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东北虎”张志峰
张逢
11:51
2010-03-24
订阅

网商 记者 张逢 一千年前中国是世界的时尚中心,什么东西都好,让西方人学到很多,比如丝绸、茶叶、景泰蓝文化。一千年前中国的一个小瓷碗比路易.威登还时髦呢。

走进NE TIGER位于北京东方广场的办公室,张志峰笑眯眯地迎上前来。握手、寒暄之后,他指着一面被各种各样的茶杯占据的墙说,“选一个喜欢的吧”。

早就听说,“喝茶”是张志峰在办公室会见来客时必做的一件事。这看似张志峰待客的一个有趣的细节,实则传递出张志峰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之情。每款茶叶、每个茶杯都由他精心挑选,看着手中色彩鲜明的瓷杯,与办公室周围展示的成百套蕴含着中国民间织造业最宝贵精华的礼服相衬和谐。

张志峰精心陈设的这些“华服”,与款式单一的旗袍相比,更可谓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品。就像张本人一样,穿着设计感强烈的时髦服装,坐在“小楼一统”处用最地道的方式品味茶香。

“小裁缝”变身“东北虎”

“董事长太忙了!”因为采访时间一再推迟,NE TIGER的公关总监抱歉地说。

身为NE?TIGER的创始人和设计总监,张志峰时常奔波于东京、米兰、纽约、巴黎、伦敦五地的设计室之间,将他最新的设计思路传达给几十位海外设计师,帮助他们准确把握核心的设计方向。

最近,他正在筹备新一季产品的全球发布会。从舞台设计到配乐风格,无不需要张志峰注入思想的精髓。糅进《牡丹亭》的戏曲元素,或者融入京剧脸谱的视觉效果,酷爱历史的张志峰总要给他的作品赋予更多文化底蕴。为此,他进入北京大学“国学班”研修,不管有多忙,都会风雨无阻赶去上课。

同事们称他为“学习狂人”。不错,除了这个“国学班”之外,张志峰还修读过哈工大的管理工程专业、复旦大学的西方哲学、北京大学的历史文化,以及长江商学院的EMBA等。作为长江商学院校友会总会的首任会长,同学们很难想象,这位蓄着极有个性的胡子、被称作“老虎”、看上去挺粗犷的东北汉子,竟是小裁缝出身。

1964年,张志峰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败落的商人世家。父亲在文革中被关进牛棚,母亲从阔太太一瞬间变成了穷苦百姓,守着一台缝纫机,扛起了养家的重任。于是,缝纫机成了张志峰童年唯一的“玩具”。“还没有记事起,就开始学着做衣服玩,逮着那些面料啊,布头啊,做一些小东西。”张志峰回忆道,长大点之后,他开始学习衣服的剪裁,四个姐姐自然就是这个小裁缝的模特。她们不太稀罕弟弟做的衣服,穿一穿就随手丢到一边了。她们谁也料想不到,以后再想穿上弟弟亲手做的衣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不过,从小就喜欢缝缝剪剪的张志峰,并没有在设计上过多的深造。

18岁时,为了减轻家里的生活压力,张志峰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开了一间裁缝店。“我做喇叭裤的技术特别好,一条5毛钱,还常常去外地进一些大家没有听说过的面料。”日积月累,张志峰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裁缝,甚至引得“老毛子”也前来订购服装。“与前苏联在服装与面料上的贸易往来,帮我积累了第一桶金。”张志峰说。


 

1992年,张志峰已经不再局限于做服装生意,开始将业务扩展到酒店、商场等多个领域。而在服装这个老行当上,或他有了这样的“野心”——不再走野路子,而是要注册一个品牌,一个属于设计师的服装品牌。最后,这个长得虎头虎脑的东北人决定了——这些分布在张志峰身上的形象碎片组成了这个品牌的名称——“东北虎”。渐渐地,“老虎”和“Tiger Zhang”成了张志峰的新名字,他的本名反倒没多少人记得了。

情迷奢侈品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奢侈品的概念从海外进入中国,开始在一小拨人群里流行开来。张志峰的服装代工生意如火如荼,不少国际品牌找上门来,想让张志峰将自己设计的服装贴上他们的牌子出口到欧美去销售,出价比自己赚的代工费高出六七倍之多。可如果使用“东北虎”这个品牌销售的话,会有多少人认同呢?张志峰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推广自己的品牌。

国内本土品牌良莠不齐,外来品牌又实力强劲,该从何开始呢?张志峰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奢侈品的舶来潮,以及和“老毛子”合作多年的皮草生意给了他启发——就做中国自己的奢侈品牌。

“我是学历史的,喜欢回头看。”张志峰说,“GUCCI是1906年诞生的,CHANEL是1913年,欧洲品牌都是伴随着工业文明以及全球化步伐慢慢发展起来的,历史也并不长。”

在张志峰看来,欧洲的奢侈品行业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向东方、向中国学习的结果。“一千年前中国是世界的时尚中心,什么东西都好,他们也学了很多,比如丝绸、茶叶、景泰蓝文化。一千年前中国的一个小瓷碗比路易?威登还时髦呢。”他开玩笑说。

很难说是商业的敏感,还是作为设计师的纯真这些理想,触发了张志峰的斗志。他开始着手打造时尚奢侈品牌,品牌名称也从“东北虎”转变为“NE?TIGER”——N代表Noble(高贵),E代表Elegant(优雅)。

“就从最熟悉的皮草做起吧。”年轻的老虎干劲十足,更带着些艺术家特有的洒脱气质。他“留着长发,特艺术范儿”地奔走于世界顶级的皮草俱乐部和拍卖会间,把最优质的材料带回来,再把制作出的最高贵成衣送出去,展现在外国人面前。张志峰是想告诉他们,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奢侈品牌。

瑰宝重现

皮草很难满足张志峰对品牌的更深层期望。“我们无法在单纯的皮草身上加载更多中国元素。”张志峰说,只有更传统、更民间的服装制作技艺,才更能体现“中国奢侈品”的独到之处。

“外国人结婚的时候穿婚纱,我们穿什么?外国人出席宴会的时候穿晚礼服,我们穿什么?”张志峰问了自己无数次。旗袍吗?它毕竟由单一民族衍生而来,无法涵盖56个民族的丰富文化。“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张志峰最后想到,这种能够囊括中国文化的服装,可以称为“华服”。它既可以吸收世界文化为我所用,更应该体现和展示中国特有的服装制作风格和技艺。一次短暂的日本之行,让张志峰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缂丝。

这是一种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且富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具有犹如雕琢缕刻的效果。“这种几近失传的织造技艺,我在中国几乎没见到过,却在日本和尚的身上遇到了。”这让张志峰既恼火又兴奋,恼的是中国瑰宝在本土遗落却在异国发扬光大,兴奋的是,缂丝的织造在日本已经找到了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

“为什么缂丝几近失传了?因为工艺太慢。”张志峰解释道,“同样是一平方尺大小的绣片,刺绣大概十天到半个月,云锦需要一个半个月到两个月,而缂丝则要花费三到四个月时间。”但与时间成本成正比,慢工出细活,慢工出精品,缂丝可以保留三千年之久。“故宫里很多收藏品用的都是缂丝工艺。”他补充道。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张志峰发现,日本服装业对于缂丝的需求量很大,因此衍生出了不少手工作坊,以此满足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这项技艺也得以一代一代延续下去。相反,在中国,缂丝于服装上的使用越来越少,“没有了需求自然不会有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缂丝的制作走到了失传的边缘。”张志峰的口气里满是痛惜之情。

一回到国内,张志峰便带着同事,去往那些有可能隐藏着民间制造高手的小村落调查、探访,希望能请到散落于民间的织造大师“出山”献艺。

花了数年时间,张志峰终于寻找到两位“国宝级”的缂丝织造大师。“一位是曾为皇家制作龙袍的缂丝世家第五代传人王嘉良,另一位是将险些失传的本缂丝工艺复兴的缂丝大师王玉祥。”张志峰指着与大师们的合影说道。


 

此外,与缂丝工艺并称“中国珍品手工织物”的苏绣、云锦也被张志峰引入华服的设计、制作当中。“完成华服绣工的工作者,均是自幼便飞针走线、身怀绝技的苏绣手工民间大师。这些老绣工中,70岁以上的老人有21人,她们的年龄加起来共有1572岁。” 张志峰指着另一张合影说道。

最终,在2009年,NE?TIGER竭尽全力,将这群“千岁绣娘”集中到一起,带来了2009 NE?TIGER“国色天香”华服系列,展现了传统织艺的美妙绝伦,同时,通过拉动缂丝等工艺的需求,真正意义上挽救了几近断绝的民间工艺宝藏。

追求完美

2008年《赤壁》,2009年《刺陵》,女主角林志玲对于服装有了新的偏好——青花瓷礼服。这是NE?TIGER开创的一种新的服装制作工艺——剪纸。

类似的衣服也挂在北京办公室的展示间里,张志峰一边挑选满意的作品展示给客人,一边介绍包括剪纸工艺在内的各种创新技术。“中国最传统的画就是水墨画,在我们的服装上都有所体现。还有一种是窗花工艺,我们也用了很多,就是之前所说的剪纸工艺。”此外,水晶的镶嵌也是华服设计的重要元素。张志峰说,“每一粒水晶的位置和色彩都是经过严格的设计的,只是一些细节的变化,礼服的效果瞬间就璀璨时尚起来。”

2009年末,NE?TIGER作为国际时装周开幕大秀,发布了全新一季的华服系列“蝶扇?缘”。融汇古今的礼器图腾、彩蝶雅扇错落显现,蝶影蹁跹,轻落于扇,开启穿越时空的缘分之门。为了取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张志峰甚至设计采用了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光影特效,以呈现更为震撼的视觉效果。而在制作工艺上,则又推出了全新的“结绳”技术,使得图案花纹如同立体雕刻般呈现,赋予华服更为丰富的层次美。

“我是个标准的完美主义者。”这句话早已成为张志峰在各种场合评判自己的标准。即便NE?TIGER的市场已经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即便NE?TIGER的团队需要张志峰付出更多精力在管理而不是设计上,但老虎依然说,服装设计是他最喜欢做的事。

“所以我现在仍然兼任NE?TIGER的艺术总监。设计是品牌的灵魂,但一个现代品牌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市场、公关、金融甚至物流等等方面的因素的支持,我做的事情越多,就越发现各个领域其实是相通的,我本人也很享受不时转换于各频道之间的乐趣。”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