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重组逻辑
经济观察报出品

菅野信行

夏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从今年101日起,夏普将改变过去的投资结构,开始设立统辖中国的投资控股公司,同时,将中国总部从上海迁往北京。这是一个经过通盘考虑和充分讨论的决定,也是对中国市场重新定位的转折点。

  为了承担快速扩大的中国事业的总部职能,今年开始我向总部建议成立中国投资公司,以对中国的13个据点进行统一管理,并成立新财务资金部门进行财务统一管理。于是,便有了201110月在北京开始运营的中国地区总部:夏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投资公司

2011年,夏普在中国地区的事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95亿元),夏普之前的管理模式却与销售规模的增长不太相符。同类公司索尼、松下、三星等从一开始就成立中国投资公司,而夏普则最初只是在中国设立生产工厂,到2005年成立夏普(中国)商贸公司,此后一直由商贸公司行使中国总部的职能。

  我记得1992年,夏普首次在中国设厂的时候遵循的三个原则分别是:集中投资区域;一家工厂多品种的生产模式;率先进驻开发区内发展。这三个原则分别能保证:更高效的运营:经营的稳定性和以此为契机同供应链上的企业讨论共同进驻。

  根据这三个原则,从1992年率先在上海浦东新区直接投资了第一家生产据点,之后相继在江苏省的常熟市、无锡市和南京市设立了生产据点。

  200412月,中国对商业领域引进外资实行了对外开放,中国的经济导向从出口主导转向了扩大内需,受此推动,夏普于2005年设立了面向中国国内销售的夏普商贸(中国)有限公司。

  此后数年,商贸公司一直不仅担任销售职能,它作为统筹公司的角色,还行使着管理劳务、IT和品牌等多种职能。而随着中国销售规模的增长,这样的结构弊端日益明显。

  销售公司如果能将这些业务转移到统筹公司旗下,可以让销售公司专注国内销售方面的工作,夏普商贸应该承担的是中国销售网络的拓展工作。

  实际上,是否设立统辖公司在夏普公司有多种想法。我提出在中国北京设立统辖公司,用三个方面去说服总部。一是,中国市场发展速度快,应该有统筹管理公司。2010年,夏普在中国市场的内销规模已达到51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29亿元),过去5年保持了每年15%以上的增幅,其中2010年增幅达到22%2010年,中国市场整体收入已经占到夏普全球营收的18%,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市场。

  二是,目前以上海和江苏为中心,今后向其他地区发展,拟定这个战略组织是必要的。

  三是,以往负责国内销售的商贸公司作为统辖公司的角色,如将劳务、品牌、IT等职能部门转移到统辖公司中,可以让销售公司更集中精力于销售。

  更主要的是资金调度的考虑,成立统筹公司有利于资金内部调度,减少向公司外寻求资金,有的公司资金多有的资金少,有了统筹公司后,相互调配,可以减少贷款,夏普这次成立中国投资公司还将设立新的财务资金部门。

 

为何是北京

决定在中国设立投资公司以后,在哪里设立也多有争论。

  夏普日本总部很多高管最初认为,夏普中国投资公司总部应该放在上海,因为夏普之前的投资都在长三角地区。自从1992年在上海开始投资以来,夏普在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生产、销售和研发基地已经有13个,但是这些基地除了香港和台北的3个销售公司外,其他的基地都在上海和江苏地区。

  来中国之前,我试图说服总部将中心放在北京。

  以往夏普以上海和江苏为中心,今后事业蓝图向上海和江苏以外的地区拓展就不能把总部再放到上海。

  夏普在中国的六大生产基地、两个研发中心都集中在上海和江苏的无锡、南京和常熟四地,而30%的销售收入也来自长三角区域。中国未来的市场广阔,夏普并不能满足于在长三角地区。20103月,夏普拥有销售网点5200家,到20119月是8500家,2011年的目标是要达到10000家。从20103月的7家分公司63个营业所,到20119月的9家分公司店和104个营业所。要实现10000家营业所的目标,夏普把未来拓展的区域集中在中国东北和大陆地区,走出长三角。而考虑到地产地销的成本控制,夏普还在筹划除上海、江苏外的其他地区建立工厂。在北京设立投资公司是为了表明夏普向东北、中国内陆地区进行销售和生产的拓展。

  此外,将投资公司放在北京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加强与中国中央政府的沟通。

 

管理挑战

  虽然2011年夏普在中国的产业规模依然将保持18%以上的增速,但是夏普此前在中国市场的产业结构存在单一的问题,液晶电视销售占比在70%以上,而包括电子元器件、手机、白色家电等业务占比则偏低,这与索尼、三星等全产品范围覆盖不同。按照夏普目前的业务模式,一旦液晶电视市场整体调整,夏普的中国业务将受到重大影响。

  为了改变液晶电视业务在夏普中国销售占比中拥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夏普这次调整的同时,还决定组建新的健康环境和信息通讯事业部,来促进手机和白色家电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在健康环境事业部成立后,夏普将把空调、冰洗、空气净化器等在日本市场销售的白电产品都转移到中国,之后液晶电视比例将逐步下降。

  为适应中国智能手机的发展,从去年开始扩大规模,发展智能手机。20101月夏普获得在中国销售手机的资质,这时的手机都交由代工厂生产。2011年,夏普获得了手机生产资质,9月搬迁到新址,将由设在无锡的夏普科技公司自己生产。今年10月之前,夏普已在无锡设有夏普电子和夏普科技两家公司。其中夏普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被设为手机中国营运中心,而新组建信息通讯事业部后,夏普还计划将电子书、计算器、电子词典、上网本、传真机等业务全部转移至中国。

  夏普手机坚持走高端手机的路线,至少坚持不卖低端手机,维持中高档手机的定位。现在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是苹果公司遥遥领先,夏普的手机与其相比还有距离,夏普的目标是接近苹果的销售量。不过,夏普的创始人曾经说过,“夏普的使命是创造出被人模仿的产品。”这是创办人经常强调的一句话,也是夏普的基因。夏普的文化是非常重视研发,如果让我给正在成长中的科技企业出出主意的话,我想说如果财力有限,就尽量把研发的范围缩小一些,精力集中在一两件产品上。

  如果说对中国公司的管理有什么挑战,我个人认为,我的任务之一是让当地的中国人发挥最大的作用,培养适合中国人的岗位。这个月的11号,夏普英国公司提拔了英国人为当地公司的最高领导,我的想法是尽早让中国人做中国公司的高层领导。

(本报记者闫薇整理)

 

 

个人简历

  菅野信行

1948526日出生

19714月进入夏普工作

20084月担任常务董事、海外事业本部本部长兼中国统辖

  20104月担任常务执行董事、中国本部本部长兼夏普商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14月担任首席常务执行、董事、大中华区CEO兼夏普商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110月任首席常务执行董事、大中华区CEO、夏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夏普商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