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编者按]: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147亿港元之后,公司主席荣智健表态称“事前毫不知情”显然不具说服力。“实在难以置信一间这么大型的蓝筹公司,会让其财务董事有这么大的权力,动用数以百亿元计的资金炒卖衍生工具,而主席并不知情。”业内人士如此质疑。
     …………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真相在质疑声中浮出水面。
炒汇巨亏
中信泰富巨亏147亿港元,荣智健父女均受累
  网络版专稿 记者 焦建 因传出中信泰富因投资外汇合约或将最多亏损147亿港元的消息,昨日,中信泰富在香港的股价暴跌55.1%,市值缩至144亿港元,创199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就此亏损案向投资者正式道歉,此次亏损案成为在这波世界金融危机中,仅次于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集团的中资公司海外亏损案。荣智健本人身家也在股价暴跌后至少缩水33亿港元。
[详细]
幕后真相

直接原因:澳元汇率波动       

事实上,这起外汇杠杆交易直接原因是由于澳元的走高而引发。据了解,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据有关消息称,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这一点也得到了荣智健的回应,他说中信泰富直至2010年对澳元的需求都很大。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详细]

间接原因:监控制度严重渎职
21日,荣智健对外表示,他对事件毫不知情,问题是在于财务董事张立宪未有遵守公司对冲风险的政策,进行交易前又未得主席批准。对于中信泰富的巨亏,业内人士表示震惊,称难以置信。中信泰富财务董事没有遵守风险政策,公司内部监控制度存在严重失职行为。有会计师表示,实在难以相信这么大型的蓝筹公司,会让其财务董事有这么大的权力,动用数以百亿元计的资金炒卖衍生工具,而主席并不知情。[详细]

根本原因:实业难逃金融市场引诱
对于中信泰富的巨亏,有分析人士称最根本原因在于实体企业难脱金融市场引诱。与安然一样,中信泰富的行为,反映他们不止是从事矿业、物业、基建、航空的实体企业,更是一家进入金融交易进行对冲交易的大型金融机构。次贷危机之前的金融泡沫扩张造成两重后果,从事实体企业的赢利远远不如金融交易,为了锁定利润,一些实体企业纷纷进行各种各样的金融交易,其交易范围超出保值所需,堕入贪婪的美式金融风险的陷阱如果进入金融市场,则风险难以控制,一旦市场发生逆转,相关企业只能认亏出局;如果不进入资本市场,面对金融市场泡沫期的高额赢利,心有不甘。暴利导致实体企业进入金融市场火中取栗。[详细]

市场反应
    中信泰富股价走势图
□ 股价大跌55.1% 帐面亏损飙升至150亿
  因传出中信泰富因投资外汇合约或将最多亏损147亿港元的消息,昨日,中信泰富在香港的股价暴跌55.1%,市值缩至144亿港元,创199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中信泰富(267)公布在7月买入3份外汇累计期权,原意是对冲投资在西澳洲铁矿石项目的汇兑风险,但近来澳元汇价急转直下,公司在这些合约
的帐面亏损已飙升至差不多150亿元。[详细]

□ 证监会调查中信泰富

 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发表声明指出,会对中信泰富的事务展开调查,但拒绝披露详情。另外,港交所也表示,会跟进事件,及公司是否有符合上市规则。 [详细]

□ 机构调低评级至沽售

  包括瑞银、美林在内的多家投行于21日下调了对中信泰富的投资评级和目标价。摩根大通把该股评级从增持下调至减持,把目标价从36港元下调至10港元。 [详细]


下一个“中信泰富”?

不唯一的“中信泰富”
网络版专稿 记者 严钰 随着中信泰富“炒汇翻船”,一些内地企业因害怕对冲亏损纷纷做减值准备。对此,业内呼吁,在众多出海企业中,中信泰富只是最先踩上地雷,国企境外上市公司应加强监管。

事实上,由于前期国际货币市场相对稳定,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基本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但近3个月来,国际货币市场出现异动。一大型银行上海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更是如此坦言。“如果回到3个月前,我认为CFO(中信泰富)的做法可以理解,因为这样做比市场现价低,而且留有超过10%的空间。”(详细)

□ 国企境外上市应加强监管

中信泰富巨亏之后,业内呼吁国企境外上市公司应加强监管。中信泰富是大型国企中信集团在香港的6家上市公司之一。中信泰富财务董事不遵守风险政策,在未有事先取得主席批准前,签订外汇杠杆合同导致重大损失。这说明国企海外上市公司有必要加强监管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重大交易,防范暗箱操作,堵塞漏洞,防止国有资产和股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详细)

 

  

   中信泰富集团主席,一九四二年出生于上海,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另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荣智健小时候在上海度过。一九五九年,毕业于南洋模范中学。公私合营之后,荣家在中国内地的企业已实行公私合营。

    连续3年的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荣智健都始终稳稳地坐在前三甲的位置,从2002年的7.8亿美元,到2003年的8.5亿美元,再到2004年的14.9亿美元,仅隔两年财富几乎翻了一番。[详细]

  

 

   

中信泰富(0267.HK)始终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公司主业包括特钢、航空、地产,都是热点行业。

21日,中信泰富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点评了公司三大主业。荣智健表示,目前不会考虑分拆旗下特种钢铁业上市,因为中国内地每年需进口铁矿石就达到2亿吨,未来几年中信泰富将把钢铁业务作为主要增长动力。

对于航空业务,荣智健重申,未来两年内不会出售航空业务,但会减持有关投资的股份,因为航空业务不是中信泰富的核心产业,不过航空业务是中信泰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对于商业地产,荣智健表示,内地政府采取宏调措施,对中信泰富房地产业务没有太大影响,倒是公司电厂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因为电厂的成本随着装机容量扩充、煤价上升而上涨,但电价增幅又受打压。

 
中信泰富简介


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股权。

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而后,中信(香港集团)通过百富勤把部分泰富股份配售出,使中信对泰富的持股量下降至49%。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6-10-6420 9024 传真:86-10-6420 8996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6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