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个伟大的创新
1938年,西伯利亚一个寒冷的早晨,在被执行死刑前,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KONDRATIEV SHIVERED)很难想象得出,71年之后,他的名字将再次在新一代的商业理论家和管理学大佬们那里得到复活。而他们之所以会如此,是希望能够去了解这场21世纪的第一次大衰退。
1921年,为了能够拯救刚诞生的苏联可以免于崩溃,列宁施行了在苏维埃体制内复苏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康德拉季耶夫是一个智力上的反叛者,而他处在了一个这样的一个时代这样一个地方——那里会让一个人会因为异端而被处死。康德拉季耶夫创建的理论是:经济活动是以长波的形式存在的。在经过50到60年的创造性和增长之后,随着而来的是一个短暂的收缩时期,接下来新的一轮又将重新开始。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破坏性创新”理论创建者的约瑟夫熊彼得接受了这样的想法,他将康德拉季耶夫的长波理论命名为“康德拉季耶夫概念”。熊彼得的观点是,创新总是在一片混乱中发生的,这种创造性的爆炸,他写到,“周期性的通过引入新的方式来重新塑造现存的产业结构”,这种新的方式包括制造、组织以及供给。而至于那些衰退的负面影响——失业、财富丧失、经济紊乱——这些只不过是破坏性创新在起作用的表现而已。
今天,随着资本主义的支柱正在一根一根的在我们身边倒下,寻找到底这次大衰退到底会给我们的生活中带来什么的想法——那些值得关注的“大东西”,或许看起来会令人感到奇怪。但是像今天的这种四分五裂的时刻,恰好却是革新家们四处寻找的机遇。它创造出新的规范,它让人们分出胜败。那些挺过这次“破坏性创新”的公司、技术、观念们将会变得更加犀利,更加坚强,适应性也将更强。
历史事实将会为这一切进行担保。1873年开始的长期性衰退为那些新的产业及金融领域里的大佬们开辟了道路。二战前的大衰退给了我们合成橡胶、电视机以及新政。1990年代的互联网科技泡沫,为Google打扫了场地。
因此,什么是下一波即将带来的?资本主义本身肯定会发生一种巨大的结构性转变,原本金融业的核心地位和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们将会退出核心舞台。在国际政治领域,虽然它的权力可能会被分散,但一个更加谦卑的美国将会因此受益。现在对于地球脆弱性的认识正在不断增加,但这与环境被破坏的速度相比仍然远远不够。而在生物燃料的新领域里,科学家们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改善这些可能会永远改变人类生活的技术。
创新将是一把双刃剑。19世纪晚期的卡内基和洛克菲勒成为了20世纪早期时候泰德罗斯福的资本主义密友。1930年代工程学的进步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成了一座修罗地狱。2000年的债务违约抵押贷款和次级抵押贷款成为了2008年的金融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们可以预期的是,下一个新的创新业将会带着阴暗面出生。
我们不可能对未来有任何的断言。但是我们知道,它将与今天不同。我们应该做好准备应对变化的世界,迎接下一个“伟大的创新”。
经济观察网 焦建/译
《外交政策》(FP)杂志本期以“the next great thing”作为封面故事,针对“个人问题、管理学、美国、水源、能源”等这些新的可能发生变化的领域进行了探讨。

- · 姜长云:农民增收还需内外兼修 | 2009-08-12
- · 写在危机一周年 | 2009-08-11
- · 危机后的“非淡季” 中美汽车7月热销 | 2009-08-10
- · 统计局:金融危机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放缓 | 2009-08-06
- · 【见解:中国能够拯救世界吗?】 | 200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