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2-03
焦建
订阅

寒冬中的达沃斯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焦建 “这是第39届年会,但是很多讲话都让它听起来像是最后一届。”《新闻周刊》以这样的口吻开始了它对本届达沃斯年会的报道。在CNBC的詹姆斯克雷默看来,“总会有牛市的”。但在本届达沃斯上,没有牛市,只有悲观。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重构危机后的世界”。论坛创始人施瓦布指出,本次危机彰显了改革金融机构和系统的必要性。华尔街和伦敦城金融区银行的大额亏损及裁员导致往年论坛的常客——银行家们纷纷缺席今年的会议。而与会CEO们全都表情严峻,就像是死亡聚会的幸存者一样。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是平生第一次屈尊乘坐了商务舱。

《商业周刊》在一篇半是戏谑半是调侃的文章《警惕达沃斯思潮》中这样写道:“经过四天的演讲、座谈、辩论、鸡尾酒会和记者发布会,达沃斯传递的主要信息如下:1 所有人都是愚蠢的,未能预见到这场金融灾难,只有大约四位经济学家除外,现在他们所说的话和所作的预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 私人部门摧毁了全球经济,再也不能被信任。3 政府地位不断升高,监管就像神明一样受人敬仰。4 这些结论是正确的,将经受时间的考验。”

除了上述四点之外,已经落幕的达沃斯再没有新鲜的观点。和以往历次一样,“国际空谈俱乐部”的最新一次务虚会议也没有制定任何关于阻止或者扭转全球金融危机的新计划。

阴沉的天气

“从天性和所在行业来看,来达沃斯的人都是乐观分子。从前在达沃斯这个观光圣地,空气中的自信是如此浓厚,甚至可以用瑞士军刀切一块下来。”这样用来形容达沃斯会议的句子今年已经不再适用,那把可以切开空气的瑞士军刀,今年切开的将是满满的沉闷。在这里,在面临危险时还能放声大笑的情况,只会出现在在门可罗雀的滑雪场的雪道上。

通常各位经济学家都非常悲观,这一点都不让人感到意外。今年纽约大学的“末日先生”鲁比尼等诸位成功预测了经济崩溃的经济学家们更是被请到了最重要的演讲台。在空气稀薄的阿尔卑斯山脉,这种热潮令人感到缺氧状况更加严重。去年论坛的议题还是可持续性增长和脱钩,而在今年的会议上,最热的话题就是失败和衰退。

默多克在论坛的第一天指出,现在人们都“非常沮丧身心俱疲”,自去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导致危机加剧以来,全球范围内约有50万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从人间蒸发。亿万富翁、知名投资者乔治-索罗斯则表示:“现在我们所面临问题的规模超过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

悲观的情绪使得达沃斯充满了火药味儿。工会领导人严厉抨击政治家和企业高管,认为他们未能处理好这场金融危机,结果威胁到数千万人的就业。与此同时,企业界领导人则把矛头指向了银行家,百事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卢英德痛斥华尔街的浑水污染了大众商业环境。

今年达沃斯所有讨论都有一个主题就是信贷枯竭。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均抱怨无法获得信贷。甚至许多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也表示,尽管他们能够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和股票市场等多种渠道融资,但是融资成本大幅上升,环境大为恶化。

虽然不少其商业模式依靠高杠杆的私募股权巨头都宣称自己“境况不错”,但我怀疑他们中的很多人明年是否还能来参加达沃斯论坛。

今年达沃斯所有讨论都有的另外一个主题则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形势恶化通常是滋生保护主义的温床。为保证本国企业渡过难关,一国政府很容易迫于国内政治压力采取保护主义做法,通过高筑贸易壁垒等手段限制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虽然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纳特说:“就长期而言,我相信贸易保护主义无助于改善任何国家的经济形势。”但他同时也警告说,如果其他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印度将被迫采取对等措施。

英国首相布朗表示,现在不是撤离全球化转向保护主义的时候,诉诸保护主义手段并不能解决目前的金融危机,各国应团结一致加强合作。他还呼吁重建国际金融机构,并说“如果我们不行动,保护主义倾向就会变得极其严重”。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国政府实际也在这么做。

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表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在此方面,各国不应从已作的承诺中倒退。对此,加拿大财政部长弗莱厄蒂总结说,达沃斯发出的最强烈信号之一就是:保护主义要不得。

但是,黯淡的全球经济局势和几个贸易大国已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导致本次会谈的气氛并不融洽。一切也许正如纳特所指出的那样:“现在唯一的闪光点,似乎只有天上的太阳。”

中国亮点

参加本届年会的有来自世界96个国家的2500名代表,其中56%为商业领导人,均属世界主流企业领袖人物。尤其令人鼓舞的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来参会已经成为本届年会的最大亮点。

世界经济论坛负责议题及亚洲事务高级总监豪威尔认为,本届世界经济论坛的众多与会者,至少对中国怀有3个期待:第一,中国自身经济能够继续健康增长,这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之时显得格外重要,世界经济发展需要中国经济的强劲推引;第二,中国能够在重建国际金融秩序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令人鼓舞的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去年11月成功参加20国集团峰会,向世人表明了中国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态度;第三,在贸易保护主义开始重新抬头之际,国际社会需要采取有效举措来加以遏制,期望中国也能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元素”近年来在达沃斯年会上开始凸显。中国的经济规模已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今天的中国,对于重塑世界经济秩序至关重要。中国的经济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发达国家的未来。”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已无可争议地成为全球舞台的关键角色之一,豪威尔说。

在达沃斯上,温家宝总理呼吁中美加强合作来化解这场危机,他和俄罗斯总理普京都未对美国提出直接的批评,但他们都认为对利润不顾一切的追逐是导致这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温家宝表示,导致危机的原因包括低储蓄高消费这一“不可持续模式”,金融机构“盲目追逐利润”和“缺乏自我约束”,以及监管机构没有用新的监控手段来跟上形势。长期以来美国的储蓄率低于零,依赖中国等国家购买美国国债来填补相当于GDP总量4.8%的经常帐赤字和为经济增长筹集资金。

中国银行集团执行副总裁朱民却强调,现在还无法指望中国消费者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中国人要填满美国人留下的消费缺口,还需要许多年的时间。目前,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额度大约是1.5万亿美元,而美国人却是10万亿美元。朱民估算,即便中国的消费额度以年均21%的速度增长,也不足以弥补“美国消费三年内大幅下滑造成的缺口”。

温总理没有直接提及人民币的价值问题。这个问题与美国国债的发行密切相关。上周美国新任财长盖特纳做出了让中国吃惊的举动,他给中国贴上了汇率操纵者的标签,指控中国通过打压人民币的汇率来支持自己的出口。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发表过人民币被低估的言论。

温总理在演讲中还指出,过度膨胀的金融机构盲目追逐利润、监管不力、评级机构缺乏自律和衍生物泛滥也是导致当前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温家宝还称,为应对危机,应通过加强监管和控制来改革金融系统,还需增强对主要货币国家的监督。IMF曾被赋予了这样的职能,但它从未有效履行过这样的职能。

美国怎么了?

虽然有很多人都建议美国新上任总统奥巴马能够来参加此次会议,但最终,他还是没来。 奥巴马的新政府只派了一名白宫的高级顾问贾勒特前往。

但她并没有让听众们满意。《商业周刊》29日发表署名文章称,“贾勒特简短的演讲完全是套话,没有一点新意,让很多参会者很失望。

“太无聊了,”一个欧洲公司的CEO把她的演讲比作一场竞选演说,“我努力想寻找到一些我没听过的。”在前一天听过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俄罗斯总理普京充满细节的演讲后,观众对这个代表美国的发言就尤为不满。

可能是因为全球的领导者都已经对奥巴马的信息和背景耳熟能详,当贾勒特花费气力讲那些奥巴马竞选演说里的话时,听众们只能知道奥巴马周三见了很多大公司的高层,像IBM、Xerox、花旗银行和Google,而那些刺激经济计划的细节,却一点都没说。

当然,贾勒特代表不了一个刚刚入住白宫的新总统,不过当全世界商业和政治领袖都在期待美国声音的时候,她这一发言实在让人不喜欢。与之相比,恐怕大家更想知道普京和克林顿之间的谈话内容,昨晚有人看到这两人相谈甚欢。

克林顿的一个观点是,美国的财政刺激方案加上为剥离有毒资产而实施的坏帐银行计划,将成为美国金融体系的一个转折点,许多银行家都对此表示认同。

而和温家宝总理一样,普京也避免了直接批评美国,但是他指出,就在一年前的达沃斯,美国代表曾强调美国经济的基本面稳定,“现在,华尔街的骄傲:投资银行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从对冲基金经理人乔治-索罗斯到“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的讲话中都充满了描述大灾难的内容。弗格森甚至还大胆地论断美国必将陷入为期10年的极其缓慢的经济增长期。对此,《商业周刊》的这篇名为《假如美国节俭起来》的文章,的确很值得一读。

《商业周刊》总编辑阿德勒在达沃斯参加了一个小组委员会的讨论,讨论的主题就是——假如美国的消费者都移风易俗,变得节俭起来,我们的世界该如何应对这一变化?

消费开支的大幅下滑对于制造业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这一点已经被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所证明。阿德勒指出,近些年来,美国人在全球总消费额当中已经占据了近四分之一的比例,约相当于中国和印度总和的三倍。可是,美国消费者这一全球经济重要引擎,其运转速度已经大大减缓,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最为悲观的预期是来自麦肯锡全球常务董事戴维斯,他表示,“美国人别无选择,只可能在未来十年至二十年的时间中变得节俭起来。”这不仅仅是因为信用问题,和美国人口的老龄化也有很大关系,“老年消费者当然不会买太多东西。”他的建议是:看东方。那些大消费品生产商在未来若干年内应该以亚洲为自己业务的重点。

不过,在评估美国人现在究竟已经节俭到了怎样的程度时,也许正是戴维斯说了大实话,“事实上,假如我们真的严格追究‘节俭’的定义,我们就会发现,即便现在的美国人其实也和节俭毫无关系。”

国际金融新秩序

虽然《泰晤士报》已经说,达沃斯的专家也不能预知未来。因为任何经济预测者都不能准确预言未来一年会发生什么,除非是碰巧。这并不是因为经济学家愚蠢,而是因为他们

所使用的计算机模型乃是基于过去的经验,而且在一个史无前例的剧变时期,计算机预测是没有用的。

根据对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2000名行业领袖、诺贝尔经济学家和各国政要的一份调查,过去4个月来他们的信心“猛降”、对经济复苏的希望“蒸发”殆尽。只有21%的企业领导者现在预期自己的公司将会迅速发展(一年前是50%),大部分人预期未来三年顶多出现缓慢而虚弱的复苏。

JP摩根的CEO迪蒙承认银行家做了一些非常愚蠢的事情,但他同时对金融政策制订者和监管机构提出了批评。迪蒙认为,现行的新版巴塞尔协议有关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存在漏洞,必须进行调整。他指出:“我尚未看到所有应该与会的人齐聚一堂,关门讨论然后拿出一个解决方案。”

现在,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全球性监管现在已成为云集达沃斯的经济政策制订者的时髦话题,虽然自由市场的信奉者对此避之不及。金融监管高官们承认,在这场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前,他们在银行业的监管问题上犯了错误。现在人们越发期待与政府和其他机构进行密切协作,建立一个足以抵御未来风险的全球性金融架构。

瑞士联邦总统梅尔茨指出:“无论金融危机如何发展,我们在金融监管方面必须建立新的哲学体系。”而英国最高金融监管官员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等机构必须采取行动来应对经济危机,但最终可能需要制订全球性的监管规则,其中可能包括建立一个世界性的金融监管机构。

在具体方面,英国金融服务局的主席特纳指出,他已经与其他监管机构开始合作,希望改进现有的资本充足率规定,其中包括引入一定程度的与行业景气循环相反的资本规定,允许银行在经济良好的年份增加资本,作为经济低迷期的资本缓冲。特纳还称,新法规还可能引入针对银行债务率的规定。特纳说:“国际社会一致同意将是一个理想的结果,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欧盟负责内部市场的专员麦克里维指出,就欧洲而言,迄今为止国家利益一直妨碍着对银行业进行跨国性的监管,但当前这场危机表明有必要对最大型的金融机构进行各国共同参与的监管。“但我担心政治可能妨碍我们做到这一点。”英国金融监管局主席特纳也同时承认,任何的变革都需要时间。

与会的很对代表都认为还有很多问题留待4月份在伦敦召开的20国集团会议来解决。在那次会议上将讨论金融监管的问题,如何增强对市场的监控,以及对银行财会准则和资本充足率规则进行再评估。

令人欣慰的是,40多国领导人与2500多名各界精英与会,显然是抱着合作态度去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发表的一篇名为《现在是行动的时候了》中也指出,“在我们离开达沃斯后,我们必须做到我们所说的。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挑战的规模和失败的可怕代价都要求我们这样做。现在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这样的挑战,它也不能凭一己之力保护自己的公民不受到这些挑战的伤害。我们必须真诚地合作,政府、企业界和整个社会,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都应该如此。我们必须确保解决方案建立在普遍价值和公平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紧急行动,将基本原则宣言转化为行动。我们已没有时间供我们挥霍。”

达沃斯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现在艰苦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一切也许真的才刚刚开始。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