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68岁,还不是创业的终点
网商记者张逢/文
16:15
2010-06-24
订阅
在被公派到美国留学之前,千本倖生一直觉得在日本NTT(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这样一家占据着市场垄断地位的电信企业工作,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和大多数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员工一样,100%的政府投资背景、在日本电信领域的垄断性地位以及严谨的晋升机制,令千本有着十足的归属感。他在这里长大,在这里找到为自己指路的导师,也许最后,他能从一个显耀的职位上光荣退休,同时把名字留在NTT的历史当中。

年轻的千本把这样的想法告诉他留学期间身边的美国朋友,却遭遇了一脸的不屑。“你怎么那么没意思!在那样一个大企业工作,有什么劲?”在美国人眼里,挑战风险、敢于创业的人才能受到尊敬。

老实说,千本当时并没有真正明白“挑战风险”的含义,然而,从美国留学回来的5年后,苹果电脑和微软公司相继诞生,是它们让千本领悟到了“风险和创业”在美国人心目中的意义,同时也第一次让他萌生出去意。

此时是1970年代末叶。

不惑

1984年,一直由政府全额出资的NTT,开始面临“公营事业民营化”的改制任务。这是自1965年加入NTT以来,千本第一次得到这样明确的信息——因为NTT被私有化,新的电信企业将允许进入这一原本的垄断领域。

这一年,千本倖生42岁,对于第一次尝试创业的人来讲,这个年龄有点大了。不过,千本说,42岁才创业,不是保守,不是胆小,而是一直在等待机会。

“其实骨子里,我是有创业基因的。”千本说。美国曾经有一个调查显示,职业稳定的公务员家庭,几乎很少能够培养出企业家子女,而选择创业的年轻人大多有着经营中小企业的父母。这个结论在千本身上得到了验证。

“我父亲原本在一家大公司上班,后来公司倒闭,只好自己做家具生意。没有人交给他怎么做,而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因此他那时候积累的经验,我都一一看在眼里。”这是千本上的第一堂创业课,父亲的经历让千本了解到,在大企业的背后,还有中小企业这样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人,可能没有安定的生活,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甚至在日本,创业者并不会被人格外尊重,但是,风险会带来挑战,并且带来与风险成正比的利润。”

千本说,创业的基因一直深埋在自己的内心,直到NTT私有化,直到他遇上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稻盛和夫。

竞争

千本与稻盛的相识,始于他们合作创立“第二电电”(现KDDI)的前一年,也就是1983年。“如果说KDDI的创立需要两个催化剂的话,那么一个是国家发起的民营化,另一个就是与稻盛的相识。”提起这位导师与合作伙伴,千本不由自主地使用了“缘分”二字。

“我一直认为,在你决定挑战一次风险时,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便是你认识谁,带来怎样的转折点。1983年的我,在NTT工作18年,并不知道该如何去建立一个民间企业,是稻盛先生教给我一切。”千本至今还在庆幸,自己抓住了与来访NTT的稻盛先生的缘分。

KDDI的建立,一改日本电信行业的经营面貌,在很短时间内就带动了一系列变化。通讯技术突飞猛进,电话的通话价格尤其是长途话费,由于两家电信企业的竞争而被大幅拉低。

“在KDDI诞生之前,所有人都认为,与NTT这样的大企业竞争是极其愚蠢的行为。”千本解释道,他所面对的是拥有30多万员工的大企业,而自己这边却只有两位合伙人,年龄加起来将近一百岁。“但是很快我们便发现,KDDI的成功是可以通过实践证明的。如果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并且能够很好地管理它,为顾客做好服务,公司就能获得成功,即使只有我们两个人。”

很快,KDDI发展成为日本第二大电信公司,拥有上万名员工,同时于1993年成功上市。那一年,千本倖生51岁,稻盛和夫65岁。对于一般人来讲,这样的年龄距离退休不远了,但对千本来讲,他的创业之旅才刚刚开始。

跨界

1996年,千本离开运营平稳的第二电电,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弃商从教。他来到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创业学课程,“创业这个概念在当时的日本还非常新,大学里没有任何的课本在讲这门学科,学生们能学到的最多也就是大企业的管理教程。关于如何创建新企业,在教学上也是从零开始。”

为了把创业的观念与方法传播给年轻一代的日本人,千本成为日本第一个教授创业课程的老师,并且一讲就是4年。

千本说,做教授的那段时间,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会是什么时候,在哪里起航。他并没有发现更好的创业机会,直到互联网技术从美国漂洋过海席卷日本。2000年,千本意识到,互联网大潮带来的将是巨大的革命,以及千载难逢的机遇。

这一次,千本和他的创业伙伴选择了互联网接入技术作为突破口,也就是ADSL技术。“ADSL技术,在当时还很新,特别是10年之前,包括NTT这样的大公司在内,没有人愿意出钱出力去研究ADSL,所以初到日本的互联网,速度非常慢。”千本认为,这样的发展是不对的。“在美国,ADSL或者光纤早已被应用到提供高速互联网当中去,速度可以达到100兆,或者更高。但是在日本,当时这种高速互联网接入的技术还根本不存在,与美国相差甚远。”为此,57岁的千本离开了大学的教授岗位开始又一次创业。

千本创立的eAccess很快成为日本最重要的ADSL宽带业务提供商。不到3年,eAccess成功上市,千本的挑战再一次变得平淡起来。

再出发

2005年,千本倖生62岁。此时,宽带在日本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eAccess也开始显示出增长放缓的动向。而千本早已经把目光聚集在更有潜力的移动宽带技术上,创立了EMOBILE,提供移动通信设备的宽带接入技术。

“5年前,也就是从2005年开始,固定宽带网络的业务量几乎已不再增长,而同一时期,移动宽带网络开始出现巨大的发展,从而在这一市场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与竞争。”千本说,这便是他建立EMOBILE公司的初衷,“希望能引入更公平的竞争”。

这已经是千本第三次“冒险”,他也说不清三次相比而言,哪一次更危机重重。“不冒险就会一事无成。”如今已年近70的千本倖生说起挑战风险,仍然充满激情。

“1000位创业者当中,990位可能都会失败,因为他们太过冒险,从选择时就缺乏准备,或者不懂得风险控制。”千本说,自己的三次创业都能取得成功,靠的是三次完美的准备。“创业者如果没有做好准备,肯定会失败。”

“此外,一旦开始创业就绝对不要放弃,一旦冒出放弃的念头,那你离失败就不远了。”这是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1998年与千本交谈时告诫他的一句话,后来成了千本倖生的信条之一。

2010年1月,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出任日本航空公司CEO,试图拯救这家已申请破产保护的企业。这种勇气令千本颇为敬佩。虽然千本倖生不敢确认自己78岁的时候,还有没有勇气做出相同的举动,但从这位68岁的创业者眼中,依然可以看到他对新事业的渴望, EMOBILE一定还不是千本倖生事业的终点。

对话

网商:有没有人觉得你有点像年轻时候的比尔?盖茨,或者现在的斯蒂夫?乔布斯?我想知道你觉得你和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比如说是不是更偏执?或者说更有冒险精神?

千本倖生: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同比尔?盖茨和斯蒂夫?乔布斯相比过。如果没有这两个人,整个世界的IT产业竞争环境一定会不一样,他们两个是改变了世界的人,所以我不敢跟他们相比。如果说我改变了日本的电信行业,那也仅仅是在日本一国的一个产业里面,不过,在同一个国家的同一个产业里,我的几次革命都改变了它,这倒是事实。

网商:你认为生存环境与改变行业的能力有关吗?

千本倖生:我认为这个跟国家环境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关系,不一定非要在美国,也不一定非要改变这个世界。像我来说,我把电信行业给改变了,但在日本还有索尼等企业也一样改变了行业。还有中国,中国华为的任先生我就很敬佩。所以说,只要能在自己国家里面,改变一些什么,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还要补充的是,我们是第一个把华为带到日本的公司。

网商:你能具体评价一下对任先生的看法吗?

千本倖生: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他建立华为的时间非常短,他在短短几年里,把华为培养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企业,现在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任先生不管在企业成长的渴求精神上,还是在技术的领域上,都是世界上领先的。6年前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他是谁,但是现在,说起华为,它是跟爱立信并肩的,在世界上有非常强大的存在感,所以我认为,如果没有任先生的那种领导者的气质,世界上不会有人认识华为这个名字。

网商:你有三次创业历史,都是从一个稳定的企业离开,创立一个新兴企业。所有创业家领导一个企业,最终还是希望将公司做大,然后能够基业长青的永续经营下去,但你的经历是否说明你身上缺乏带领一个企业持续走下去,或者让它保持一定规模的想法或者能力?

千本倖生:在美国有一个词叫“连续性企业家”,就是说你不停地自己去做。像斯蒂夫?乔布斯这样的人,他一直做,把苹果建起来。但是如果你去硅谷看看,不停地建立自己企业的人非常多。

我觉得我可能是那种连续性的企业家,只要有新机会,我肯定会去挑战。把KDDI建起来以后,我也可以一直在那里呆着,但是我觉得,一旦有新的机会摆在面前,我一定要去挑战,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是更具刺激性的。

网商:最近这几年,中国有很多年轻人涌进创业的潮流中,你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忠告?

千本倖生:在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有非常大的活力,我认为,中国拥有非常好的企业家环境,但是创业这件事,从外面看上去是非常非常酷的一件事,可实际上真正走到了自己的企业里面,这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事情。所以不能单纯地以为,我今天想干这个,我就干了。

我认为年轻人想要做企业家的时候,必须做一个胆小鬼,只有胆小鬼去挑战风险才能成功,如果你不是一个胆小鬼,只凭勇气去承担风险的话,99%的人都要失败。

其次,一个人是做不了企业家的,你必须有自己的队伍,有帮助自己的人,就像斯蒂夫?乔布斯,他也不是一个人就能把苹果建起来,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好的合作伙伴。

第三点是与大企业相比,你做风险企业的时候,风险会更大。发生困难的时候麻烦也会很多,对于创业家而言,我们需要有比常人更大的克服困难的能力,还必须有耐心以及智慧。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