了上个世纪中叶,电视和广播可以快速迅捷并全球范围的传播消息,这就使得人们购买报纸的最后一个理由也失去了。印刷报纸依旧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但数量也没有大到可以养活起每个城市都有一到两家独立的报纸。那些更大的城市——纽约,芝加哥,洛杉矶,费城,华盛顿,迈阿密,亚特兰,但——依旧有两到三家报纸,但往往只有一家报纸还称的上是“质报”,其余的大都只能算得上是街头小报而已了,它们只能依靠着在街头马路上或者在特定的地区的销售维持。譬如《今日新闻》这样的社区报纸。另外一种特殊的读者群体养活了另外的报纸,譬如《华尔街日报》,而《华尔街日报》也不需要和《纽约时报》处处都拼刺刀。相反,在纽约客那里他可能无法取代《纽约时报》而往往只是“第二阅读”,但从全国的范围来讲,它肯定会成为特定读者的第一阅读。 

在过去的繁荣昌盛的日子里,在过去“严肃”新闻的光荣日子里,新闻的客观性及社论的独立性成长成为了一种公共信仰。过去由赫斯特和普利策的新闻大战导致的“黄色新闻”能够获得更大的发行量,为了获得发行,报纸甚至不惜发布一场还未开始的战争从而真正的导致了“美西战争”。但报纸最终逐渐转型成为一种高尚的新闻事业,随着“普利策新闻奖”的诞生,严肃新闻逐渐的成为主流。而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更多的考虑增加发行量以外的东西。报纸逐渐的在新闻和商业中间建立了一堵墙,它们各自分开互不干扰。编辑部门由新一代的白领新闻记者掌握,第四等级的先生们(女士)逐渐的成为了社会的公器,他们成为风格、品味的仲裁者,他们成为政府的监督者和大众的教育者。 

这样的报纸形态逐渐的使报纸不再是政党的宣传信,而成为社会的喉舌和整个城市的公共平台。正是报纸揭露了五角大楼和水门事件的丑闻,正是那些正直的记者报道了越南战争,整个严肃新闻行业成为了一种公共责任精神的最佳代言人。 

甚至文学上的野心也逐渐的在报纸的版面上扎根,对于那些有野心的报纸来说,假如材料是真实的话,记者们往往被鼓励着将材料以一种更有创造力和深度的方式写作出来。而对那些有野心的记者来说,与认同感、奖励比较起来,其他的东西都微不足道。而那些伟大的报纸们也给这些记者以温床,它们成为了“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严肃新闻的后援队。”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华尔街日报》获得了无与伦比的认同。它鄙视一切街头小报的习气,它以严肃的版式报道新闻,它不采用图片而是使用细小的“点式构成图”,它拒绝跟风所有的人都在报道的新闻,它采用简单的方式将最复杂的问题说清楚。《华尔街日报》以其自身的魅力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吸引力。每一天它都刊登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它们有深度,有野心,写作质量卓越。这是一张严肃的给严肃读者阅读的报纸,而它逐渐的成为了那些繁忙的正在商海中奋斗的男男女女们的心头好。 

而当整个新闻行业都在恐惧报纸发行量下降的时候,正是这样的严肃性是他们最害怕失去的东西。在很多方面,网络都是一个更好的新闻传播媒介。它基本上不需要成本,而报纸的传播则需要花费数以百万计的美元,成吨的新闻纸与油墨,更别说成群的运输卡车与印刷工人。但迅速发展网络让这一切都土崩瓦加,它用一种公共的言论平台取代了严肃的报纸新闻,它不再标榜客观,它给出的是有观点的声音,数以百万计的毫无选择的声音。在数字世界里,无知和生硬与严肃和品位一起占据平台,个人新闻和传媒集团一样可以抢占眼球。过去有线电视和卫星广播取代广播新闻的时候同样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每家媒体都忽略了客观性,它们都将自己变成了各自政治立场俘虏。当所有的新闻媒体都变成了这样的时候,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宣传的世界里。 

最坏的部分是,公众对这一切根本毫不关心。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