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营企业的奥运转身计划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姜雷 当火炬渐渐熄灭,鸟巢上空响起告别的歌声,守候在电视前的浙江音王集团董事长王祥贵深深舒了一口气。
别的企业报价一个亿,王祥贵只报价800万。在这座体育场上方的主扩声控制室中,正使用着王祥贵公司的产品。
对于王祥贵和他的音王集团而言,奥运的胜利结束并不仅仅意味着51枚闪亮的金牌。这家专门生产专业音响设备的本土民营企业,在这场借力奥运的品牌之战中,终有斩获。
中标奥运
作为奥运音频线缆和视频线缆产品供应商,奥运会转播100多台监听音箱都是由音王集团提供的。三十几个奥运场馆音频线缆插件也都是音王集团的产品。
不仅如此,闭幕式上处处可以见到本土民营企业的痕迹。音响是来自广东锐丰,座椅来自浙江,观众挥舞的荧光棒是义乌的产品。对于王祥贵们而言,费力进入鸟巢,并不是要像可口可乐那样分享奥运大餐,他们只想以此获得走向国际市场的一张门票。
二十多年前,当王祥贵因为替朋友还债,接手的这家仅仅能生产单一音频连接器的小手工作坊时,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企业会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联系到一起。
实际上早在2006年,王祥贵就已经开始为成为奥运会的供应商而准备。2006年,音王集团参与了国家大剧院的设备招标并最终中标。“我们提供了两个排练厅的音响系统,这也让我们参与奥运招标信心更足了”。王祥贵告诉记者。
鸟巢、水立方等30多个奥运场馆的现场音视频系统和电视转播系统,大都选用了欧洲、日本、美国的主机,然而要用电缆和插件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输入输出系统,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为了成为供应商,王祥贵想尽办法。“首先是技术要过关,我们从2007年开始投入大量精力研发,投入了近百万元的经费”。音王集团因此开发了音频隔离滤波器,解决了因线路较长而使信号衰减失真的难题。
从2006年开始的数轮竞争下来,王祥贵发现,奥组委的要求很严格。国际品牌和奥运经验。但国际知名品牌都希望用自己的产品做整套系统。而实际上,这些品牌可能某些产品很强,但其他的产品也许并不稳定。
“这给了我们机会。”王祥贵表示。在最后的招标中,奥组委还是没有只选择一家,音箱、功放、传输等都是选择不同的企业。王祥贵告诉记者,除了技术外,音王集团最大的优势在于价格。
国外同类产品全部配套,报价近1亿元人民币。而音王的报价,只有800多万元。” 王祥贵介绍,“我们为奥运会生产的产品,全部是成本价,目的就是让音王的名字进入奥运”。
转身之间
“企业参与奥运会,客观上促进了企业的研发和产品的升级,给了我们一个科技创新和提升自己的机会。”音王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音王集团甚至为了解决技术瓶颈,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全消声实验室和产品检测实验室。
据了解,30多个奥运场馆均安装了音王集团生产的录音用监听级音箱、几万个音响接插件和20余万米音频、视频电缆线。“我们肯定是不赚钱,但也必须要去做,这是我们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王祥贵表示。
在王祥贵看来,参与奥运投标,也是向国际采购商展示企业实力的一个机会。“以前国外认为中国在这个行业只能做代工,但我现在跟采购商说话更有底气了,我们的产品经历了奥运的考验。”对于王祥贵而言,这是花代价成为奥运供应商的最大收获。
作用显然是立竿见影的,王祥贵告诉记者,音王一些产品的海外报价,已经上涨了20%以上,但国际客商依然趋之若鹜。
王祥贵的想法很朴实,这其实也是更多奥运供应商的想法。相比于国际大品牌的奥运营销,国企的政治性参与,长时间做代理、贴牌,被贴上“低成本取胜”标签的本土民企,更渴望经过奥运实现自身的完美转型。
就在今年3月,,音王集团全盘收购了已拥有40多年品牌历史、在国际专业音响器材界大名鼎鼎的英国“录音大师”。从最初的业务接触,到涉及诸多细节的复杂谈判,长达3年多的时间。
成为奥运供应商也促使王祥贵下定决心收购,“要想成为世界知名品牌,这样的收购不可少,这也让我们在后奥运的营销和宣传中有更多亮点”。音王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 民生银行为奥运获奖运动员提供专项服务 | 2008-08-25
- 童大焕:奥运会的魅力所在 | 2008-08-25
- 可口可乐:奥运营销品牌为重 | 2008-08-25
- 可口可乐:奥运营销品牌为重 | 2008-08-25
- 一个民营企业的奥运转身计划 | 2008-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