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旧金融世界的终结
迈克尔 刘易斯/文
美国人是带着新角色进入新的一年的:金融错乱症。在看待其他问题的时候,我们曾经用不信任和猜疑来看待这个宽广的世界,但在事关金钱的时候,即使是那些我们最严苛的批评家们都承认,在这方面我们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人们仔细的观察投资银行家们并效仿其做法: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全世界的一半学生们除了在华尔街找到的工作以外,其他什么都不想干。
这能够在一个方面解释如下的情形:为什么美国金融系统的崩溃在给美国造成伤害之外还伤害到了全球的信心。善良的上帝啊,他们看起来可能会说:假如这些人都不知道自己在玩的金钱游戏是什么,还有谁能知道?
这人令人难以置信,全世界还有那么聪明的人依然会借给美国人钱并听从他们的建议;看起来他们还没弄清楚美国人到底已经疯狂到了什么程度。美国人的确有一大把的机会重新使自己振作起来。但首先他们应该问一问: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麦道夫丑闻再次给我们金融系统在某些方面的极度缺乏敲响了警钟,造成这一切的不仅仅只是因为举止不当,而政府之间的举措失调也使得局势更加恶化。“贪婪”并不是一个能够把造成当下金融危机的原因都说清楚的词汇。贪婪只是必要而不是充要条件;无论如何,美国人一直希望用活力和受人羡慕来形容美国的国家精神,贪婪这个词是不受待见的。但这个体系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却不是少数人的贪婪,而是多数人在追求的失当的利益。
举例来说,已经有无数的说法和文章有关华尔街巨大的红利产生的腐蚀作用。但发生在华尔街巨头们身上的故事,将远远超过贪婪的人们为寻找巨额回报这样老套的叙事:股份公司的领导们,尤其是在那些金融公司里,他们只实际上只是为了短期利益而引导公司。
美国今天如同麦道夫骗局之类的金融大灾难发生的基础是——必须让所有的那些重要的人都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将我们的长期共同利益牺牲掉。在如今的金融市场里这样的压力无处不在。很显然,来自市场内部追求短期利益的压力越大,来自市场外部考虑长期利益的压力也应该越大才是。但这中间有一个问题:根本就没有什么来自外部的真正的压力。短期利益的暴政已经侵蚀了华尔街并造成了今天的灾难。
试举一例来说,信用评级机构就是如此。
所有人现在都知道穆迪和标普在次贷危机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但它们最为昂贵的错误显然并没有受到应该获得的注意——这风险就存在与之前它们被人公认为是其擅长的领域:公司风险评级。
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美国的金融机构开始冒着越来越大的风险进行经营,这一部分源自监管者的疏忽,一部分则源自评级机构的有意疏忽,因为后者的收入来自被评级者。来自穆迪或者标普的一种说法是,“假如你把更多的风险资产在负债表上表现出来,你将面临一场严重的滑坡。”
美国国际集团,两房,通用电气等等机构都获得了AAA级的评级。大型投行如雷曼和美林也都拥有着坚实的投资评级。而给这些机构的评级越高,它们导致金融灾难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正是这些造就危险次贷产品的公司们给穆迪和标普带来收益。
这种实际上被美国证监会批准的供小于求的局面不只是它们把自己的工作干得不怎么样而已。这不是那种简单的忽略了一件两件的小事儿而已。为了追求它们的短期利益,它们所作所为正与之被人们期待的完全相反:它们不是使金融风险曝光,而是系统的将之隐藏。要知道,很多这些被隐藏的东西都早已经就是华尔街的“公开的秘密”了。
如今的美国证监会承诺了一种新的温和式的阻止评级机构造成更大伤害的改革,这一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评级者的收益来自被评级者。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美国证监会自身也比一种类似的奇怪动机所折磨着,而麦道夫丑闻本身就揭示了究竟这样的情形已经恶化到了什么程度。
原本建立时就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免遭金融掠夺者的伤害,现在美国证监会起到的却是相反的作用。以避免短期政治利益产生为动机正是问题的核心。

- · 美不干胶巨头被判罚金两倍于行贿获利 | 2009-08-13
- · 《窃听风云》成股民教材 基金公司组织集体观看 | 2009-08-12
- · 2009年最佳雇主排行榜出炉 电信业金融业领跑 | 2009-08-12
- · 彩民3年内中5个百万级大奖 总奖金达2177万 | 2009-08-12
- · 林青霞忆拍戏时遇黑社会:250万现金铺满我桌子 | 200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