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新生代的农民工为什么不回乡

核心提示  
  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上一代农民工的问题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其中的身份尴尬和现实困境则尤其显著。新生代农民工既不是农民,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城里工人(尽管一直做工人的工作),既不大可能再回乡务农,但进城安家又面临着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各种壁垒和现实困境。

    新生代农民工的进城梦想,与现实困境构成强烈的反差和冲
突。当然,从根本上讲这缘于由来已久、显失公平的城乡二元分割。而且,这种制度樊蓠一时半会也难以消除。新生代工农民工虽然有着进城打拼,争取在城里落地生根的美好理想,但要实现之又谈何容易。 [详细]
· 农民工与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行政行为。因为土地是公有的,是政府控制的。如果这种城市化通过大规模土地扩张,可以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是一种行政性的城市化,而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经济形式的城市化。比如我现在跟一个印度的学者在做中印城市化研究,我们就是把印度城市化的定义套在中国的数据上,我们这么做,就会发现中国400多个城市如果用印度的定义可能会降低到200多个城市。也就是说在中国如果用印度人口密度衡量中国的城市,差不多有30%-40%的城市达不到印度人口密度的标准。 [详细]

· 农民工与中国奇迹的未来
  蔚为壮观的农民工大潮,与一个“光辉灿烂”的中国奇迹是相辅相成的。这种藉由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支撑中国成为制造大国(还远非强国)的决定性因素。无论这种流行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沿海等地的农民工权益遭到何等损害,甚至被冠以“血汗工厂”的恶名,却不得不承认,在中国30年GDP的高速发展中,它的贡献是占主要地位的。 [详细]


· 什么是农民工的“退路”?
  一些政策发言人强调:必须给失业农民工留出“退路”。我认为这个提法很好也很及时。 但是关于“退路”的一些问题需要讨论。首先,目前的问题是农民工本来有“退路”,而我们不要出台新的改革断了这种“退路”呢,还是本来没有“退路”,我们需要改革来开辟这样一条“退路”? [详细]


· 党国英:从进城起,做个幸福的人
  城里有唾手可得的幸福吗?像陈华、陈传艳夫妇这样的农民没有看到,但他们抱有希望,憧憬未来的幸福。30年来,中国农村的常住人口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村庄走向衰败。而事情的另一端则是城市的繁荣,中国农民以其廉价劳动在城市树起高楼大厦,生产出低成本商品向世界输出。 [详细]
· 易鹏:推进城镇化会加速房地产泡沫破灭

  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月31日正式发布,第7年连续锁定“三农”问题。由于有了“三农投入总量增加,比例提升”这样的词语,使得今年的文件含金量较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颇有新意的内容,比如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名词,比如加强农村金融业的发展,比如提高家电下乡最高限价等等。但是在我看来,这次中央一号文件,短期内最大的作用就是将加速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详细]

 
 
背景资料
 

谁是新生代农民工?

名词注解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80后、90后的农民工,占到农民工总数的60%,约1亿人。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享受现代城市的文明。 [详细]


他们定居城市的三大障碍

    一是户籍障碍。不容置疑的是,能否获得城市户口将直接取决于广大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在城市真正扎根。
   
二是就业障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后,不会仅局限于在建筑工地、低端工作岗位谋生,这部分人还将迫切需要逐步提高劳动报酬,以真正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保证。
    最后是“保障制度”的障碍。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能够生存下去、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还得从制度设计层面对他们予以关照。
[详细]


 
新闻特写
【专题】农民工融城调查
 
我们倡议
《经济观察报》发起户籍改革倡议
 
· 【专题】农民工融城调查
  深圳市代市长王荣指出,深圳“农民工”这个概念将会消失。“农民工”的第二代现已成年,不能再被称为“农民工”,他们不会像父辈们回到原来的土地,并且会待在深圳,起码不会每年回去过年。当年把农民工当作“蓄水池”的体制将产生变化,这会给城市就业和劳动管理带来新的影响……
    有此难者不独深圳。南京等二线城市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这是中国目前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必须突破的瓶颈性因素。我们要千方百计做到让农民工二代或在城市安身立命,或在城乡间来去自如,舍此,别无他途。 [详细]
· 【倡议】我们希望户籍改革的步伐更大一点!
  中国患户籍制度之苦久矣!我们崇信人生而自由,人生而拥有自由迁徒之权利。然此存在数十年的制度,人为地造成城乡的二元分割,令为城市发展作出血汗贡献的农民工无法享有城市提供的福利;令城市的居民被人为地束缚于一地,因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而疲于奔命,被迫面临不公待遇。
   
我们希望户籍改革的步伐更大一点。在2010年全国“两会”即将来临之际,经济观察报社、经济观察网共同发起一项倡议,中央政府应制定一个明确的步骤与时间表,逐步以人口信息登记制度取代僵化的户籍制度,直至最终将户籍这一计划经济催生的制度彻底消除!如果你支持我们的倡议,请为我们投上一票! [详细]
  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 会员名:   会员登陆
  验证码 看不清,请刷新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6-10-6420 9024 传真:86-10-6420 8996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6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