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来自2049的期待
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
2010-12-24 13:56
订阅

经济观察报的朋友们: 

大家好!

2010年对于我本人以及万科而言,都将是值得记住的一年。在这一年所留给我的记忆之中,愉快远远多于遗憾,这也是值得高兴的。这一年我常有期待,于今看来那些期待大多有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对于这样充实的一年,很难再去要求更多。

2010年最受国人瞩目的事件,无疑是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召开。非常有幸的是,万科也在上海世博会这样的国际最高舞台上,展示了一个中国企业对未来环境的思考。

世博会是国际最高的舞台,要在这样的平台上引起大家的共鸣,所探讨的话题一定是普世的,与人类共同命运息息相关的。我给万科馆起了一个名字叫“2049”,就是希望引起大家对未来的想象。

我很高兴地看到,万科馆没有做成一个展示产品的“房地产馆”,而是关注人类共同未来的“公益环保馆”。在进行展演内容策划时,万科就明确了不会在馆内展示任何万科的产品,而是以传递公益环保理念、展示公益环保事迹经验作为主要内容。

在具体的展示中,万科馆没有成为一个说教的展馆,而是用故事把公益环保的理念和经验娓娓道来。最终,在万科馆中展示了滇金丝猴保护的故事、退耕还林的故事、台北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故事、蚁穴启发仿生学建筑的故事等五个与环保和“尊重”有关的故事。

万科馆也没有成为一个静态的、封闭的展馆,而是在不断的向其他展馆学习,与各界交流。在世博会的万科馆日上,万科把平台完全开放给了世博会上其他展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经验的展馆。比如“垃圾不落地”的台北案例,展示未来建筑技术的伦敦零碳馆,变塌陷区为生态城的唐山南湖案例……万科日又成了世博会上的一个“公益环保日”。

这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台北垃圾分类的案例,东亚地区类似的垃圾构成结构,同样是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台北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再利用已经领先大陆很远了。更值得称道的是,取得这样的成绩并非由于大量的经济投入,或者特别先进的技术应用,而是由于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

既然这样,台北市可以做得到,海峡对岸的城市同样也应该能做到。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从社区垃圾的前端分类减量做起,只要大家都参与进来,把它变成一种习惯,那么就一定会有成效。

为此,在世博会期间万科公益基金会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以垃圾前端分类减量为主旨的“零公里行动”。我这次从南坡登顶珠峰,就是随“零公里珠峰行动”的南坡登山队“零垃圾登顶”的,没有给珠峰留下一片垃圾。在珠峰北坡“零公里行动”还组织队员对高海拔区域进行了垃圾的清理和分类回收,主要是登山留下的废弃氧气瓶。后来这些氧气瓶还“变身”雕塑作品,在世博会万科馆展出,无声地告诉大家垃圾只要通过循环利用就可以重生。

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世博会万科馆日上,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倡议发起了以社区垃圾分类减量为主要内容的“立及行动计划”。

“立及行动计划”分别取“垃”、“圾”二字的右边,在每月的第四个礼拜六开展,希望把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变为可复制、可计量、可累积的持续的社区行动。两家基金会希望到2011年3月26日“地球一小时”活动时,号召超过200万个中国家庭加入“立及行动计划”。万科也是中国第一家公开承诺参与2011年地球一小时的中国企业。

现在回顾来看,参加世博会的过程对于万科和我自己而言,也是一个不断向其他人学习的过程,一个不断将想法落实为行动的过程。这似乎也是万科在通往卓越绿色企业道路上探索过程的写照。

与我们所向往的2049的美好未来相比,2010年所发生的这些,还不过是千里之行的小小一步。

每一步都有新收获,却又常有期待,这不是很美妙吗。

王石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