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雾霾、沙漠化、全球变暖、海洋酸化及海平面上升等世界各地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让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本世纪全球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奥巴马在美国提出了“绿色经济运动”;欧洲环境政策专家、德国议会环境委员会主席魏伯乐提出了将资源利用率提高至5倍的“五倍级”产业模式;在中国,刚落幕的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转型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保障美丽中国的建设。
      活动简介
      推动低碳进程,从优化空间、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开始。全面提升在华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发挥创新精神,寻求不显著提高成本的低碳制造和生产组织的模式,并加快低碳生产模式的扩散。目前包括绿色建筑、绿色供应链、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已由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发并付诸实施,这些先行的企业为经济发展、绿色发展正在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经济观察报》联合多家政府部门、学术机构、NGO组织共同发起的“中国低碳典范评选”从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至第五届,力图将其打造成为低碳领域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一大盛会。在宣扬企业的商业创想和成功实践的同时,倡导大众践行低碳减排生活方式,加强政府、地方、企业的紧密联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活动现场
      现场图文回顾

主办致辞:经济观察报社副总编辑黄小伟先生致辞
   尊敬各位来宾、各位专家、企业代表、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经济观察报社》对莅临会场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作为财经媒体,今年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在2010年发起中国低碳典范评选每年一次,到今年是第五届,活动挖掘了很多优秀的低碳案例进行推广和报道,同时也邀请了相关的行业专家、优秀的企业代表开办年度低碳高峰论坛,共同探讨生态、经济、民生平衡发展的问题。这一路走来,我们见证了低碳从前瞻理念逐步发展成经济发展的引擎。特别是今年年初,使得每个人无法逃避环境的质问。十八届三中全会出来以后,我们也欣喜的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低碳发展越来越成为中国承担社会责任的共识。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将创造出新的游戏规则,碳排放作为经济衡量标准,使企业、国家都将重新洗牌。本届低碳典范评选从三月份启动以来,得到60名知名企业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对于低碳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探索,占据了中国企业的魄力、引见和智慧,更加坚定了信心和决心。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思想的碰撞,探讨中国转型时代经济增长新的动力。
    最后再次欢迎各位的光临,预祝本届论坛成功,祝各位度过愉快的下午!

主题演讲:
演讲嘉宾: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原副会长冯并
演讲主题:低碳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
内容:
大家好! 讲低碳问题,应该说没有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咱们何建坤先生来了,是中国气侯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这是大权威。因此我只能是讲一下观点性的感受,感受大家都有雾霾这么大,大家不高兴了,赶快低碳。这是肤浅,这个事情来了,如何解决,观点性提出四个观点:第一个现在该用真正的市场手段解决我们的问题,市场问题要市场来解决。二,产业问题,应该由企业和产业来解决。三,供给角度,应该由供给方来解决。四,消费者的问题,应该消费者提出自己的权益保护和承认及否定他这个购买取向。
    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大家知道环保是世界的共性,世界还有什么朴实价值,这应该是一个。其他都应该探讨,究竟朴实不朴实。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从一定意义上也关系到人类文明发展可持续,这虽然是一个大道理,根就是这么一个根。为什么我们说有很多考古学家,研究古代这种气侯变化的时候,要研究恐龙的灭绝。要研究一些历史灾难,这肯定不是吃饱了撑的,或者是发出一种很奇怪的,所以大家感觉到了闻所未闻一些观点。实际他们是在寻找地球生物生态前,以自然生命之中诞生发展存在的函数关系。尽管你可以有很多种假设,这个是什么了,那个是因为火山了,这个都可以。但是你不管是哪一种结论,最后的指向都是环境变化。你说他是乌鸦嘴,不爱听。但你也得听,因为这很可能就是个事实。而且越来越证明它是个事实。
    在这里,我觉得在环保这个方面,尽管有多方面的事情,最重要是两个,一个是水,一个是空气、大气。这两个都有流动性,是建设性的东西。它流动性和建设性决定了他可以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可以污染任何一切东西,化肥污染,没有水怎么去污染?它可能就固化到那了,尽管我们说可以有风什么的,它是可以泄露的。
    今天的主题主要是绿色发展是从碳这个角度来讲。同时推出这么低碳的典范这的确是切中要害,当然在开会之前我也想过,低碳的典范谁是典范?来了以后看了一下参加的企业还真不错,在我们低碳发展当中,还是比较先行者。不管我们典范是绝对的、相对的,纵横交织,竖起这面旗对我们整个低碳发展是有巨大影响。因此我在讲开头话的时候,也对我们这次论坛举行表示祝贺!
    为什么我们要从低碳发展入手?企业特别是重化工企业、交通物流、能源材料和重型制造,肯定是市场主体,也是能源消耗与排放的大户,这是主体。也是能源消耗排放的主体。他们低碳才控制碳排放的水平,把碳排放降到可以自我代谢的水平。大家都知道,我们整个经济也好,人的生命也好,是在碳基础上发育的,你不可能是无碳,除非将来真有革命性的变化,那是另一个事情。
    但是目前来说,我们只能把碳,碳排放的水平大大的降低。使它不能够危害我们经济生活。大家也都知道,中国的经济总量是很大的,我们能源的消耗又比较大,而且它和发达国家的比例是几倍,三倍、四倍。这个数字我没有考察过。但是肯定我们在这方面绝对比人家大,在这种情况下,低碳经济对于中国来说就不是简单的问题。
    最近我研究了一下,涉及到我们西部开发,大家都知道西部开发成绩非常大,不管是青藏铁路的开通,希望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基础设施这个是世界上所有地方,包括美国的西部开发都没有做到。但是要看到在我们西部开发当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在北京,北京雾霾多了,有切身的感受。遥远的地方恐怕这个问题更严重。我们知道西部生态是脆弱的,因此大约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当中,首先得有一项政策叫退耕还林,现在不是你退不退植被的问题,二次污染的问题。一些地方盲目追求速度,统统的标准了重化工,你不要的我要。再加上一些地方的能源资源无序开发,包括西部城市化结构的特点,盲目的发展。
    我就说两把大产,一个过渡开发的房地产,跟矿产。加上重化工。把西部大好的发展这种状况就产生一个巨大的威胁。这个问题不解决,你不要讲西部大开发,这个里面就涉及到,直接涉及到低碳的问题,高碳的问题。所以这个事情对中国,对我们未来对很多地区,是最致命的东西。那么在这种情况,当然国家政府都在想办法去促进低碳的发展,尽管我们可能在一些国际会议的场合,由于先发展、后发展的问题,大家有一个好像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一些不同的指标、不同标准。但是说来说去我看这个标准的最后,还得被一个最大的标准所替代。那就是你必须是低碳的,不管迟、不管晚、不管早,这条路必须走。否则你的经济是不可持续的。排出低碳不是从今天开始的,效果在中国不是很显著。不是没有立法,也不是按照联合国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条款去承担我们企业的在这个第一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也不是没有环评,没有重罚。应该说政府的这种力度是很大的。
    大家都知道,不久前环保部公布了环境一些数据,过去这个数据是回波升的,涉及到很多人的脸面,并不是说中国保守这个东西,觉得这是国家机密,这个实际上都已经公开了,公开目的是什么?也不说让老百姓都知道,我们现在是什么状况,恐怕主要要对一些地区经济工作的负责人、地方政府,包括我们企业,特别是一些庞大企业集团,要引起他们的注意。最近亚行有一个宜居城市做评比也好,一共评了多少家,成功大概是中国第一个宜居的城市。兰州是垫底的。我觉得有很奇怪的事情,这么好的上海怎么是倒数第二。他们这个标准很清楚,首先是空气质量,其次是水,当然还有固体垃圾,还有你整个对于你环境的管理的力度,你的措施,你的方法。那么说来说去就是说的的确确这也是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提醒,不能光看到了他只是一个指数评定了你,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也看到我们环保部门从2010年首先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环评慢慢扩散到西部。
    最早我记得,在2010年的时候,是对环渤海一些地区,对北部湾一些地区,对于海峡西区,还有对于什么地方进行了环评。到2012年一开年,居然对西部大开发整个整体的环境,这个说老实话,西部大开发是国家政策,然而过去的惯性不管怎么样,分的很清楚,但是既然环评就动真格,环评的结果生态问题是最突出。而且制订很严格的措施要对重化工在西部实行走出限制,就是你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许安置这种产业的。
    这种转型的产业是应该得到拒绝的,特别是在我们江河、黄河中上游,这地方是能源的基地,大庆也好。什么地方厂庆也好,最终的这种产业工人都是从我们兰州开始,从内蒙开始。因此有历史的传统,但是到了今天你也得考虑,要去调整。对一些像西南地区,生态相对好一点。但是大家也看到,西南地区整个水气像内陆疏通这个通道,特别是跟碳有关的污染,那么水气就可能受到了阻塞。连续发生大旱,但是说老实话,不能不能说这种产业的过渡的重化工化带来很大的影响。
    问题我们现在虽然有措施、有环评也有各个方面的提倡,这种结果企业似乎也还不是十分积极的。他基本处于一个很多浅薄的状态,看看你政策力度多大,看是动真的,这个真的措施在哪里;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我想除了政府在这方面加大政策措施,除了我们社会包括我们的传媒,也要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我觉得现在到的我们用市场方法来解决低碳问题的时候了。这就回到我要讲的市场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这些交易所,现在有七家。这应该说世界公认的办法,这时候有了经济动力了,那么原来的情况,把款交给了国库,我交给国库,我还不如多交点税,这事实上很可能结成了抗减排的生死。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我们碳交易,具有附加值的产品,在抗排放市场竞争中的就可以比较好的事情整体减排。到今年6月深圳北京、天津上海。都建立碳排放交易所,从现在来看虽然不是门庭若市。这个交易数量不好统计,因为我看了一下一份资料,也不知道是我们报道有误,还是统计本身不完整,或者是大家的标准不一样?
    有的像湖北最高,我交易了大约总量达到49万吨,这个数量很客观。上海才1.3万吨,我就搞不清楚,这个数字为什么相差这么大?是上海环保做的好,为什么你是老二?那么如果是湖北做得不好?或者是企业比较的积极?还是什么原因?这个是需要研究的?不管说指标是比较清楚的,深交所它的价格,碳排放前的价格,一吨28块钱,上升到68块钱,大家看这个价格。因为这个价格这么一个价格,还不至于使更多的企业从自己的长远利益,和现实的商业利益结合这个角度参加了这种交易?深交所大约是13年开始的,一年交易了66万吨,成交价格4700万元,这应该也跟湖北的差不多。总的量也还是太少了。
    现在的问题是,一个要扩大试点,当然了我不是搞这方面政策研究的,可是有一个很朴素的想法。是什么?这个在国外模式是很成熟的。拿来就行,当然了大家可能更多的想到了,我们还有一些标准的问题。因为我们和有一些国家之间,由于标准认识不一样,特定国家地区,自己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在这些标准问题上,并且还不能够随随便便说把你的标准引进来就是我的标准,有些标准是可以共同,至少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可以相互参考,因此我这个试点搞的太长了,普遍化,不是办法。所以特别是在西部我们看到这种碳排放,你像这个兰州就应该有一个交易所。至少让他这种成交的便利化条件更好一点。要减少一些机会成本。但是还有一个气体排放体系的问题,这个专家都在研究。据说现在只有四个行业?我们行业协会那么多,政府主管部门也很细,都干什么去了,这个事情要加快。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搞碳交易市场的机制。刚才我和曹同志初次见面,他研究这方面的专家,碳交易咨询公司的先生。我就讲到,我说我佩服最好的这个交易所,重庆交易所。后边曹先生告诉我,不是他这一家,最后成立了,他就到位了。说深圳也可以,天津也可以。还有其他的地方也可以。我对这个事情是高度评价,如果说谈排放,真正推动起来,同志们炒股的时候,这个人赚钱不赚钱,投资怎么投的问题,有一个投资点的问题,只有通过这种炒作,才有可能提高他的价格。才能使它成为市场当中深入人心市场的方式。对我们低碳他推动力就不是一般的推动力。
    我们在下个月,如果是允许投资人和个人进入,很可能现在很快就盖过我们处于低迷的股市,有没有将来我们股市,因为他的主体就是被炒作的对象也好,进入这个股票市场也好,也是企业。如果这两个东西打通了,联结在一起了。就是我的股市很可能企业的碳排放,这只股票是利好还是空,很重要的依据。那么我想不仅是搞活了股市,搞活了我们资本市场,同时也是我们碳排放的市场的机制大大跨了一步,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怕,只有好处。坏处不能说没有,因为你炒股当中,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这个市场机制就这样,没有全正面,主要是正面的。这就够了。
    当然还有另一个问题,这个碳交易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问题。我为什么讲这个事情,因为在八年前,有一个货币集团从那改造过来,循环经济搞的不错,在那待了五六天,参观了也做了一个调研。当时他们很高兴的说,他们由于搞了循环经济,实现了相对的低碳。碳排放权主要是由当时英国一家公司去购买的,那么他们当时说,我记忆不大清楚,他们在这方面的碳费多少钱了,煤炭企业来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当时刚刚离开经济日报,开始做了一篇文章,因此在这一方面应该说我还是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对它还是关注的。到了上海,也是我们上海碳排放交易所,他们的交易所恐怕不是一个,在他们办公楼上,好几个牌子还有跟瑞典合资的,但是我不知道这作用发挥得够不够。我认为在低碳经济方面,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是由承受的经验和巨大潜力。我们应该在这方面不仅利用他们的模式,应该这种交易机构,该合资有合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有一个过继的联合的碳排放交易所,我觉得也不应该是奇怪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使我们低碳经济进入一种全方位的市场机制当中。
    第二个问题我们就说,产业的问题,产业解决。什么意思?实际也是一个市场问题。就是要打造低碳产业链,那么至少这里面有三个城市。一个要形成低碳产业群,重点是省,你的能源利用,你是比较低的。那么你的排放肯定是比较低的。这个刚才我讲了,我们总的来说,这个经济就是碳经济,你不可能暂时或者是可见的将来改变这种状态,就像人的三高一样,可以通过工作来解决。我本人就高血压、高血糖,还有高血脂。怎么办?只好自己来解决,自己来控制。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第二发展产业,有两种方式。以后不能再继续上了,那怎么办,地方要发展,那你就多发展一下,以特色农业加工链比较长的这种经济形态,这就需要有一个置换,有一个替代。直接就变了,这有可能,因为提出丝绸之路之后,经济建设以后,大约西部整个经济结构要发生变化,不能用所谓大开发的这种大干快上的办法去解决。
    还有一种就是间接的,就是我们自己升级,虽然我怎么样,但是我水平降低了,这也是一个替代,再主要是市场经济,那时候实现煤矿,发电厂,包括挖煤的煤矸石,甚至我都参观过他们的瓦斯发电,因为那个地方瓦斯比较多。瓦斯后来以后,最后就进入循环利用状态,这个层次整个是这样的。它的取暖,这种热水,都是来源这个资源。这种循环经济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地区性的,不管你是大地区还是小地区。再就是企业内部的循环,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东西。
    第三个问题我说供给的问题,实际是这个问题,刚才讲了,老少企业是市场主体,消费者不是主体吗?没有两方怎么能够有市场,有买有卖。因此我们有的时候,可能从企业这个角度,觉得它的是主体,因为它要竞争。但是消费者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供给方一些行为,要从国家政策这个层面上,和行为竞争几个方面,增强低碳开发的半径。我看报纸、手机,英国大学生发明一个什么?叫β自行车。一小时达到140公里,这个不敢想,如果是这么一个状况,我觉得像这样的东西就是应该提倡,就是很高的进入市场。
    另外一个是淘汰落后产品,大约我们这个年龄老人有体会,年轻人追星,有些低效率高耗能的东西该淘汰就要淘汰。我们据说全国的黄标车还有600万,日本大约那个车就是试点,该强制报废就要强制报废,不能按照原来的概念去喊。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样东西违背我们整个低碳的经济原则的走向。本来报废给你回过头来,一攒又是一个车。老旧家电,该替换就替换,所以我们北京市采取旧家电,换国家补助,这是很好的政策。还有产生固体的垃圾,另一个问题去解决就是了,最后一个消费的问题,消费方来负责,什么意思?刚才我讲到消费者也是市场主体之一,是买方,那么就是说,低碳应该是社会共识,我们往往从观念这个角度去考虑了,这个观念实际可以精神变物质,变城市场,你想我不买,我瞧不上,你就卖不出去。我们老讲消费者是上帝,上帝说我不要,企业怎么办?如果你硬扛着,最后吃亏的是谁?最后你还是市场导向。因为在这个地方上,我把我们低碳经济既希望我们年轻的消费者,我这样贡献不会太大,尽量贡献,谢谢大家。



主题演讲:
演讲嘉宾:国驻华大使馆和能源处的一等秘书Nicola Willey女士
演讲主题:Green Growth, the UK’s experience
内容: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很高兴来到这里,代表英国驻华大使馆,我中文有限,不得不讲英文给大家报告。
    谢谢各位能够邀请我参加今天的低碳高峰论坛,我感到十分荣幸。感谢主办方,同时我还想感谢我所有的同事,感谢为我们演讲的嘉宾们。
    今天我想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英国面临的挑战。中国和英国的关系其实十分相似,大家在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第二是通往洁净空气的道路;第三就是我们进行低碳转型的道路,最后我想讲一下中英之间的伙伴关系。
    我们回过头去看,1952年,伦敦进行了一个烟雾事件,此事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为了控制污染,英国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当时我们就立法采取这样的方法。过几年之后,整个伦敦就通过了《清洁空气法》,通过这样的《清洁法》化石能源已经进行了一步一步的减少,消耗也减少了。同样在火电厂也不许建在市中心,这就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伦敦一些现状。
    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历史性的跨越和发展,包括在整个欧洲,包括在整个英国我们的立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除此之外我们在工业、交通,在这些能源的高耗能产业的进步,大家可以看到的。同样我们的一些污染源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英国的经验来看,我想我们就是要不断的在环保行业投入努力,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那就是要进行监察,要对我们空气资源不断进行监察。我们在伦敦有一个关于空气监察一个委员会,我也同样欢迎所有的媒介朋友对我们空气质量进行监察。
    伦敦和北京一样,都是世界上出名的国际化大都市,所以我刚刚开头说我们两个城市面临共同的问题。我想如果我们两个城市合作的话,那么共赢是不可或缺,我想在这里和大家说,我们伦敦气候变化法案,这个法案也是在全球领域能够获得一些共赢和呼声。在伦敦,在英国,在2008年的时候就通过了气侯变化法案,这为我们国家提供了法律框架,在全国内进行减排。而且在1990年的基础上必须要下降18%,我们有一个全球性的目标。那就是在2020年下降30%这都是我们法律上规定一些强制性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有一个碳减排的措施,我们同样设计了一条全面低碳之路。这个低碳之路,向全国提出了一些法制上的减排目标,一旦我们设立了一个五年的发展计划,同样这个五年计划也开始走上了进程。目前可能我想幻灯片有点复杂,但是展示了目前的进展,我们第一次目标是2008年提出了,截至2012年,那是我们蓝色这一块。第二个五年在我的幻灯片也进行展示。它代表了一直到2020年,这些目标也吸纳了一些独立的减排机构给我们提出来的措施。总共我们英国的减排,那就是3600万吨碳。我想我们英国现在都迈上进展之路,以后我们还会提出更多具体的措施。但是不管如何,我们都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共同的努力和投入。
    我们减排涉及到英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今天我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我想简单能够介绍一些关键性的领域和关键性的进展。首先有一个我们英国提出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个是在伦敦,是在去年的9月份开展的可再生能源的。这个行业主要设计的是风电。当时我们目标,这个行业要产生630万兆瓦的电力,除了这个风电之外,我们还会要一些把所有的风电要进行上网,而且要提出一个上网电价。现在第一步我们已经把风电进行了商业化,把他们的电力慢慢的进行了上网。所以我们为了帮助这个上网,政府投入了100英镑的补助,为了要帮助风电上网。我们还在这个行业吸引一些投资银行进来,当时我们吸引投资银行是从2012年就开始做。现在我们从2012年开始已经得到了300万英镑一个政府资助,除了政府资助,市场的力量是不可或缺,如果没有市场力量,如果没有金融市场的金融,我想我们很难帮助经济进行走绿色道路,进行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希望所有的银行,都能够在推进英国的绿色增长方面,成为我们一个持续推力。
    另外一点我就是想说到,我们能源供应的低碳化,电力市场改革。进行市场改革我们首先面临是电力市场,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民营力量能够进入我们的电力市场,因为有了民营力量的进入,能够帮助我们低碳市场扩大,而且民营企业能够帮助我们政府更好应对客户的需求。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就已经下降了对民营的资本需求,我向具体说一说,我们英国的一个低碳法案,同市场电力改革的法案是相关的。所以所有的一个企业想要进入这个市场,都必须首先进行合法,你必须要首先保证能源安全,第二要保证迎合客户的需求,这是另外一个领域。
    那就是我们工业领域一个能效,我知道工业是中国经济一个引擎,而且现在中国的工业面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我们英国的工业必须要满足欧盟一个要求,而且我们为了工业的发展,我们也引进了碳交易这个模式。我们也有一个碳减排一个体系,碳减排在英国是强制性措施。它针对公用设施也针对私营的设施。我们目标是截至2020年达到2000万吨碳目标,我想所有的目标也为了符合他们,政府为我们提供税收方面的措施。
    目前有效的措施都在这张幻灯片上提出一些展示,如果中国企业需要,我也想向大家介绍英国企业在这方面能够和大家合作的机遇。这幻灯片展示是趋势,从1970到2010年的趋势,有一些领域成功较大,有一些成功较小。这张是家庭能效项目,通常在英国我们房屋是比较老,这些房屋不怎么节能,效率较为地下,为了推进家庭节能,我们针对房屋提出了一个绿色新政措施。这个新政的本质是引进一些金融的框架,或者是金融的计划来帮这些房屋进行减排。比如说我们进行了一个智能电表的安装。在我们的右下方是零减排的房屋,政府帮助一些居民建一些完全零排放的房屋。而且政府会提供一些咨询师,或者是介绍家庭去一些咨询机构,双方共同的讨论,如何建立一个零排放的房屋。因为这一点是帮助英国进行减排一个重要的举措。
    我们不仅在减排方面设计工业,我们非常关注民用设施。这张是讲的气侯方面的影响,如果我们现在行动和缓慢,我们可能对气侯产生一些不佳的影响,之前冯先生提到过,我们知道全世界都开始看到了气侯变化负面影响,这种极端天气,比如说干旱或者洪水一定会越来越频繁。这是去年冬天一个照片,大家看到可能会读到报纸上面,去年英国发生很多次的洪水。这也就是我们所常见极端天气之一。会让我们损失几十万英镑一个财产一个收入。而且此外我们还会遇到一些风暴,风暴是在圣诞节的时候发生的。我们还遇到滑坡、泥石流的现象。这种极端天气,会直接来应用气侯变化,气侯变化还会让极端天气日益的反复,而会让整个大气更加的脆弱。
    这不仅对英国,大家可以看到这种极端的后果,所以现在IPCC也就是国际检政府,气侯变化小组,我们这个小组的有英国的专家,也有中国的专家。他们今年碰过头,共同讨论了现在我们气侯变化的一个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厉害。而且这种风险也许我们是未来不能够成大。双方既然都已经取得了共鸣,我们此外还会看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食品安全一个冲击,这都是气侯变化带来的,我们刚刚说到一些负面的影响,不能不提的就是低碳的一个益处。它对我们就业,对经济发展一个益处,如果我们能效更高,如果我们应对气侯变化的措施更为强硬的话。首先我想应该说绿色服务,和绿色产品线在英国,用英镑说的话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达到了3万亿英镑,就目前而言,我们能够获得一百万工作岗位。
    就以风电这个行业而言,在英国而言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术提高的机会,除了就业之外,一定会有别的好处。对我们整个经济而言,提高经济的质量,能够对经济进行转型,对英国而言。我们在2010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启动碳交易一个机制。每年这个碳交易的机制,都会为英国获得数十亿英镑的收入。在这样基石之下,我希望我们能够合作,能够进行碳减排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CBI,是我们英国一个工业支柱,他做了一个研究。低碳对英国而言,每年可以为英国产生2300万英镑一个收入。所以说不仅是可以为我们整个行业进行低碳进行减排,为我们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张是我们能够通过低碳获得更加广泛的一些益处,去年我们首相提出来,英国的经济需要走一个高效之路,我们也理解这个低碳是帮助我们经济走向高效一个必经之路,它里面包括我们要更加早一点的能够达到英国2020年一个减排目标,而且英国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绿色服务产品市场。污染除了经济成本之外,也会破坏我们一个社会,包括人们的健康,包括我们一个生物链,这是我们要承担一个社会成本,我们中英之间一个伙伴关系,上周就拜访了英国。而且当时上周我们就开展了一个中英合作周,中英双方签订了气侯变化合作伙伴议定书,双方都认可气侯变化是全球一个共同的挑战。而且我们双方也意识到了必须要建立一个中英一个框架。因为双方的合作,能够协助我们去达到一个低碳的目标。这个目标也是我们双方做了承诺的。
    我想双方之间能够共赢能够相互学习的经验和教训,一定是不少的,无论是说碳市场,还是绿色融资。还是我们因为需要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入进来,还是说到城市绿色规划,还是新能源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探索,这都是我们将来需要面临长期合作一些领域。而且我们双方合作的一个刚性,也是可预见的。我们双方有共同的目标,我们希望能够降低经济转型一个成本。我也希望双方我也期待我们双方能够携起手来,走上低碳之路。将来我们在这个平台先,能够做更多的一个合作。
    今天在座所有的人,都是绿色低碳的一个行业合作伙伴,我希望在座各位能够找到自己一个英国的合作伙伴。而且把我们今天高峰论坛所有成果延续下去,谢谢大家!

主题演讲:
演讲嘉宾:清华大学前常务副校长,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国家气侯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先生
演讲主题:推动能源革命,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低碳发展
内容:
各位嘉宾,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我们推动能源革命,和实现低碳发展一些问题。不论是中国、还是英国还是全球都在讲低碳和低碳发展的问题。低碳的背景是来自全球应对气侯变化,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消费,全球的矿物资源和矿物能源,制成完成现代化的过程。在发达国家,创造了高度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这样一个前提下,也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和环境问题。不仅使全球的矿产资源日趋紧缺,而且也带来以气侯变化为代表的全球的危机,全球生态的危机。应对气侯变化的核心,是减少人为活动的尾气气体排放,主要的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当前全球经济社会,还在发展。而且属于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走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增加能源的消费,也相应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保护全球的气侯,我们就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两者就形成尖锐的矛盾。所以可持续发展,就要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走一个协调发展的路径,这个是需要低碳的发展,就是要以低的能源消费,低的污染和低的碳的排放,来支撑经济社会持续的发展。从全球应对气侯变化历程来看,这个进程显得越来越紧迫,最近IB信息公布了最近的报告。第五次评估报告,进一步强化了气体排放是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一个科学的结论,同时也明确了人类社会活动,尾气气体排放的减排路径。
    如果说我们要控制全球卫生,不超过两度这样一个目标的话。到2030年全球的尾气气体的排放就要好2010年的水平持平到减少40%。2050年要减少40%到70%。可是现在还仍然是一个上升的趋势。根据现在各国的减排的承诺,所以到2020年这个减排的缺口仍然高达70到1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样一个范围。到2030年就会更多。
    因此各国必须加大减排力度,这也就是刚才我们英国人谈到,世界要采取雄心勃勃的减排行动,才能够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所以在这样一个趋势之下,低碳发展也就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不仅从全球来看,从我们本国情况来看,低碳发展也是我们国内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内在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我们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的实体,但是我们也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资源环境的代价。所以造成了今天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严峻局面。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也是来自于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中所排放的常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造成的。所以应对气侯变化和解决国内的污染环境问题,是具有统一性。污染同根同源同步发生,措施都是要解决能源,和改变我们能源结构。
    所以国内可持续发展,也在对我们的低碳发展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在全球低碳发展的这样一个趋势之下,所以全球也出现了能源变革的一个大的趋势,也成为世界技术创新的前沿和热点的领域。一个方面就是要大力提高能源的效率,把节能放在优先的地位,使能源消费减量化。第二个就是要改变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能源,取代煤炭等化石能源,使能完的结构清洁化和低碳化,不管是减量化还是低碳化,都能够使得碳的排放下降。常规污染物的排放下降。发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减排二氧化碳的协同效应。所以在这个趋势之下,世界大国都把发展先进这个技术作为战略必争高科技领域,各国能源战略都有一个新的部署。比如说要大规模的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样一个能源结构的变革,很多地方都提出了很先进的指标。比如说欧盟,进入到20年,他们可再生能源比例要达到20%。像英国、德国都有更进一步的目标,德国有提到到2030年他们可再生能源比例要达到30%。到2050年要达到60%。其中电力系统,发电比例可再生能源要占到80%,基本上只要过渡到你可再生能源为主体能源的结构,来取代传统以化石能源为支柱这样一个高碳能源体系。从而完成这样一个能源结构的转型。
    再一个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刚才我们英国的同事也做了英国情况一个介绍。这在很多国家也都有类似的规划,比如德国他们规划,到2020年他们一次能源最的消费量要比目前减少20%。到2050年能源总消费量要减少50%,经济还要继续增长。所以这样大力度节能和提高能效,会推动全球能源变革的趋势。所以我们国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
    应该说我们中国近年以来节能减排方面,我们还是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我们经济发展比较快,所以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快这样一个趋势,仍然是难以扭转。从1990年到2012年这20几年的时间内,  单位GDP能源的消费,下降了57%。GDP下降60%。发达国家同期下降幅度35%左右,世界平均水平只有15%左右,我们在提高能源产出效益方面,有长足的进步,是世界瞩目的。我们在20几年时间内,我们GDP总量增加了8倍多,单位GDP能耗下降8%多,总量还是增长三倍多,世界平均水平增长50%左右,因为他们经济的增速相对来讲比较慢。
    所以我们在近年以来,我们每年新增加的能源需求和新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占到世界增量一半左右。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排放来讲,也大的这种国家,可以在减排二氧化碳方面也受到世界瞩目。
    另外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应该说我们中国的力度也是世界最大的,每年在新能源领域当中的投资,每年新投产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和新增加的供应量都是世界第一。我们现在每年给新能源发电的投资,超过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投资两倍,所以这样的发展的速度也是世界罕见。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能源总需求还不断的增加。尽管新能源发展比较迅速,我们还满足不了每年新增长的能源的总需求,所以我们化石能源消费还得有所增长。所以二氧化碳排放还是有所增长。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大的挑战和更艰巨的任务。所以我们不论是我们应对气侯变化,还是解决我们国内当前资源的变化,都要推动能源的变革。中央也提出推动能源的生长和消费的革命,这既是我们核心政策,也是国内环节资源环境的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内在的需要。习近平主席在今年的6月份刚刚举行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的五个方面:有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四个革命是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推动能源生产革命、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推动能源体系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用推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的革命,来建立我们促进低碳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的保障的这样一个体系。
    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在能源革命方面,我们还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主要问题在发达国家完成了他们工业化的过程,能源需求已经饱和,不再增长。所以他们发展新能源新一代化石能源是存量的变化,只要建了供应能力,就可以减少传统煤炭石油的供应量。但是我们中国做不了,因为我们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我们能源的总需求量还要增加。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增量的问题,还谈不到从良的这种结构的改变。即使我们现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核能、水电,以及天然气,我们还不能满足能源新增长的需求。所以煤炭的消费量,还在不断的增加。所以我们当前二氧化碳的排放,还难以达到峰值。
    所以我们在这样一个形式之下,所以我们的能源战略,就必须要有新的思路,习近平主席在谈到能源消费革命的时候,谈到我们要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提出的,当时的提法是适当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到十八大把“合理”俩字去掉了。最近习近平讲话当中指出,见面加两个字是“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从提法改变,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对推动能源革命紧迫性的进一步深化。所以我们能源战略,当前不仅要满足需求,不仅要满足供应,而且要控制能源的消费量,形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消费方式向低碳转型这样一个倒逼的机制,使我们能源消费能够减量化,同时大量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含向传统的这种水电、风电可再生能源,也包括核能这种新的能源形式。他们可以提供能量,但不排放二氧化碳,是更为清洁低碳的这种能源的形式。以能源的低碳化来支持我们低碳发展的这样一个路径,所以我们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式之下,我们低碳发展必须首先是要明确我们低碳发展,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当中的定位,要把低碳发展作为一种比较优先的权重这样的考虑,来促进我们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消费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这样一个路径。
    我们在建立国内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的情况下,会有很多政策支持低碳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低碳转型。值得一提的是,就是我们现在所开展的五个城市和两个省的碳排放交易这样一个试点。也就是说在这试点当中,给每一个企业规定了碳排放的限额,超过限额就到市场上来购买,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我们就是承认了这种环境容量空间的紧缺资源的这种价值。在全球应对气侯变化,低碳发展形势下。碳排放空间,变成越来越紧缺的一种公共资源。谁干预公共资源应该付出经济的成本。所以碳市场就强化了这种资源的环境空间紧缺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属性。可以进行交易的情况下,这就对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又带来了额外的收益,可以引导企业的投资和激励企业的节能的减排。
    另外说低碳发展对我们企业来讲,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责任,或者公众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的竞争力,在全球低碳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国际的规则,和国内政策的导向。是要支持低碳发展的技术和低碳发展的模式。谁具有低碳发展的能力,谁就具备核心竞争力谁就有新的增长点,新的市场和新的扩展的空间。
    所以我们企业积极参加低碳行动,既是顺应了全球低碳发展的形式,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为本身的夺取新的竞争优势在奠定基础,在扩展本身的发展的空间。我们也希望我们在座的企业和我们在座的研究机构,大家能够互相结合共同推进我们国家的能源变革和低碳发展。促进我们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消费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谢谢大家。

主题演讲:
演讲嘉宾: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绿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海峰 先生
演讲主题:低碳时代的经济转型
内容:
尊敬的黄小伟副总编辑,谢谢你们的邀请,今天我听了前面几位演讲嘉宾的演讲,很受启发。特别是何建坤著名的教授,他谈到三个转型,资源的依赖性粗放扩张等,非常有现实意义。
    我从“低碳时代经济转型”出发。分享下面四个问题一个是现状,一个是绿增长的模式,还有一个国际低碳技术的方案, 经济转型的反思。在这方面我们刚刚听了几位专家提到关键词汇,今天中国面临大气污染、土地污染,以及其他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绿色增长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如何来解决,罗马俱乐部在60年代提出增长的局限,我们今天面临气温的上升,这样一些问题我们要思考这样一个哲学的问题。到底地球的生命能持续多久?在这个方面我想从一些生动的案例中间,来给大家一些启发,我们的土地的板结,沙漠化。以及工业的排放,这些活生生的问题,是放在我们面前,这是造成我们今天整个气侯污染方式。另外更深层次是什么?生活方式,按照现在的生活方式,按照报告结果来看,那么在美国如此生活方式,我们需要五个地球,按照现在生产消费需要一个地球。因此思考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方式的改变。从而来治理我们的今天所面临的大气污染在这个方面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大气污染是如何产生,今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气污染主要的问题,主要是排放的问题。大气污染影响着我们的生命,特别是影响了我们生命的健康。
    刚刚何老师也提到,煤炭的使用,包括冯先生提到煤炭使用导致今天整个空气的恶化,每年有120万婴儿因为空气的污染夭折。活生生得数据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今天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我们环卫工人生活在工作环境非常糟糕的地方。我们废弃物处理,大部分的废弃物还不仅来自于中国,来自于其他的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在这样一些问题下,我们要思考今天的雾霾,包括北京。现在北京雾霾也影响了其他的地方,包括空气中悬浮物,我们整个毒物笼罩着城市的街道,除了大气污染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污染。我在这不一一列举了。那么我们的废弃物已经包围了城市,曾经我领导北京工业大学团队,和北京大学的团队,分别就废弃物,农村的污染问题做了调研。触目惊心我拍摄的照片,在北京的很多郊外,以及城市里边比比皆是。所以我们民风环境意识的学习。
   什么是 绿增长的模式。由于要堵在交通上面两个小时不能到会场,这样是不是绿增长的方面。我们人类的可怕进化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健康以及我们六道资源的难题,困惑我们经济的整形。第一个难题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资源的总量和人均量不足,中国需要更多能源,还处于中期化的阶段。按照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我们还有更多能源需要我们来维持。我们今天的发展速度。但是资源消耗增长惊人,并不等于我们是自愿达国,相反我们更多的资源在目前的经济增长的方式下,面临的枯竭。这个问题就导致我们第三个问题,第三个什么问题?使得我们对外资源的依赖度还要增强,给我们经济造成威胁。对外依赖度达到70%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国家经济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六大资源的难题,资源消耗增长过快,资源利用效率过低,资源再生率不高,这三大问题是我们解决的重点。刚刚几位专家也提到,不光在中国还有英国,全球性的变化,已经为整个人类带来生态的灾难,迫使世界各国将注意力转向可持续发展。
    今年11月份,将在欧洲的巴黎召开气侯变化会议,由中欧社会论坛来主持。今年大概是10月份,将有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会议,一个从社会界,一个从政府层面给我们很多思考的契机,在现有经济发展驱动下,各国能源的需求,我认为将持续的上升,不仅仅对人员的保障安全提出挑战。更对环境的压力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这个方面不可置疑是什么?因此日益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和国际社会的政治压力,在几年以前我参加联合国绿色经济报告委员会,撰写的时候。两次报告委员会探讨中间,长达三天,其中有两天都针对中国的能源的消耗,以及碳排放进行了很多批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来看一看,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不难看到,其实造成今天的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能源消费国,以及碳排放国,责任不仅仅来自中国,以及发达国家污染转移,望第三世界,特别是中国进行了更多的转移。我们现在处在,我们今天的污染和我们能源消耗企业转移的时候,这三四年没有这个机遇去转移,因此必须要自力更生,找出中国发展的道路。
    为了改善日益严峻的环境,使得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政府提出积极节能减排的目标,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层面。在这个方面我想保守的上涨2020达到2.2亿增长。到我们国家,围绕一系列国际背景的会议,我们国家从德国,从日本都学到了相关一些循环经济的观点,以及受他们的影响,我们也制订了中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我想何建坤先生在这所有的贡献,已经著作本身,我们下来以后还希望能够多像这些专家进行请教,德国的循环经济以及废弃物处理的经验,他们再循环经济园区,低碳经济园区作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就这样一些看法,我提两个案例。下面针对国际方面的技术,来如何缓解中国低碳现在存在的问题。如果在我谈到技术之前,我想给大家做一个描述,实际上我们今天提到低碳经济也好,循环经济也好,绿色经济也好,是人类社会发展一个阶段的表现。我们从1985年定义为农业经济的转型,到1995年工业经济的转型。到2005年商业经济的转型,到今天我们是向绿色经济的转型。
    所以我觉得我们《经济观察报》每年一度评选活动,会对中国作出巨大的贡献。绿色经济的方面,提到是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早提出来,引领全球绿色经济的转型,绿色经济对于中国来讲也是至关重要,在我们十二五规划中间也把绿色经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提出来。这个方面从学术上讲,我不一一做阐释,我们要了解这样一个绿色经济所带来时代重大的挑战。在这个方面对科技的创新,资源环境的压力,以及体制机制的建立,以及法律法规的促进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来探索今天中国环境保护新的道路,应该是创新性绿色工业的技术,应该作为我们绿色转型重要的抓手。曾经我看了一个报道,乔布斯发明了一个技术,那么在中国生产,我们说Iphone、Ipad在中国生产,一年几个亿的产值。80%以上都是发明者获得,中国在里面真正得到的利润是1%。我们有更多创新的企业这方面发现更多的专利技术,中国将大大的通过创新的技术的革新,然后使得我们更少的依赖于能源。
    所以低碳里面的发展,指最大限度的减少煤炭和石油,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来进行经济的转型。这个方面我觉得2003年,刚刚Nicola WilleY也提到,在社会上可以说是做了很大的前期的贡献,2006年全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提出全球GDP1%的投入,避免5%到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一系列世界的行动,使得我们更加关注低碳发展的模式,低碳发展模式我个人认为,是低碳生产出来的模式,消费的模式,以及产业体系,以及技术创新模式的组合,这个方面有很多理论值得我们借鉴。
    像欧盟提出的脱钩理论、等等生态足迹理论化,总的来讲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要发展经济,但是通过资源能源和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的提倡,来达到对资源消耗的减少和使用。这个低碳环境体系方面,适度消费的生活,循环利用资源是他组合部分,我们今天推行新的理论,《经济观察报》组织这样一个论坛,对新的系统观、经济观、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上面介绍一下国际低碳技术的方案。我列举一家公司,在加拿大有一家公司,专门处理了雾霾天气,研发雾霾天气的技术,现在活跃于中国,签订五个城市的协议,通过一种在便利化工农业方面,跨界一种营销模式,或者是商业模式。是能够通过循环低碳的一种经济的理念,能够达到对再生利用,污染物变肥料,所以通过一种方式使得我们雾霾可以大大的减少。我希望更多的这种在座的一些企业家,关注新的技术,关注国外新的技术,引进到中国。这也是我们作为学者所提倡的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方面它的技术和经济特征经过测试以后,他是可以叫什么?爱邦一体化,有经济特性。
    第二方面我想列举是米兰的城市,在座企业都是来自绿色建筑的企业,米兰曾经是一个雾都,通过建设垂直的生灵,成为绿色经济,在屋顶上面,通过框架结构的设计,使得城市的建筑,成为这种生灵。米兰设计师我们了解到,这种垂直生灵,对人的生活的方式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看一看,自从2011年这种建筑设计以来,已经吸引了全球的目光,100多种植物在建筑外墙上,造型非常美观,你可以想象他们已经通过过滤城市的空气,形成新鲜绿色的新气侯,通过国际的认证,这样一些方式。在深圳低碳城里面已经开始采纳,特别是吸引了很多居民的刺激的购买。这种城市建筑上的植物,会用中水灌溉,以太阳能供电。所以是低碳、绿色新型的建筑。所以米兰不仅是时尚之都,同样也是绿色建筑的发源地。 所以这个是一种新的理念带来新的革命。
    我们看看经济转型的反思。如何消除环境风险和生态破坏。我们需要综合性得生产,曾经著名的学者提出共赢,在整个社会体系里面,建立生态、生活生产的共赢,那么这样一种方式,我们用这种理念到农村进行调研,用这种理念推行到贫困的地方进行生态的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天我们有一个同学博士生,带领很多专家到四川的平山县进行这种生态的帮扶,就是要改变过去贫困地区,自强要发展工业应该进行生态和谐的发展,这种课题。我们希望将来和在座企业家专家进行合作。我相信中国在这样一个低碳的发展战略中间,如果我们实行更好,承担更多国际的责任。如何来探索中国经济转型之路。中国经济转型是无数动人的故事组成的。我希望我们经济观察报把企业动人的故事编写成书,这也是中国转型之路的展望。
    探索中国经济转型之路,今天我们主要更多是关注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在这个方面我提几个观点: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更多从逐利经济向幸福经济转型。排他经济向包容经济的转型。棕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强调人类和自然的平衡,围绕这三个问题,划界我们今天严重环境污染的问题,强调两性社会的建立,一个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一个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在这个方面生态文明的建设,列入了中国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7月10号到12号,我们国家应该说是领导人高度重视一个论坛叫“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将在贵州举行。来源于我们对经济发展模式一个研究,过去是传统的物质经济增长模式,现在提倡是绿色发展模式。下一步往生态发展进行转型,绿色的发展,低碳的发展,以及循环的发展,是绿色转型主要的支撑点。
    那么我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简单列为三化第一是物质化,第二个是减物质化,第三是非物质化。在这个方面,我们国家也提出了,美丽中国作为中国之梦。我想低碳以绿色发展规划,就是实现美丽与中国的梦想,低碳与绿色发展而致富就是中国创造的原梦。第三个可持续的经济转型,就是中国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政府、公众以及企业各种组织,通力合作才能使我们园梦。所以我们一起来建设美丽的中国。使得我们低碳发展理念在我们的城市农村可持续发展中,更具有意义。
    中央提出的五个一体,就是更多强调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在这方面我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需要我们结构调整,需要我们产业结构调整。所以企业在这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转型?我想这个问题留给我们今天下面探讨一些专家。我们还有很多智慧人士。
    在这我给大家提出,我们完成一个历史使命,在全球构建成一个通过学者企业家结合生态联盟,不是一个GNO,通过学术平台搭建,全球500人参加。100位学家,100位企业家,100位青年的学生,来自我们国际生态联盟,在多次活动中间。在这个专家中间,我们对中国这方面研究也做了贡献,每年开一次国家级研讨会,同样由这些专家撰写、专著。国际发展联盟不是地域性,是全球性。成立了绿色经济研究中心。绿色经济研究中心的成立,使得我们从全球第一家商学院里边作出了如何实现社会企业责任这样的研究课题。我们研究成果也影响了全世界,欧盟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纷纷来到我们中心,一起来探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及包括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这样中心里面,不仅是围绕北京大学的课题,针对我负责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的研究课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其他的大学研究课题,我们共同组织的合作团队。
    这就是我们团队,同样我们跟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很多专家进行合作,研究了很多项目。所以这研究课题,应该说改变了国际上一些对中国发展有偏见的一些专家,对中国的态度。我们的研究成果,英国、中文都是面向全球。企业家有兴趣可以跟我们联系。去年在四川成都召开这样一个年会,也获得学术界的好评。在这方面作为学者,我们非常荣幸作为经济观察报唯一一家学术支持单位,我们希望今后更多的学校,来支持我们经济观察报的活动。在这总结的时候,我想用爱因斯坦一句话来提醒我们,如果人类想要生存的话,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思考方式。那么我给大家一个思考,那就是谱绿色发展之曲、圆绿色发展之梦、展绿色发展之途。只有这样我们社会才更有发展的活力。
    在这方面我呼吁在座更多的朋友来参与我们《经济观察报》创建低碳中国的讨论,来改变我们过去这样一个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更多人来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样的问题。总的来讲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们一个人类历史演进的规律,向经济发展的模式,归总为一个棕色经济、绿色经济、金色经济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这是我们研究的成果。
    所以希望我们在座一起来共同建设绿色中国。谢谢大家!
互动论坛:
论坛议题                    出席嘉宾
1、用绿色GDP留住碧水蓝天   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新  望 先生(主持人)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院长助理黄海峰 先生 
2、雾霾天倒逼新能源发展     中建材新能源(宁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 洋 先生
神州租车有限公司副总裁臧中堂 先生
江苏可兰素汽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陈晓星 先生
超越联创环境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曹原先生

新望:我们这个环节是对话环节,除了黄教授之外,四位是来自企业界,一位是环境投资咨询公司,还有一位是做化工,还有一位是汽车汽车的使用,和神州租车的副总。来自企业界几位先讲,你最后做一个概括总结。先从中建才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总。现在讲污染,建筑物污染是最大一个污染源。建筑垃圾,包括最后建成,您是玻璃研究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你企业和低碳生产有什么联系?
    蒋洋:今天论坛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低碳一个是雾霾。围绕这两个讲我们做的事情,中国碳排放主要来源在哪里?第一个是工业能耗,第二是建筑能耗,大概占到社会,总能耗三分之一。充分说明了建筑建材产业。雾霾也是一样,造成城市雾霾因素第一个是燃煤工业的污染,第二工地的扬尘。因为中国是大污地。第三汽车尾气的排放,从这里面来说,为什么做新型房屋,做新能源。把新能源和建材结合起来,也是基于这样一个社会责任,当然也有我们的经济效益。建筑能耗这么高,而且工地的扬尘这么大,所以我们用新型的方式做房屋。实际上在国外已经不是一种新东西了。但是在国内我们要结合中国国情,我们大力推进工厂化制造房屋,叫做集成式房屋。在工厂里面造房子,把大部分的工作从现场的施工转到生产的车间。这样纤长的砖瓦灰石,扬尘基本上控制到很少。到现场进行安装,保证房屋的质量,保证房屋的保温、隔热,舒适型。抗震和一系列的性能。房屋如果节能,空调和采暖的能耗显著的降低,这样大大减少建筑能耗,减少了建筑的碳排放。
    所以工厂化房屋和房屋的产业化以及我们现在说的建筑工业化减少全社会能耗和降低雾霾重要途径。另外再一个新能源,我们现在做包括太阳能,太阳能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太阳能发电,光伏,还有一个光热,不仅我们做分布式电站。还把建筑物进行结合,这建筑物我们目的是什么?让建筑物从能耗的大户,变成能源生产的大户。这样对全社会新能源的使用,就是每个建筑都是大都一个清洁能源制造者,这样对全社会新能源使用的比例,会是一个很大的提高。每个人在身边就可以用上新能源。就可以主动的降低碳排放,降低燃煤的使用,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所以说我们在这几个方面,都坚决了一系列的尝试,也制造了一些新能源建筑的示范,包括这次获奖我们叫副能源,工厂化集成式房屋。创造能源比消耗的能源还要多,不仅仅是零能源,还负能源。这是我们一个科研项目,目前还没有大范围的推广。但是我想不远的将来我们肯定在全国,甚至出口国外,推广我们负能源的房屋。包括印尼海岛做了一些还是不错。
    另外就是希望通过我们努力,电动汽车、和排放,这是我们主要工作。刚才说到玻璃,实际上建材也是能耗大户,咱们国家水泥、玻璃,包括钢铁电解铝都是世界第一。而且有的刚才我说的几个行业,已经超过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所以我们的工业能耗是相当高,这都是高能耗工业,在发达国家有的国家,已经第一能耗不是工业能耗,已经是建筑能耗。他们已经超过了这个环节。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但是我们建筑能耗目前每年都在增长,所以这几个方面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新望:玻璃带来光化学污染。
    蒋洋:玻璃幕墙,会带来光污染,给司机视线会带来影响,有可能造成城市热导效应,也许会加剧,有一种叫节能玻璃,是什么意思?我们叫低辐射玻璃,这种玻璃什么好处?第一是夏天很热,可以把外面的热量挡住不让它到屋里面去。可以降低空调采暖的能耗。
    新望:谢谢仅总。给我们普及了雾霾的知识,三大来源,一个是建筑,工地的扬尘尘土。第二就是汽车的排放。第三个就是燃煤,我们有请神州租车控股公司的副总臧总。
    臧中堂:其实大家可能首先想到我们是做租车,小企。可能蒋总说汽车是污染源之一。我希望简短时间给大家做这方面介绍。我们其实租车商业模式本质上建立在一个汽车共享理论基础上。我们其实个人没有必要全部买车,可以租车。如果一辆车可以一年使用效率,使用天数低于365天,租车最划算,从碳排放来看,一台车,一台租赁车辆,可以减少五台私家车的使用。使用效率一台租车归四车,相当于六台私家车的使用效率。
    新望:怎么算?
    臧中堂:有数据。道路协会有这方面一些数据。回头把这个具体的数据提供一下。然后一台车,做这样来讲,一台车从它生产,到它使用节油,减少碳排放。到停车场资源,减少排放。一台车36吨,我们是全国最大租车公司,我们将有6万台车,我们6万台车乘36吨,200多万吨。所以租车商业模式逻辑建立在汽车共享基础上。大家都来,自己都买车,来租车。大家节省一点钱,我们来帮你管理,我们赚一点钱,然后我们把整个社会来节约一些资源。所以这个就是我们租车公司一个商业模式的基础。第一个大的方面,我们公司碳排放方面。
    第二谈一下围绕汽车,刚才蒋总也说了,是碳排放一个主要的外源之一。因为中国人口数量在这里,一个我们有一组数据就是未来一个成熟的社会。它的国民应该70%有驾照,中国按13亿人口,未来10到20年,9亿人口有驾照。未来只能有3亿台车,你这个数据跟谁比,跟美国。美国是2.6亿台车,美国有2.1亿人驾照,美国他的车是比人多,就比驾照人多。中国是不可能实现这一点,中国道路资源只能承载3亿台车。6亿人是有驾照,而不能买车的,我们叫本本族。这只能通过租车和汽车共享来实现,所以这也是我们能看到中国租车未来发展的空间会比较大。
    第三就是说汽车,也推新能源的汽车,比如我们北汽,纯电动车我们在中国现阶段发展,个人观点认为不是特别使用,夏天空调不开,没法开这个车,历程只能120到150中间。当然有电池容量不同。首先北汽这一块我们BG150这个车是120到150。夏天如果不开空调没法开,电就不够了。混动是当前比较好一个汽车发展方向。可能比较适合适应当前情况。
    新望:租车公司,汽车站多大。
    臧中堂:我们有,不多,这就是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时候一个问题,配套设施不全。电动车,车本身是完整的产品。我觉得电动车不是完整的产品。如果没有充电,没有配套设备,不是完整的。这一方面通过我们租车公司,我们一家很难实现,需要政府的配合,需要小区在建的时候,要有充电装。才能发现,特斯拉最近比较火,主要的问题是需要充电装备,需要车库。所以它的发展在能源节约上是可以。
    新望:神州租车管理公司,应该会提高管理汽车使用的效率,谢谢臧总,边上陈总是做燃料添加剂,企业宣传让蓝天变得更蓝,你可以有一个对话。有请陈总。
    陈晓星:可兰素这个公司主要生产什么?跟张总还是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刚刚讲汽车的尾气在雾霾当中,占有的导致因素这个比例,在北京差不多占到30%。其实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汽车尾气里面,真正的大头不是我们的轿车尾气,是我们商用车。也就是柴油车的尾气。柴油车排放出来的污染占到整个机动车尾气90%。
    新望:烧汽油的汽车,并不是主要的污染源。
    陈晓星:主要污染源是柴油车。从明年1月1号开始,实行国四标准。这个国四标准在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方面,比现在国三标准下降30%。柴油车依照什么来实现30%的氮氧化物这样一个排放下降。这个里面就是要用到我们这个产品可兰素,其实有很多种叫法,也可以叫柴油车尾气处理液,也可以叫柴油车尾气精华液,还可以车用要素溶液。其实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国四标准,实行是叫SCR发动机技术,这个技术里面必须使用车用要素溶液这个标准,达到污染减排这样一个目的。可兰素就是国内规模最大生产企业之一。因为这个产品在国际上是有标准的。其实最早是从英国来的,然后在德国他们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制订一个标准。在美国有一个标准叫DEF,可兰素是在4年前,2010年就是我们同时通过了德国的标准和米过的DF标准。所有的车要素企业里面,我们是唯一使用这两项认证,这两个产品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上个星期刚刚从成都和重庆,专门调研市场。到处都可以看到在卖车用要素溶液,生产的品牌也是出来非常多,像雨后春笋一样。最大问题存在两个方面,现在有一部分车主,觉得这个车用要素溶液比较高,带来的危害很严重。这辆车不用要素溶液,导致的排放比国二排放还要严重。倒退十年前这样一个状态。
    新望:我们很少听到。把车买来要改一下。
    陈晓星:自己改不了,找一些车厂内部一些人,能够懂得怎么样去关闭这个OBD程序才能把整个这套系统关掉。这种现象不是很多,这个是比较危险一个形象。作为媒体我们希望《经济观察报》广泛的关注。
    新望:关闭以后,添加剂就不起作用。
    陈晓星:关闭之后不需要加要素溶液了。会排放出更多的氮氧化物。其实政府部门也可以考虑,是不是给这些车主适当的补贴,因为购买要素溶液,对他们来讲大概增加一万元左右的成本。
    新望:你们产品在4S店售。
    陈晓星:我们跟卡车客车厂家都有配套。
    新望:主要针对柴油车。添加剂这些,国家这样合格产品给补贴,补贴以后你说免费加。
    陈晓星:提高加要素溶液这个重要性。
    新望:最后一位是做环境投资咨询,对国内的产品,新能源的产业,环保产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有请曹总讲一讲您的观点。
    曹原:从今天参与评奖,或者获奖的企业,如何实现愿景和低碳来讲,有什么作用。从逻辑上梳理一下这个问题。先讲一个报道,就是在今年春节之前的时候,在微博上报过。有一天雾霾确实很严重,在天安门广场上,放一个地区的宣传片,有日出一个画面。被一个人拍到了,发到微博上,变成一个段落。就是说北京现在要直播看日出,不然看不到日出。后来英国的每日邮报上也转载了这个。记者很认真,把原文翻译出来,电视直播看日出。当时我想看一看他们在评论什么,因为评论都是可以点赞,最多几个观点是说什么?说我们拯救地球的办法之一,是不要买中国的商品。因为《每日邮报》不是很专业。代表西方国家消费者的观念。很难想象,在中国觉得一个地区企业污染严重,我们马上想到不买他的产品,是有保护地球。不仅仅因为在政策建设上,在消费者观念意识上,应该是全世界范围内,应对气侯变化的努力,最高的一个国家。为什么他们消费者有这种意识?我觉得两方面,第一是他的消费能力,比我们要强。他在市场上的选择可能比我们要更多,因为他在英国超市里面可能选购是来自于全球供应链各种各样的商品。选择比我们多的。
    在企业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就是怎么能够说走向低碳未来,刚才两方面,第一个是何老师讲从政策上角度上来讲,如何对资源和环境定价有创新,从国际气侯的谈判和市场气侯来讲,越来越多提出一个词汇叫用碳定价。不是简单碳交易。我觉得这个信号表示说,这个碳定价机制,对于排放这种空间的定价,渗透到供应链里边去,从而影响到生产和消费的行为。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市场上消费的选项,无论是消费者的选项,还是说再价值链里边,是有哪一项目创造,直接创造选项永远是企业。有了新能源的建筑之后,那么才会有一个选择,市场上才会有一个选择。我还可以选择这种。因为中国一直是说,为什么很顾忌能源价格,鼓励新能源,导致能源价格上升。因为中国消费有能源刚性在那里,如果说清洁能源的选项有很多,很方便能源选项的丰富,可以削弱能源刚性。所以说企业最重要一个努力是,为企业和消费者这种消费行为提供重要的低碳的选择。那么企业能够作这个过程中是不是说只是来探索,只是来尝试科研成果和概念?其实不是。我觉得就是企业,其实在新的时代里面,哪怕不去说,高举低碳大旗,到了今天这么一个状态下,低碳其实已经在成为企业竞争力,这已经是一个事实。
    如何成为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我们可能会讨论特斯拉,什么是革命?我觉得比较苛刻。第一商业上的革命,第一要可持续,要可持续的廉价。不是可持续的廉价。很难看到说,能够大部分的应用。第二个是可持续品质的提升。这个品质有包含了我们谈论大气污染的空间,环境的品质。实际这上两个,要不你长期比竞争对手更便宜,要不就是你的品质比竞争对手更好。碳的定价,或者是低碳市场职务的变革,可以带来企业竞争力的变革。如果说今天获奖的企业,不但找到了一个可能更好品质的一个选择,或者一个产品服务。同时能够让它更加的廉价,规模越大越便宜。而不是规模越大越贵,已经成为竞争力一个基本的主导力量。
    另外还有一个研究的发现,我们发现如果中国资源定价,通过碳定价,让资源价格有一定的上涨,并不会削弱社会的消费能力,反而刺激带来产业的转型,消费的转型,能源消费的转型,可以增加第三产业的比例,增加工业附加值。从而带来低碳创富效应。并不是能源消费成本增加。指价格会增加,通过这层面来看,政府和政策在促进更有利于低碳创新的时候,低碳的企业用他们的实践进行技术的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天到来所有的企业的嘉宾,其实给市场提供了未来,可以选择的一个低碳的选项。这一点对中国低碳转型是非常重要一个贡献。
    新望:讲的一个理念很好。能够生产出像自来水一样廉价的产品。国内企业根据你的观察,既有低碳的理念,把经济效益搞的非常好,这样的企业多不多。
    曹原:这样企业不能说很多,如果很多我们典范选出企业会很多了,确实是存在这样的,是市场机制的建设,是很庞大的系统工程。市场制度对于资源和定价没有充分到位之前。可能很多传统企业想要转型,还是遇到说节水节能,水的价格,能源价格保持很低的状态,并没有太多消费者选择的时候,这个从生意角度来讲,不是很行得通,这确实是一个现实。今天能够在变革过程中,率先找到突破点。可能我们电动车行业已经看到曙光了。包括很多新兴分布式能源也看到曙光了。资源制度的变革,会给很多创新性,希望转型,有技术的企业带来契机,目前来讲还是任重道远。
    新望:希望所有人员,典范的企业也会有非常大的发展,能够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已经做了全面精采的发言,最后总结交给他,黄教授在微博、微信上名字叫绿色达人,若干年来一直投身于绿色的理想。前面讲一个我听不太懂。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好象还有循环经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然后你再做一个评论。
    黄海峰:我个人这样理解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称之为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一个上层的,支撑绿色经济的两个基石,一个是低碳经济,一个是循环经济。更多强调资源重复使用。低碳经济是通过科技这种革新,碳排放的减少,达到经济的发展。所以我觉得是有相互的关联,但是有有不同的范畴。那当我在这个介绍中间提到三个话,第一减物质化和非物质化。从商业角度跟我们企业家结合比较多。我想臧总做一个交流,我在德国九十年代到德国,当时我在德国到2001年初,这个十多年的时间,基本上我在德国不用出租车,我用一个什么方式?搭乘车,回国以后我一直推行搭乘车的方式。开车的人通过一个合理商业的模式,搭载其他的客户。
    新望:收费。
    黄海峰:这种方式在中国推行不了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现在到这个阶段可以推行。如果臧把您出租车公司,有一部分业务商业模式做更新,利用搭乘车方式,可以得到双赢。不仅减物质化,还非物质化,怎么达到很简单?你现在出租公司,你需要有车,还有司机。如果你是搭乘车,通过你的执照,通过你的培训可以培养很多无数潜在的司机。这是第一。第二你不用购车,如果我们通过一个软件系统,今天比方说我们新院长,每天从西城区到北边开车上下班,因为是低碳理念的人我不愿意自己一个人独享奢侈的奔驰轿车,我把四个位子卖出去。通过软件系统把他定期的出行记录就记录下去。臧总出了大概上百万人的信息,需要有这种搭乘车人,把他需要的时间段,输入到臧总网站上,马上就得出在这个时间段有多少辆车可以来接他等他走,欧洲是五十年的历史,就是一种低碳经济的方式。我在欧洲靠这种方式访问了几个国家。它的价格比出租车,比火车比飞机还要减少。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更多通过创新的模式改进我们减物质化,非物质化就更多了。
    臧中堂:黄老师这个意见非常好,当然我们也在思考。其实我们这样的事情也在做,也在准备。但是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黄总讲的跟当前热汽车分享,不管是滴滴打车什么也好,还有我们租车业务。还有我们P2P租车业务。私家车拿来出租,最大问题在什么地方?在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第二问题是硬性政策壁垒。我们国家政策规定,你比如合成,合成跟黑车怎么界定。有黑车这个问题,咱们知道每年打击黑车是比较严重。怎么跟黑车界定,黑车拉活怎么弄?还有一个就是运营车、非运营车辆,包括违章,包括年检。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一个方向,我们APP也在实行更多的功能。
    黄海峰:如果新的理念,消费模式。深入人心我认为是不成问题的,通过身份的认证及可以从安全方面考虑,不是说每个驾驶员可以载别的客户。
    新望:我记得黄教授有一次了解过,怎么解决北京堵车问题。你说把马路中间那个栏杆,早上上班进去,这面车流量大,把那个栏杆可以往那边挪,如果出来这面车流量大,可以往这边挪,可行吗?
    黄海峰:我认为可行,人们自觉意识,还有法律法规。没有使得我们能够达到自觉性,包括闯红灯这方面,我个人认为这次我在北京考察了两天。到了金融街,问一个街道名字,在金融街长期工作的名字,我问那个号码没有人知道。北京历来不是数字城市,如果北京用数字来准确的定位,将节约50%每个驾车人寻找道路的时间。节省多少能源?节省80%的能源。我们大量的时间能源,其实国家根本不需要更多的向外购买能源,因为我们不节约,北京从来不是节约的城市。等等这些问题使得我们北京不是缺水城市,但是我们需要南水北调。这些问题都是宏观和微观的问题。
    新望:谢谢绿色达人的创意。今天对话环节到此结束。谢谢。

中国低碳典范企业第一轮颁奖
领奖嘉宾:从右至左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可兰素汽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嘉宾:
右三:
清华大学前常务副校长、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 、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何建坤先生
左四: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原副会长      冯  并 先生
中国低碳典范企业第二轮颁奖
领奖嘉宾:从右至左
利乐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神州租车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建材新能源(宁国)有限公司
颁奖嘉宾:
右一: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         新  望 先生
左一: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院长助理     黄海峰 先生

经济观察网 www.eeo.com.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德路47号院甲11号 邮编:100011
电话:4001560066 传真:86-10-52271368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