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佐夫:看似平常最奇绝 成如容易却艰难
陈佐夫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
2010-12-24 13:27
订阅

亲爱的读者: 

岁尾渐近,环顾全球经济,呈现冷暖不均景象。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实现了自身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为这略显凉意的世界经济增添了温暖的色彩和希望。中国银行业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试想,如果没有本世纪初中央有关金融体制改革的决策,没有国有银行凤凰涅槃般的股份制改造,中国银行业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和作用。

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中国银行业的成绩单是令人欣喜的:截至2010年11月,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总市值接近5万亿元,在世界十大上市银行中占了四位。平均资本充足率达11.7%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达9.4%以上,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3%左右,拨备覆盖率达190%以上,均超过监管要求。今年前三季度,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达15.1%,总资产净利率(年化) 达1.2%,这些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银行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银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有了快速提高。以建设银行为例,人均资产由股改前不足欧美大银行的27%,提升到目前65%左右; 人均利润原来只有欧美大银行的38%左右,现在已达到其平均水平的2.24倍。

这些成绩都写在了新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当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门槛前,面对即将开启的“十二五”规划期,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总市值居世界前列,但这是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许多国际著名大型银行遭受沉重打击,出现资本金巨大损失,流动性紧缺和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形成的。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盈利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心人会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还主要得益于目前利率管制带来的巨大利差,营业收入中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75%以上,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等非利差收入占比还很低。随着市场化不断推进,监管环境发生变化,这种资本高消耗的银行发展模式很快就会走到尽头,难以为继。因此,加快转变银行业务发展方式,不仅是外部宏观形势要求使然,而且也是银行自身发展的客观必然。

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重公司业务、轻个人业务向批发与零售业务并重转变。二是加快非利差业务的发展,优化盈利模式。三是向低碳金融发展模式转变,退出“两高一低”行业,支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四是注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国内业务与国际业务并重。五是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与创新业务并重。六是优化传统营业网点的同时,更加注重互联网、电视、电话等电子渠道建设。

“看似平常最奇绝,成如容易却艰难。”实现银行业务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智慧和辛劳。唯有如此,中国银行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真正成为世界一流银行。这既是美好的愿景,又是不太遥远的将来。寄语同业,也寄语社会各界,我们共同努力!

陈佐夫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