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7-30
焦建
订阅

Cuil,google的新对手?

技术哲学

网络版专稿 记者 焦建 正如日中天的google可能要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它会有对手么?

本周一,一个宣称将提供更多更精确搜索结果的搜索引擎,cuil(发音cool),正式上线。

有人说“任何认为cuil是google杀手的说法现在看起来都不可能,起码在一年之内都不会发生。”

即使cuil根本不是google的对手,这个新工具的出现,也算得上是在搜索领域里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新探索。

并不强大的对手 

Google足够强大。虽然它早已经不再是当年硅谷校园里借助学校里的计算机运行的小软件了,可它依然能够经常带给人们眼前一亮的感觉。

对于那些非发烧友的人来说,google的新点子总是走到他们期望的前面,给生活增添新鲜的元素。

Google因此总是能够让人们给予其机会。它本身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创新的前线。正因为它的脚步走到了人们的预期之前,所以起码表面上看起来,人们很少站到它的对立面去。

这种清新的风格让google跟那些巨大的、经常跟人们生活打交道的其他企业不同,很多后者虽然也无法让人摆脱,但却总是在一片骂咧咧的声音中被期待着让其他人打败。

虽然很多人对google也有不满,但总的来说,很少有人会去设想着一定要找个对手把它打下台。

google也许经常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它会有对手么?

本周一,对手出现。名字叫cuil,在盖尔人语中,这意味着知识、智慧。

Cuil是脑力激荡的结果。Google前雇员Anna Patterson和丈夫Tom Costello共同开发出了这个点子。前者设计了google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TeraGoogle系统,而后者则为斯坦福和IBM设计搜索引擎。

虽然cuil团队获得了3300百万美元的资金投入。但就在美国东部时间周一下午三点,它的服务器宕机了。“因为超过负载,服务器无法获得结果,请您重新尝试搜索。”在那个下午,该网站一直循环出现这样的语句。

即使是在它工作正常的时候,所获得的结果,往最好里说,也只不过是中游水平而已。体验者经常会遇到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结果。无论是相关度还是结果数量,都远逊于它的口号。

更致命的是,cuil不提供分类搜索。不可能像其他搜索引擎所普遍提供的一样,按视频、图片、新闻、网页等等分类显示结果。

另外,虽然Cuil号称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设计,它的搜索结果以三栏的形式显示在页面上。这可以让使用者获得更多的搜索结果的细节。但这也并非十分独创,很多小众网站都有类似的界面。

所以从实际的使用情况来看,它在短期内肯定无法超过自己最大的对手google,甚至连雅虎都比不上。

不同的搜索哲学 

虽然表现糟糕,但cuil并不是一无是处。起码cuil的构建哲学比起google的“不作恶”来,要相对清晰的多。

在cuil的自我说明中,她是这么阐释自己的搜索哲学的:

“和简单的依赖流行度计算结果不同,cuil寻找并显示结果的标准是它们的内容和相关度。当cuil找到了符合用户搜索关键词的结果时,cuil将仔细的分析该网页的其余内容,它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整个网页的相关度。

Cuil相信,通过分析获得结果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所以它不需要收集用户的使用数据来帮助提高搜索的准确度。Cuil承诺不收集用户的数据,使用cuil,所有人的搜索历史都是保密的。”

Cuil这一点与众不同,它不以结果受欢迎的程度对其排名,相反,它聚焦于每个结果的内容。这在理论上是很吸引人的——毕竟,举例来说,最受欢迎的餐馆并不一定就能提供最好的饭菜。

与cuil相反,Google将保留用户的搜索习惯18个月时间。

Google的原始用意是,这些可以反映个人习惯的数据可以帮助它更好的找到可能让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因为人的习惯总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今天喜欢喝茶的人不大可能明天就突然喜欢喝咖啡了。如果google知道了这个人的习惯,一旦他搜索“饮料”的时候,google知道,提供跟茶有关的结果比咖啡更有效。

Google拥有庞大的数据库保留用户们的搜索喜好。但这些数据在帮助google提高搜索精确度的同时,也使用户们的隐私脱离了他们自身。一旦保管利用不当,这将变成一种并不友好的资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这件事情感到敏感。自从美国在线于2006年泄漏出几十万用户的搜索习惯之后,个人的上网隐私问题变得越来越受关注。

因此,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种危险的资源。而Cuil抓住了这一点,也许就能给自己增分不少。

“完美搜索” 

获得更精确的搜索结果是网络信息爆炸之后的必然要求。从早先雅虎人工的分类,到谷歌以计算相关链接多少作为价值高低评判标准的新算法出现,搜索技术的进步会使结果更加精确。

但所有的这些努力,都离“完美搜索”有一大截的差距。问题的关键是,技术的进步不可能让软件对所有的内容自动准确分类。

Cuil和google不同哲学背后的关键是,它们中的任何一方,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都是双刃剑。获得一方面好处的同时,很难避免它所带来的问题。

一方面,cuil的确能够宣称自己的隐私保护政策可以包含用户的安全。但起码是从目前技术发展所达到层面的角度来说,这不可能不产生负面影响。

以用过“豆瓣标签”或者类似的用户给事物分类标注功能的软件为例,每个用户都可以作为独立的评判者对事物给出一个判断,假如这个判断被更多的人接受,将会成为描述该事物很重要的关键词。

它们最终被一个个用户标注,使用,会生成一片可观的“关键词云”,抓住了它们,就能更快的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比单纯软件自动生成的关键词,更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

而保留使用者习惯的方式,的确可以帮助google更好的把握这些领域。

所以,想要获得完美的搜索结果,或者任何尝试着朝这个结果去努力的方案,都无法完全忽略人的因素。完全和人无关的搜索,可能会离完美越来越远。

以这样的搜索观来衡量cuil,这种充分尊重了人们隐私权的新尝试,是否能够获得更精确的结果,的确是亟需验证的问题。

Cuil的未来似乎也并不被人们看好。《时代》杂志在提到她时是这么说的:“虽然不大可能打败google,但假如说cuil的故事有什么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不要打击人们花费金钱用来寻找可能性的积极性。”

足够悲观,但有尝试,总是好的。

 

假如你有时间,不妨自己去试试看,好与不好,试了才知道:

http://www.cuil.com/

(现在它还只支持英文,这又是一个缺点了)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