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专题首页
  • 主办方致辞
  • 主题演讲一
  • 主题演讲二
  • 主题演讲三
  • 企业演讲一
  • 企业演讲二
  • 企业演讲三
  • 论坛一
  • 论坛二
       文钊 先生 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活动,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新能源汽车,《经济观察报》是人们眼中的传统媒体,由我们和第一电动网,汽车头条APP这样的新媒体联合主办一个新能源汽车的论坛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注意到今天的来宾和朋友中间有很多也是人们眼中自传统汽车制造商,他们也在不断的开拓新能源汽车的领域,而且有非常优秀的表现,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就是在今天这样变革和融合的时代,只有不断进取,才有可能继续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经济观察报》是一份已经有13年历史的财经媒体,我们一直坚持以理性的思考,建设性的讨论,挖掘和发现商业价值,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商业文明和进步,做社会变革的瞭望者和社会公正的守候者。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不断的听到有人说报纸即将死亡,这个话听起来有一些悲哀,因为我们只有13岁,事实上我们一直在问自己,过去13年的坚持是不是有价值,未来还应不应该这样继续坚持。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互联网把我们代入了一个碎片化的时代,掉进信息的汪洋大海,我们能够拥有的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但是很不幸,对于用户或者读者来说,他们对高品质内容,甚至是内容产品的需求却始终得不到满足,对于特定人群来说理性思考正在变得稀缺,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内容产品逐渐成为了一种奢侈品,我们希望自己不要那么浮躁,能够耐心地倾听这个世界的声音,以更有深度,更有深入的报道分析和评论给读者和用户创造价值。移动互联网创造了这样的机会,移动互联网之前的时代我们很难确切的知道我们的读者和用户是谁,他们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偏好。即使是有好的内容产品我们也很难精准的和目标人群产生互动,当我们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时候,这一切皆有可能。传播介质的变化让高品质的内容可以更为便捷的到达需求方,到达用户和读者。互联网的交互和社交属性能够让我们确定无疑的知道读者是谁,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我们在平板电脑,各种手持终端上的尝试,让读者在报纸之外拥有了更多的广阔选择空间,我们因此在报纸,微信,微博,APP上拥有了一批自称为“橙子”的粉丝,这可能与我们是橙色的报纸有关,他们自称为“橙子”。这是一场考验,我们会更加努力,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支持。
       刚才说的是我们经济观察报的变化,我们相信新能源领域会有更多的变化,通过经济观察报的报道和独特的视角关注和审视汽车市场的发展,这是我们的优势领域,我们不想错过这样的精彩,如果说今天所做的一切将预示着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我们愿意和企业和学界的朋友,政府的朋友一道,为赢得这个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能源汽车领域,产业发展动力由公共领域的推动向私人市场的拉动转变,新能源汽车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我们注意到新能源汽车的前进之路上还有很多的障碍,这依然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光荣之路。今天各路英豪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大势和机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共同期待。
       最后,再次欢迎各位光临,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中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成绩与展望》
       王秉刚 先生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员,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高峰论坛,下面我就我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取得的一些进展和成绩,以及对下一步工作,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大家进行简短的交流,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简单的回顾一下,从2011年开始大规模的推广活动,2011年和2012年主要是以公共领域为主的,公交车、出租车为主的,还包含了混合动力。到2014年开始两年的全国性的推广工作,我们已经有39城市和城市群,都进入了推广的工作,主要推广的重点是在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从2011年到现在,2014年11月份,大家可以看到,只统
计新能源汽车,不包含混合动力,纯电和插电式的两,可以看到2014年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中国政府下了很大的力量来推动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今年11个月里面已经销售了各类新能源汽车52944辆,特点是乘用车是主角,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乘用车加起来有四分之三。从约束的统计来看是逐月的在增长,这个势头也是很好的。我们还把1- 11月主要的厂家进行了统计,纯电动乘用车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是前面六家,前面的三家是微型的电动车,可以看到目前中国市场的微型电动车的销售情况还是不错的。当然我们也非常高兴地看到在技术难度上难度更大的电动车是北汽,比亚迪和江淮,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东风日产,启辰也开始进入市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有两个产品,比亚迪的“秦”销售得非常好,到目前接近1.3万,还有上汽的荣威550插电混动有1000多辆销售。“秦”的销售情况给我们非常大的兴奋点,我们看到插电混合动力的车型太少,中国的企业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方面的准备还是很不足,很不够。
       商用车的情况,比亚迪的K9现在是领先的,很大的定单是南京青奥会,后面的几家都是产量在200辆左右,后面还有一些是比较少的了。可以看到做纯电动商用车的厂家还是很多的,分摊的份额是比较均衡的。
       插电式商用车头几家是比较集中的,尤其是宇通,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的角色,混合动力的强混的基础上做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是销售得最好。后面是南车,中通,金龙,福田几家的成绩也是不错的。
       从城市来看,工信部网站的数据,截止到10月份的前10位城市,浙江省、北京、深圳、合肥、上海、江苏省,都是3000辆以上,销量不错的还有天津、郑州、广东省、广州。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2014年我们的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月销售量快速增长,年销售总量有望超过6万辆。乘用车占推广总量70%,私人购买与使用先能源汽车取得重要突破。2011年2012年私人购买非常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公共领域,这段时间在私人购买方面很多城市做了很多的工作,现在看来有很明显的突破。70%新能源乘用车当然不都是私人购买的,还有公共购买的汽车,另外新能源商用车约占四分之一,公共领域仍然是重要的市场。6家纯电乘用车企业表现优异,微型电动车销售占先,插电式仅有两家企业实现销售,“秦”成为单车销售数量最多的车型,客车领域技术创新最为活跃,一批客车企业表现良好。地方政府在推广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浙江、北京、深圳、合肥、上海、江苏等城市的推广工作成绩优异,推广数量领先。基础设施受到重视,社会资本开始进入,分时租赁的商业模式开始导入。
       总结成绩还要看到存在很多的困难,推广总量与计划推广的数量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按照2014、2015两年的推广申报计划是33万辆,现在时间过半,计划完成五分之一。33万辆有可能完不成。各城市推广的工作效果差异很大,2014年9月底的统计还有9城市推广数量少于100辆,有几个城市没有多少推广的数量。第二点是可供市场选择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还不能满足推广应用的需要,这是现状,真正拿得出的好车还不多,尤其是乘用车,不光是纯电动还是插电式的,能够提供的好产品还不够,还不多。商用车这块,客车还是不错的,大家看到很多厂家都在做,都可以做。其他的商用车,专用车,现在推物流车,专用车,这个产品的准备也是不足。
       第三个大问题是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非常突出,多数城市私人消费者停车难和充电难的问题还没有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地方充电设施建设的投资和建设仍然存在过度依赖电网的状态,电网在这期里面也有一些改变,也要放手让社会去做。社会资本进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领域的政策和措施还尚待落实,总的原则有了,就可以让社会资本进到这个领域来搞建设,包括售电的原则政策有了,但是具体怎么落实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多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还是持观望态度,具体的还有很多的其他因素,包括充电难,价格,电池的寿命,续航里程,都是使消费者产生顾虑的地方。最后地方保护还需要破除,全国市场统一市场还需要完善。
       讲一下2015年我们应该关注哪些问题,第一个问题,各部门应该联手起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现在已经提到第一个重要的位置,过去的确没有提到这样的高度,现在看来基础设施建设不解决,电动车就难以往前走。这个问题怎么办,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联手推动,制定一些具体措施。按照国务院指导意见的精神去落实各项工作,在国务院的指导意见里面基础设施这一段写得相当详细,但是还需要落实,要形成国家电网与社会资本协调合作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的机制,找出解决充电难问题的具体办法,这个是我认为现在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第二,我们仍然应该将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放在重要的定位,公共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要充分考虑在城市现代交通顶层设计的统筹下来进行,我们发展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或者说是非常大的动力,就是环境,空气,严重的雾霾,使得大家认识到必须推动对城市的污染占重要影响的,或者是主要影响的机动车,尤其是公共领域的车,这个是很大的推动力,我们认为就不能一个一个车型,一个一个车队的讨论,应该把整个城市的交通的现代化,清洁化,智能化,统一的来考虑。我们最近还看到了欧洲的一些想法,欧洲的伦敦,把电动车的整个基础设施和轨道交通的基础设施统一来考虑,这样整个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一个统筹的进行。我想我们在今后,在公共领域我们要做统一的规划,来使得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微公交,出租车,物流车,形成合理分布的有机结合的系统。
       第三,继续努力拓展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包括私人购买和租赁,要落实好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安装服务,插电式和纯电动都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重要发展方向,都应该得到支持,有人说充电设施没有发展起来,有的插电混动汽车没有充电就是用油在跑,仍在享受国家补贴和优惠,我认为这是不符合逻辑的说法,基础设施没有跟上去,纯电动也发展不起来。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有的接受纯电动的,有的接受插电式的,中国的政策不能把再自己弄落后,混合动力跟不上,插电式再跟不上会耽误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现在有的人出这种调子我认为要收下来,不能让这种调子的嗓门再提高了。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就大家参考,谢谢。
       《国际能源供求关系及国际油价未来的走势》
       王金照 先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第三研究室主任
       尊敬的王老师,文总,各位朋友们,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个论坛,刚才主持人讲国际能源供求关系及对油价的看法,这是我讲的重点,刚才王老师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情况,我想讲一下背景的情况,包括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汽车发展的市场空间,以及可能给汽车发展带来影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以及国际的能源供求关系,国际的油价。今天只是代表个人的观点,和我所供职的机构是没有关系的。
       首先看一下中国的中长期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几个判断,第一个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过度,第二增长的动力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三是主导的产业发展生变化,第四是汽车的保有量和当年的产量告别了过去的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保持10%左右的增长还是可持续的。我们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做过一些定量和预测,预测表明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从过去的30年10%左右的增长落到7%左右的增长,十三五可能是6.5%左右的增长,增长是经济自然发展的规律,和与我们相同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增速是高的,增速下降了,但是每年的新增量还是很大的。经济增速变化的同时,产业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3年中国的第三产业第一次超出了第二产业,不论是从占比还是从增长速度,还是对GDP的贡献都是这样的。这种状况将会持续下去,并且这种差距,新的效应会不断的放大,除了二产和三产的变化之外,在二产的内部也发生了很追求的变化。
       在二产的内部是一些钢铁行业来讲,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会持续的下降。钢铁制品比如锅碗瓢盆的制品会持续的下降,但是有两个产业会下降,机械制造业和交通制造业,电器的制造业,在发达国家即使是完成了工业化,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相当的比重。这是对大的行业的判断,对其他的行业判断,定量的分析表明2020年前汽车的产销量,每年的增量8%-10%的增长,保有量是10%以上的增长,我给予了不同国家,千人保有量的增长,美国的千人保有量是800辆,欧洲是500辆,日本450辆,韩国是300辆,中国和台湾是250辆。我们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汽车保有量的变化情况,包括汽车增量的情况。我们拿中国过去的情况和其他的国家进行对比,比较东亚的国家,韩国和中国的发展情况,前段布局是非常的接近,我们对国内的不同地区的汽车保有量进行了分析。根据国际的曲线,国内的不同的地方,北京是200多辆,中部地区的城市是不到100辆,根据GDP的收入水平进行了关系的归纳,有了国际的经验和国内的经验综合进行了分析,我们的分析是2015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达到1.6亿,2020年产销量达到3000万辆,保有量超过2.5亿辆,前面有很多定量的分析,有两个基本的逻辑,一个是说有了一定的收入水平以后,具备了购买其的能力,这是第一个逻辑。第二个逻辑是什么呢?是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关系,我们认为在中国这样的国家,资源稀缺,土地稀缺,大城市密集的城市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我想说公共交通,尤其是私人交通并不能完全替代,因为到目前为止,只有汽车能够提供24小时的,门对门的服务,其他的交通还不能做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是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是良好的补充,而不是简单的对立。我认为平时上下班,日常的活动中可以乘公交,但是有一些特殊的需求,比如说下雨了,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还是允许大家在财富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拥有汽车,我也不赞成整天开着汽车满大街的跑。尤其是中国这种资源禀赋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我也不简单的是把两者对立起来。
       前面讲了经济的增长情况,汽车的增长情况,再讲讲汽车环境的约束问题,大家很关注油价的问题,最近国际油价从上半年的100美元,布伦特的110美元下降到55美元左右,这个下降的背后有很多的因素,大家经常讲的国际阴谋论的因素,美国和俄罗斯的问题,沙特和中东,叙利亚的问题,伊朗的问题,我想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说大家讲供需的问题,就是说中国的需求,低于预期,而供应超过预期,有两块,一块是利比亚和伊朗,因为形势的缓和,从今年的7月份以后,供应大幅度的增加。第二方面是更长期的因素,美国页岩气的增加,大概从2008年到现在美国的页岩油增加了2.5亿吨,按照国际的通用来讲是500万桶/天,这样巨大的供应和短期的供应超出预期,需求又低于预期,所以油价明确而快速的下降。国际的美元走强,因为美元和油价有很强的反向作用,美元走强,储存石油不如储存美元,美元走强就以美元为标的了,几个因素共同导致了油价的下降。
       下一步怎么发展,分析过去是一个方面,分析未来又是怎么的,这个问题应该很多人不愿意讲的,我还是要讲一讲,从进一步的看,现在的油价已经比较低的位置了,不排除进一步下降的可能,为什么说不排除进一步下降的可能,这一轮油价的下降很重大的变化是以前的时候供需关系紧张,沙特的剩余产能提供了市场平抑的手段,这次是美国的页岩油产量是500万桶/天,美国的页岩油的生产模式和其他的模式不一样,靠的是中小公司,背后灵活的金融体制,能够快速的对市场进行反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为什么不排除进一步下降的可能,从页岩油的成本看在70美元,60到70美元,大家比较普遍的看,很多的投资来看,已经打完井,开始开采以后运营的成本很低,不排除油价进一步的下降。包括沙特也好,科威特等海湾国家,原油的开采成本就是10美元左右,我刚从沙特回来,他们的汽油大概是7毛钱一升就可以赚钱,当然他们降低了油价5-10美元,这是和中国不可比的。所以说未来不排除下降的可能,从中期来看我认为国际原油的价格取决于美国页岩油的成本价,这是对美国页岩油价格的分析,美国的页岩油的产量500万桶,有一部分的程度比较低,有一些地区达到30到40美元,有的达到80美元,更高的可能达到100多美元,科罗拉多的页岩油是100多美元/桶,国际的油价一旦下跌高成本地区的页岩油开发会受到抑制,美国的页岩油开发的开采许可证,新增的钻井数现在下降非常快,比高点的时候下降达到40%,如果油价持续在低位,页岩油和常规油不一样,页岩油需要长时间的运行,页岩油的增量和储量会减少,打了油以后一年就会产量下降,需要保持产量就必须保持不断的打井,这样就会使国际油价重新走上稳定或者是上升的空间。这是从中期来看,美国的页岩油决定了国际油价。
       长期来看,我们对国际能源需求进行了分析,国际能源的需求是持续增长的,中国的能源需求尽管是放慢的,但还是会增长的,而像中东,东盟,包括非洲,包括印度,也在逐渐的步入工业化,步入工业和的时候,城市化就必然大量的消化能源,我们刚从沙特回来,到处都是工地,沙特60%的低于19岁,未来的城市化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沙特不愿意出口的开发原油,希望炼化成品油出口来提高附加,这样对全球的能源需求都是持续增长的。虽然我们的石油资源是很多的,油气资源,包括页岩油,但是低成本的原油是有限的,原油是有的,便宜的没有。未来的油价取决于什么,是否无限的涨上去,我认为不现实,未来的油价取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速度,如果新能源汽车发展得非常快,国际的油价会得到抑制,大家说页岩气,页岩油是一种革命,对石油工业而言页岩气,页岩油是一个小革命,真正的大革命是电动汽车,如果电动汽车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对油价将有非常强的抑制。刚才和王老师探讨,搞能源的要看油价也需要看电动汽车,这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说电动汽车五年内很难商业化,脱离开政府支持的大规模的发展,如果五年内,这个结论成立的话,我认为油价还会持续的上涨。这是从一个方面讲的,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比较强的支持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发生结构的变化,中国的能源也会发生变化,增速放缓,未来十年,从2010年到2020年的增速是4.8%,比本世纪头十年的8.4%下降很明显,未来的五年是4%到4.3%左右的增长速度,结构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的需求在哪里?是钢筋和水泥,未来的需求是交通和建筑,需要更优质的能源,我认为对石油的需求还是持续的。
       刚才讲了油价的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是价格问题,还有两个问题,能源供应安全的问题,如果照现在的发展模式发展下去,中国的能源需求,石油需求,2020年肯定要超过6亿吨,2030年就不敢讲了,就是更大的数字了。即使是我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我们做过测算,最严格的手段是石油需求仍然持续增长,最好最理想的状况是到2020年将石油需求控制在5亿吨左右,2030年到6亿吨左右,即使是五六亿吨国内的产量是2亿吨,即使是如此2030年,我们的能源石油对外依存度是65%,中国在2013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确切的讲是2013年四季度,未来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的,持续的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需求国,中国是否具备能源稳定运行的能力是需要建设的,这个过程中能源安全持续是大问题。
       环境的问题,最近雾霾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这是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很重要的因素,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逐渐成为了约束,以前可以提高排放标准来控制局部的污染物的排放,下一步因为在APEC会议上我们宣布到2030年,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峰,一般中国的碳排放还是持续增长的,如果做到2030年的大峰,控制煤炭消费,新能源汽车都需要大幅度的推进。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中国石油对外需求度控制65%以内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柴油化,轻量化,中国到2030年的时候控制65%的对外石油依存度,届时的私人轿车储量至少需要20%的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还需要大幅度的发展。不论是从国际油价的角度讲,还是从我们国内的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讲,还是从治理大气环境,履行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我们不叫减排叫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角度来看,都对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在座的各位改变了未来,汽车会改变能源世界,会改变对能源的需求,汽车会改变未来的环境和社会状态,谢谢大家。
       《全球电动车消费特点》
       彭波先生 普华永道思略特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众化区副总裁

       大家好,我来自普华永道思略特公司,我们公司前身是叫博斯咨询公司,博斯公司在今年的4月份和普华永道进行全球的整合,整合之后现在改名叫普华永道思略特。
       今天主要探讨一下全球电动车的消费者趋势,主办方提出的课题确实有点难,为什么呢?因为电动车的本身全球销量就不是很大,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也不是那么容易,我们也是费了点心思,整理了一些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来看一下全球的销量,大家可以看到从2012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快速的增长,我们预计2020年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加起来在600万台左右,纯电动大概达到100多万台。发展8年左右的时间,纯电动会从过去的4%左右比例,上升到2020年占比16%左右,我们估计纯电动市场会有很好的发展,我们这个数据在不同的企业进行交流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个纯电动的数量有点偏保守,我们希望实际的数量超过我们的数据会更好。
       如果从全球分区域的看一下,如果从销量来看,大家看到左边的这张红色的图,是新能源汽车分销量的比例,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里面日本是在全球比例很大的,主要的是混合动力比较多一些,其次是美国,然后是欧洲,中国现在量还是比较小,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量会不断地增加,会慢慢的达到美国的一半左右,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也包括了混合动力。
       从纯电动的角度来看格局有很大的不一样,去年美国和欧洲是在纯电动的销售最大的,日本的份额和左边红色的图相比的话,这个差别是非常大的,日本只有15%左右,中国去年的量很小,只有10%。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纯电动销量和美国的纯电动销量是会比较接近的,我们认为总体的数量应该是在一个档次上的,欧洲的量会比较大。这是从全球的销量的情况来看,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对美国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可率可以看到,电动车的认可率是很高的,很认同和认同的达到百分之六十多。
       比较有意思的是右边的图,买电动车和不买电动车的群体有什么区别,买电动车的收入偏高一点,有钱,第二是男性比重偏多,第三是住在城市和市郊多一点,住在市郊和农村的相对少一点,他们平时的开车的里程是不一样的,城市和市郊是不需要很长的行驶里程,车库的条件也不一样,愿意购买电动车的88%可以在车库里面进行充电,不愿意购买的36%是没有车库或者是充电设备,每周的用车量是100公里左右,不买的是600公里左右。
       从中可以看出一些信息,愿意买电动汽车的大多是有钱的主儿,大家千万不要在我们以后的传播当中把电动车传播为这是一个大家希望便宜才会买的,下面在座的有车主会因为有这个身份比较自豪有钱,有车库才会买,这是美国的新能源车消费者特别之处,希望在中国也是这样的特点。
       在这些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速度还不是特别快,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五个方面,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第一是价格过高,第二是现在最近的燃油价格在下降,第三本身的内燃机的经济型不断提高,第四续航里程的问题,第五是充电的问题。
       全球数据的特点第一是电动车的平均价格过高,右上角是美国的消费者计算买车的预算分布,可以看到希望电动车单价2.5万美元以下的人占71%,就是71%的人希望买一辆车希望在2.5万美元以下的,美国的电动车可以看到,价格平均是3.1万,整体的是电动车的价格还是高于消费者的预算。所以在价格这块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因素,不管电动车企业怎么给自己定位,一定要考虑我们的价格是否在消费者的预算范围之内,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看来20万的车市场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燃油价格的下滑,油价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因素,美国的油价和电动车市场的关系,油价越高电动车的销量越好,油价下跌的时候,电动车的销量直接下滑。可以看到现在,在今年来说美国的SUV的销量,最畅销的车,已经超过了凯美瑞,应该是CRV,应该是超过了普通的轿车,油价的下滑对SUV这样的油老虎是好事情,对电动车来说不是好事情,刚才王秉刚老师也提到了这个问题,这是非常明显的特征,如果油价持续下滑的话,对于电动车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第二个问题,如果是从节油角度来看,如果说内燃机的效率越高,大家对转向电动车的比例,这种概念是相对越低的,这也是一个调查的数据,就是说我们每加仑汽油可以跑多远(按照美国燃油消耗指标mpg英里/加仑),如果燃油效率达到了50mpg,有57%的消费者不考虑电动车了,如果达到75mpg的话,82%的人是不考虑电动车的,当整体的内燃机的性能不断提升的时候,对电动车发展是制约的,电动车的替代效应会明显的减少。
       美国对汽油车油耗同样有严格要求,预计2025年对乘用车燃效要求是希望达到60mpg,彼时可能70%的人不会考虑电动车了,电动车的发展和内燃机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还有里程焦虑的问题,在美国平均的日常用车每天是50公里左右,日常的顶峰是150公里左右。消费者期望的里程和实际所需要的里程是差很远的,发现消费者期望的是什么呢,90%的消费者期望是200公里以上,如果再看就是60%左右的消费者是希望能够达到400公里以上,实际日常的生活需求可能就是50公里,消费者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这种期望也是制约了电动车发展很重要的因素。
       还有充电的时间,消费者能够忍受多长的充电时间,欧洲,美国和中国的数据,在中国只有18%人可以忍受8小时的充电时间,大多数人都希望2小时以内,这是中国消费者的特点。他们是希望充电的时间越快越好。实际上充电的时间,整体的充电时间还是相对比较慢的,8小时,充电站也是至少需要8小时,这是很大的制约。还有充电站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充电站和加油站相当的时候才会买电动车,但是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非常落后的,美国的充电站已经算建得比较快了,去年已经有2万多个充电站,如果和12万加油站相比充电站的2万多的数字还是非常小的,中国的充电数量还是非常少的,这是对消费者很大的一个制约因素。
       这是从消费者解读,制约未来销量的判断。我们看一个数据,也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是不是了解电动车,认可电动车,考虑购买还是不购买电动车,相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消费者更加不了解,不认可,不看好电动车,对电动的接受程度落后于其他的国家。我们报告揭示,国内真正了解电动车的只有12%,认可电动车的16%,考虑购买的20%,不考虑购买的46%。和其他的国家相比,这是去年的数据,看起来不是非常的乐观,如果反着来看,还有20%的消费者是愿意考虑购买的,这个量已经是很大了,我们今年的销量6万台的混合动力,和相对于2000万台来说6万台是很小的数据,如果其中20%是新能源汽车的话,在座的各位厂家会高兴坏了,如果把这个数据反过来看还是有希望的,和其他的国家相比的话,中国的消费者在这块接受的程度还不是特别的高,但是这个比例还是可以的,还是有前景的,在座的各位还是有市场发展的前景的。我就分享这些,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看电动车的市场,谢谢大家。
       《共谋新能源》
       朱军先生 上汽乘用车技术中心副主任

       各位嘉宾,各位领导下午好。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论坛,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开发的开发领域工作的工程师,很高兴就这些话题与大家进行交流,2014年在国家以及各方面的强有力的政策的推动支持下,中国迎来了新能源汽车商品化的元年。刚才黄老师也给我们分享了销量的情况,从总量来看,这个数字跟我们传统车的一年2000多万辆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从增量的速度是达到了好几倍,数十倍的增长,应该说用蓬勃发展的态势来形容的,这个情况也引起了很多方面的热烈讨论,包括媒体,包括消费者,包括早期使用的这些用户。就这些现象,我想借此机会
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观点,第一个观点是我认为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是一个大势所趋,刚才王主任讲的能源的一些情况,资源是一方面,中国来说我觉得一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持续恶化,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另外是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美国人已经在将我们的军了,“到2025年要把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这是上次奥巴马和习主席在高峰会晤时候的一个宣布,对我们来说,这些都我作为一个中国正在崛起的大国要负责任的,这些问题我们要思考,从解决方案来看,对汽车工业,新能源汽车可能也是迫不得已必须要做的。从企业的平均油耗来看,现在的是6.9升,现在还是达不到的,2020年就要做到5升100公里,要实现这个,刚才彭先生讲的美国的汽油到2025年要做到60mpg,绝大部分是统计新能源汽车的,是电换算成油,如果是内燃机是很难做到的,除非都是做三轮车,那个会耗费很小,这是大势所趋。
       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今年的5月份,习主席到上汽去视察,当时讲了这样一段话,我复述一下。“汽车行业是市场很大,技术含量和管理精细度程度很高的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是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什么叫汽车强国,苗部长说了一句话,成为汽车强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国际竞争能力,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的企业和品牌。第二要学会利用国际国内的资源来开拓国际国内的市场,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第三是要掌握核心的技术,并且能够用我们自己的技术来引导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支持汽车产品技术的进步。从这三点来看,现在我们都还不具备,我们只是这几年拿到了很大的产销量,今年预计会到2300万辆,乘用车会到一千八九百万辆,这个大国不等于强国,要成就汽车人,几代人的汽车强国梦,新能源汽车也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第三个观点,从目前来看,怎么样把新能源汽车做起来,我个人认为插电强混技术是具备大规模的可行的产品,我国政府明确的汽车战略是包括的纯电动,插电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上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是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同时,重点加快推进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国内上汽是唯一一家在三个领域都投入了力量在做认真的,积极的技术研发的公司。早上我们经济观察报的记者也聊到这个问题,大家也很关心这个问题。就我个人来看,技术在某一个点形成后就会导致原来不是很看好的,会变成了可能。我们还会继续在这三个领域里面继续投入,但是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侧重的。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是受制于轻设施的建设,刚才讨论很多,充电是很大的问题,加氢比充电还难,还有成本的问题,电池的成本很高,但是燃料电池的成本更高。在目前我们还不具备大规模的市场化的条件。
       纯电动汽车刚才王秉刚老师介绍的,主要的量还是来自于低端的续航里程在80以下的低速电动车,主要是因为受制于电池的技术,这几年看到电池的能量密度有了比较好的进步,电芯的价格在不断的下探,如果用传统的成本价,成本方法来看只能开发200公里续航里程的车,跟消费者期望的三四百公里车还有差距,特斯拉是80度的电池实现四五百公里,这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说,这个成本价格还是比较难接受的。
       我们认为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应用受制于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充电设施的普及,在两个方面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改观的情况下,纯电动汽车只能在特定的领域,针对特定的人群,特定的用户使用。混合动力汽车,特别是插电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电动车的里程焦虑,一般的车,现在的比亚迪“秦”是可以实现油加电,油电续里程500公里以上,有充电条件的时候可以做到纯电,每天上下班的距离内,50公里可以实现纯电驱动,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如果考虑到电池的能量大概就是在10度电,十几度电,插电混动比电动车的电力成本还是比较低的,考虑到国家现在比较好的补贴政策,加起来的话也可以类似于传统车一样的价格来卖车了。但是比传统的车对消费者来说,得到的好处,第一个是可以节省大量的用油的成本,用一度电可以跑六七公里,一升油城市的工况差不多,一升油再便宜也是6块钱,一度电晚上是3毛钱。消费者还是会比较认可的。第二个好处是刚才说有钱人希望买电动车,要的是续时里程和动力性,对低成本的电动车来说电池不大,放电倍力也不高,电机功率做得不够大,动力性也不是足够好,插电式混合动力并联混联,电机和发电机的动力是比较好的,动力性也是比较认可的。要满足整车厂大的法规要求,我们的E50很早就投产了,我们对这个车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认为质量也还可以,但是销量很少,今年大概只生产了400多辆车,为什么呢?消费者不接受,不接受的原因刚才分析过了。
       对我们来说,还是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整体的非要求的重要措施,如果做出来卖不出去,这个目的就没有达到。但是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来说,我们如果能够做出来,卖出去,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消费者也满足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有很好市场的产品,所以,在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时候,我们是把最主要的精力放进去了。我们为这个产品研发了独树一帜的技术,在一开始就重新定义了在驱动系统和传动系统当中的子系统,机械系统,电力系统和液压子系统,并且进行了一个全新的,高效的结成控制开发,形成了我们自己独特的混动系统,我们叫电驱变速箱,EDU,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从概念的形成到功能的实现,产品应用的开发。申请了千份的核心的国际专利,并且申请了国内的70多份的发明专利,这些专利都在陆续的授权过程中。可以这样说,EDU体现了上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开发方面的精华,目前我们第一款产生是550PLUG-IN,刚才王秉刚老师说我们今年卖了1000多辆,到昨天为止卖了2143辆,开始的时候没有预计到市场这样欢迎这个产品,规划的零部件产能受限,前面八九月之前,每个月只能生产50辆车,现在刚刚爬坡到每个月生产600辆,正在加大对零部件的投入,争取明年的产能扩充到1.2万辆,就是每个月1000辆。
       同时,我们在同步进行,把这套系统扩展到其他的车型,下一代新的950,下一代的550都在开发的过程中,插电版的,刚才王老师说选择不够多,接下来我们每年会有一款新的插电混合动力车投放市场。
       新能源汽车刚刚开始起步,要消费者信赖这个车,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作为整车厂,应该把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可靠,耐久,作为我们基本条件,就是说我要投放市场,必须要达到这个标准,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观察这一批首批的用户,2000多名用户,对这些用户会通过各种的形式跟他们进行沟通,我们发现了他们很多人都是在买了车以后才开始慢慢的了解这个车的特性和使用情况,他们也非常关心这个车由于加了高压电系统之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电池的寿命,电磁干扰,EMC,高压的安全。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在安全的设计上做到万无一失,我们再开发这款车用了五年多的时间,其中设计和验证的目标,第一优先级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要确保乘客,用户不会受到电磁,或者是高压安全的危险。E50也好,插电550也好,两个电池都专门委托了世界最权威的UL公司进行安全的认证,为这个花的钱数和开发其他子系统部件的成本差不多,验证的精力抵得上开发一个子系统精力了。
       系统的稳定,可靠,耐久,我们应该对消费者负责,新能源汽车市场刚刚起来的时候,要能够有一个正向的引导作用,首批进来的产品要可靠,耐久。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电池的寿命,根据国家制定的补贴的标准,要在5年10万公里以内,电池的衰减不能超过20%,但是现在发现这个市场上有一些模糊的说法,也有一些不太好的迹象,我们在这里也呼吁,政府决策机关应该严格的贯彻执行这个要求,并且对这些没有达到条件的产品要整改。还有一个观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商品化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今天在上午的交流当中,人家就问我们这个问题,花了这么多精力搞这个东西,怎么样保证商业化能够得到回报,对我们来说,这个回报的路还很漫长,但是产品属性要做好。我们将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新能更好,价格更合适的产品,对于上汽来说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目标,第二阶段我们会把插电应用到其他的车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开发下一代的技术。到第三个目标,2020年国家补贴政策退出以后,我们要具备全面的新能源产品竞争的能力。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甚至是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总之,要实现汽车技术领域,新能源技术领域与汽车强国并驾齐驱的汽车强国梦,汽车人必须以更加严慎务实的态度,如履薄冰,努力工作,开发出实实在在受消费者欢迎的,安全可靠的性能优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希望政府,消费者,社会各界的朋友一如既往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谢谢大家。
       《特斯拉、新能源、新革命》
       金俊 女士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

       非常感谢经济观察报的领导们和老师们,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大家好。下面我来介绍一下特斯拉,作为一家走进新能源大时代的公司,我们在推进过程中都做了哪些革命性的举措。
       说起特斯拉这家公司,需要介绍两个非常关键的人物,第一位叫尼古拉斯·特斯拉,他在科学领域被称为与达芬奇并列的奇才。在中国,朋友们对他的了解相对比较少,尼古拉斯·特斯拉是一位塞裔美籍科学家,他获得了七百多个跟交流电运输以及电机管理方面的专利。特斯拉这家公司之所以叫特斯拉,是对发明者的致敬。
       特斯拉能够在汽车领域使用新能源技术,能够颠覆传统的汽油车,很多方面来自于尼古拉斯特斯拉创建的很多专利。在2006年7月15号的时候,正好是尼古拉斯特斯拉150周年诞辰,特斯拉汽车公司第二天推出了第一辆纯电动跑车,这是对尼古拉斯特斯拉最高的致敬。
       另一位关键人物埃隆·马斯克经常被称作是“钢铁侠”。尼古拉斯特斯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推动者。而埃隆·马斯克作为特斯拉汽车公司的CEO,他的称号应该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者”。Jeremy Rifkin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最核心的理念是如何能够将互联网跟新能源结合起来。他认为这是真正将来解决人类能源问题一个关键所在,也是未来一个新经济的模式所在。这与埃隆·马斯克的想法不谋而合。马斯克是一个传奇人物,大概不到30岁,就通过创建互联网公司成为亿万富翁,对他来讲财富已经不是创建一个公司的理由。他是非常有使命感的创业者和工程师,而他自己也最喜欢称自己是一个工程师。马斯克对世界充满了远见,他认为三个领域是值得人类关注的地方,第一个是互联网、第二个是新能源、第三个是太空探索。基于这个理念,他创建了三家非常成功的公司,第一家是PayPal;第二家特斯拉汽车公司;第三个是SpaceX私人航天公司。
       特斯拉的使命非常的清晰。当时创始人说: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太多非常成功的汽车公司,不需要另外一家汽车公司,但是这个世界实在太需要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公司,这样才能解决环境问题,减少经济对石油能源的依赖。我们今天在座的企业代表都是来自汽车领域非常成功的厂商。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特斯拉这样的公司呢?因为这个公司实现了突破人类对化石能源这样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马斯克创建这家公司并领导它走向成功,不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商业利益,而是为了让能源可持续、交通可持续。
       特斯拉汽车公司在2003年成立,2006年推出第一辆纯电动跑车Roadster,其销量在两千辆左右,虽然实现了量产,但是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生产,其原因是因为当时技术的限制,使得整个产品的售价比较高,大约在15万美元。在2012年,随着特斯拉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我们推出了Model S轿车,其价格大幅降低至七万五千美金,并且在产量上达到了十多倍的增长,Model S今年的全球产量达到35000辆,明年我们还会推出SUV车型Model X。在未来三年左右,大家可以看到随着技术的进步,包括刚才专家们提到电池技术上的发展,特斯拉将能够把电动车的造价从现在Model S价格上再减掉一半,产量实现几十万辆级别的规模。未来三年内,大家将能够以40万人民币就能拥有一辆特斯拉纯电动高级轿车。
       今天的话题是如何进入新能源大时代。刚才各位专家说到目前受技术的限制,大家对新能源汽车有很多疑虑。今天,特斯拉在技术上的一些进步,使得我们的Model S已经成为一辆具有顶级性能的汽车,参照的不仅是纯电动汽车,也包括传统汽车,特斯拉最近推出的双电机全驱动Model S P85D,0-100km/h加速仅为3.4秒,是全球加速最快的轿车。刚才有位老师分享说,现在对消费者的调查,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续航的理想区间是在473公里左右,而特斯拉的Model s续航里程达到502公里,大大突破了新能源汽车续航的极限。同时特斯拉电池的能量密度非常高,运用了业界最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使得Model S拥有世界级最佳汽车的性能。今年,北美、欧洲评级机构就Model S的安全性能给出“双五星”评级。2013年,美国Motor Trend杂志将特斯拉Model S评为最棒的年度汽车,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同年被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CEO。美国《消费者报告》也进行了民意调查,如果已经拥有这辆车,明年有机会再买一辆的话,98%的人还会继续购买Model S,客户满意度位列所有汽车首位,这反映出消费者对Model S的价值体现,各方面满意度非常完美。外形上,Model S结合了跑车的优美、力量和速度,以及轿车的舒适度,并结合高科技,堪称极致的产品。还没有体验过Model S的朋友欢迎大家去体验,我们在北京侨福芳草地、酒仙桥和亦庄都有体验店。
       作为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对安全方面特别关注,我们要保证新能源汽车是最安全的,在出现情况时,我们的顾客是最安全的。今年,Model S是唯一一款在所有汽车里面(包括纯电动和传统汽车)同时获得北美和欧洲最权威汽车安全评级机构,给予五星最高评级的车型。如果有机会试驾Model S,大家会发现其重心非常非常低,整个车开起来很稳,同时你可以发现开的时候非常安静,因为Model S没有发动机。开特斯拉的感觉静如天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音响效果在车里表现非常好。最近著名汽车杂志《名车志》,做了一项测评,发现我们音响超过了很多专业音响水准。
       经常有朋友问我,你觉得特斯拉Model S纯电动车跟传统汽车最大的区别在哪?我觉得有两个维度可以阐述。第一,作为纯电动车,我们是零排放的,并且使用成本很低。大家可能对充电会有一些问题或者疑虑,实际上Model S日常使用跟我们的智能手机是一样的。顾客购买Model S时,特斯拉会免费赠送一个家用壁挂式充电桩,用户每天回家后就能插上充电,第二天早晨车就充满了。第二,Model S是一辆充满高科技感的智能汽车。首先,车内最显眼的是中控17寸超大的触摸屏,感觉就像一台电脑一样。Model S内没有物理按键,所有对车辆的控制都可通过这个17寸触摸屏实现。此外,Model S还支持语音控制,你可以直接用语音告诉车要开到哪里,Model S即可实现语音导航。最后,我们与传统汽车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特斯拉Model S可以实现车载软件的空中升级,不断给用户带来新的功能和惊喜。比如,我们最近刚刚通过软件推送的方式,为车主提供了6.0版车载软件的更新,增加了语音控制、地图导航等很多功能。在传统汽车身上,要享有这些新功能往往必须换一辆新车,但在Model S上你不需要换车,它的操作系统会不断地升级。
       特斯拉CEO在接受采访时曾讲过,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公司,也是一家能源创新公司。几个月前,特斯拉在美国投资五十亿美元建超级工厂。之前的操作模式,我们很多原材料是在日本加工完之后再运到美国,一方面成本很高,另外一方面周期比较长。现在通过超级工厂,我们把整个供应链整合在一起,在成本上会节约,在时间上也会缩短。未来,随着Model 3的上市,我们完全有信心,让新能源汽车飞入平民百姓家。
       此外,特斯拉开放了专利,特斯拉总部曾有一面墙,叫“专利墙”,这个墙上贴着特斯拉获得的所有专利。今年六月份的时候墙推倒了,墙上面写着“从今天开始我们所有的专利向全世界开放”,它不仅仅是我们的专属,特斯拉把它开放给所有人——所有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企业或者个人。
       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我个人认为有两个重要因素。第一是汽车本身的技术提升,包括电池技术和电池管理等技术。第二是如何让充电设施足够普及,消费者如果在家里不方便充电的时候,他在路上一样的无忧无虑,随心驾驶。我们今年非常大力推动了充电设施的发展,在2014年一年里,特斯拉在全国60多个城市里已经有700个目的地充电桩,在全国20个城市里有将近40个超级充电站。2015年,特斯拉将继续与各界合作伙伴一起致力于充电设施的发展,也希望我们共同为新能源汽车走进大时代尽一份力。
       在这里特别感谢一下特斯拉的车主,他们可以说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很强。我们成都店长曾讲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成都服务中心启动之前,成都车主在试完车之后就直接在路边下了单,这是大家对Model S的认同。在此,我们邀请各位与我们一起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帮助中国更早进入新能源汽车的大时代。
       《北汽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设与规划》
       张勇 先生 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

       谢谢主办单位提供这样一个机会给大家做一个交流,我今天汇报的名字是产业体系的建设和规划,应该说从2014年的3月份开始,我们北汽新能源筹建公司,5月8日成立了这样一个城市挂牌的公司,到现在为止今天已经得到了正式的签订合同的定单将近7000台,实际数字是6985台,北京市5100台,外地城市接近2000,其中7000台里面今年能够交车的,我们的产能极其有限,今年是5100台上牌,其中私人市场占了2800台。
       我说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呢,第一,纯电动汽车只能在公共领域推广,这个观点我认为是不成立的,只要产品足够的有竞争力,在私人市场也可以打开局面。第二,我们现在不需要在座的专家和业内人士给某一个技术路线下一个定论,让市场来选择,纯电动好还是插电式混动好,实际是没有必要的。换句话说豪华车市场,奥迪以上市场的规模在中国2000多万辆也是微乎其微的市场,但是我们说豪华市场就不应该做吗?有一些观点我觉得很奇怪。这是我在会议之前给大家交换一个个人的看法。
       北汽发展新能源汽车从我们徐和谊董事长开始,他认为这是一个产业的机会,12月16日两款车上市,董事长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的观点代表了集团的观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的机会,或者说是唯一的机会。从北汽集团内部来讲,作为战略业务来考虑,各种资源的投入是很多的。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不仅是一个制造业,是一个生态链,更是一个服务业。更加需要关注用户的体验和互联网思维,我们想中国做燃油车这样的一些方法,策略和模式做新能源汽车会发现永远会走在别人的后面,因为我们已经和世界级的先进企业差别蛮大的,我们在进步别人也在进步,新能源汽车领域是一个蓝海,是一个空白,完全的可以走一些不同的路径。
       第一,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制造业+服务业的体系,消费者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制造一些比较便捷使用的,放心使用的环境,我们在产品的生命周期的触点服务体系进行了一些设计,包括正在筹建的全球不敢说,全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客户的服务中心,应该在明年上半年就做起来了。从客户的关注,了解,咨询,体验,一直到最后的售后服务和增值服务,进行了全系列的产业链的设计,在我们未来的营销公司,一定是一个服务公司,未来的某一天的时候,我们会把营销公司改变为服务公司。
       第二,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想做好,需要更加关注用户体验,要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在北京从6月5日开始,做了“卫蓝先锋”的行动,8约束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1元体验的行动,目前接近30万人次的,实际是相当于免费的体验,1块钱一天,全国11城市投放的车辆不多,因为今年的产能有限,投了400来台车,有接近30万人次的体验,消费者愿意体验这种新的方式,让消费者关注和了解新能源电动车,不仅是为北汽做宣传,更是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的电动车行业进行推广。我们发动短信,微信,电话咨询的时候我们告诉他们我们在国内现在可以选择的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车有哪一些,把产品的性能和参数告诉消费者。我们在30万人次的体验中,现在经过了我们的介绍,最终能不能购买我不知道,接近800来个用户,最终宣传了其他的品牌购买了车辆。我认为我们做得值,现在学习更多的企业来参与,做一些消费者的教育工作。包括呼吁在座的媒体,不要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泼更多的冷水,现在看到很多的媒体,包括网络媒体,确确实实存在着这些问题,但是我们要更多的看到进步和发展,不能现在拿一个一两岁的孩子和30岁的壮汉比体格,比体能。
       我们对产业的理解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轻资产和资源整合,我们更加关注产品的研发,产品的营销和服务,在中间的生产制造环节现在有一些体系内的,北汽集团内部的一些工厂,我们可以实现一些代工,未来的设计模式是高端车,可能会新起一个品牌,也许是和特斯拉的金俊女士刚才提到的这种车一样的,这种档次竞争的是一个全新的品牌,这个车辆未来一定初步选择是在江苏的常州,要做一个高端车的生产基地。
       在北汽股份,借用北汽标识的产品,完全可以实现兄弟企业的产品资源的整合利用,往下一些作为一些小一点的车,我们定义小一点的车不是价格便宜,我们一定不会做价格像现在一些企业做的那种车,我们做的是精品小车的概念,也许会在北京的工厂生产,也许会在山东的工厂生产。也就是说我们未来的产能规划在2020年二三十万辆,也许新能源汽车股份公司自己制造的就是10万,剩下的10万是交给兄弟企业来做。
       资源整合方面不排除和社会,全球范围内的先进企业合资合作,目前也是这样做的,第一个是在电池电机方面和国外的一些比较好的先进企业,比如韩国的SK集团,合资生产电池,目前已经投产,今年有八九百台车已经投入运营。第二和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合资生产的驱动电机,合资公司已经成立了,工厂和产能,产品的规划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在美国硅谷有一家公司,我们是作为第一大股东,借用全球的研发资源,对我们的产品技术,质量和产品的品牌方面做更多的优化和提升。
       这是产业链的上游,产业链的下游和中国目前排名第二的庞大集团成立了京津冀地区公司,扩展京津冀地区的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目前看渠道的发展,市场的推广,以及售后服务还是比较理想的。我们还在和分时租赁领域和富士康成立租赁公司,昨天已经在科技部挂牌,在私人领域正在布局,先在北京,未来在杭州,上海,明年分时租赁会做到5000辆甚至是更多一些。
       充电服务领域城市成立了充电事业部,现在营销公司下面,我们将在2015年是大规模的进入工况服务领域的充电设施建设。我们欢迎社会各界有资源,有能力的企业,有意愿,有志向开拓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特别是售后服务领域的,价值链下游的企业与我们一起开拓最蓝海的这块,也就是充电设施建设难的问题。12月16日EV200电动车发布的现场,在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十城市同时开展了体验中心的运营,在所有的趁势,凡是进入市场的区域,都为消费者免费的提供充电服务的设施和建设,我来给你建,给你协调物业,你没有车位我找一个车位来充电。新能源汽车销售不仅是卖一辆车,是提供一个解决方案,一个绿色出行的解决方案。使消费者使用其他没有顾虑,我想通过这一系列的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的充电设施的解决方案一系列的措施,我们会在明年,乃至后年取得更多的一些成绩,希望能够做得更好一些。
       最后,我给大家报告一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真的是刚刚开始,比较稚嫩,实际业务拓展的过程中真的是非常的艰难,有的时候觉得头破血流,感觉做得很吃力,比燃油车吃力太多了,卖一辆车要和物业公司,电网公司沟通,要和消费者做很多的解释工作,和后台,横向的纵向的部门都要进行沟通。但是虽然难,我们一定会花更大的力气把这个事情做好。我认为需要各级政府和行业内的各个企业做好这块蓝海市场。现在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产业,需要大家共同的呵护,培育,谢谢大家。
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电动网CEO庞义成先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第三研究室主任王金照先生;上汽乘用车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先生;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金俊女士;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勇先生;宝马集团大中华区电动汽车发展业务拓展部顾玉女士;东风日产启辰事业部电动车营销总监徐小归先生
庞义成:很高兴能够和这么多优秀的业内的精英在这个台上讨论问题。刚才在上台之前,我在微信群里和几位简单的沟通了我们的想法,因为只有40分钟,我希望能够讲点干货给大家听。我们就设计了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此前跟各位分享。这场的主题,我就想定义为展望。展望什么呢?展望2015,因为现在已经到了2014年的年末了,刚才王秉刚主任已经为大家总结了2014年的总体成绩,应该说不错,到11月份累积5万多,全年6万没有问题,同比增长好几倍。在中国过去的几年的发展历史上应该是增速最高的一年。2015年会怎样?这是一个迫在眉睫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2015年的市场规模,为什么?您的企业为此做好了哪些产品准备,我们先从最远端说起。东风日产的徐总。
徐小归:2015年我们想市场环境肯定比2014年会更进一步,一个是体现在整个的市场,包括普通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概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的进一步的深入和深化,包括国家在政策的支持力度上,2015年是所谓的完成目标的大限,国家的政策压力,政策支持会向更具体的方向,更务实的方向落实更多的政策出来,这是大环境上。我们很欣喜的看到很多的企业在不断的向新能源汽车,向电动车领域推出新的产品,这个产品本身进一步的提升,应该能够对2015年整个市场规模的推广带来非常好的推动。
主持人:您说2015年认为市场规模会达到什么规模?东风日产有哪些产品投入市场?
徐小归:2015年肯定比2014年要好,个人的预估很难用数字判断,今年的基础上两到三倍都是可能的。东风日产在2014年的9月份推出的启辰辰风产品,前期有很多的示范运营的工作,是一款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产品,同兄弟平台的产品,聆风在全世界销售超过15万辆,这款产品在服务方面结合2014年的实际,2015年会有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决策出来。
主持人:2015年主打的产品是启辰晨风?
徐小归:是的。
顾玉:如果要我们谈一谈2015年的期望,首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回到消费者期待是什么样的新能源的产品,消费者期待的是什么样的产品?首先我们理解,消费者期待的是一个好的新能源的产品,能给他带来非常美好感受的产品,要舒适的,有动力性的,外形酷的,要绿色的可持续性的,我认为这个首先是消费者对于新能源产品的一个总的诉求。我想宝马这块正好有这样的高端的产品,宝马的i品牌是2014您9月底上市的,i的子品牌下面有i3和i8两款产品,i3是纯电动车,i8是插电混合动力的跑车,时速可以达到250公里。
这两款车,我们想说的是不仅是这个车是绿色的,环保的,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而且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这个产品都是绿色的,可持续性的。就拿i3和i8使用的材料,碳纤维的混合材料来说,这个材料用的是可再生的材料,是美国工厂生产。工厂全部都是水发电的,i3i8整车的生产是德国的莱比锡工厂,目前莱比锡工厂全部是用电能发电的,工厂的二氧化碳了的排放达到了0,没有排放。来到了这个产品上,i3纯电动车没有排放,零排放。可以看到这样的产品,有非常绚和酷的外表,同时可以给客户带来非常美好的享受,另外又是绿色环保的,我们想就这样的产品,我相信是一个客户非常喜欢的,而且是面向未来的产品。除了i3,i8,2015年初,就是下个月的月中会发布宝马5系插电混合动力车,预计销量也是非常高的。
消费者除了对于产品有这样高的诉求,消费者希望有非常好的服务的基础设施的服务,也就是说有一个很好的充电设施。
主持人:刚才说了i3,i8,5系的插电混合动力是宝马明年的三个主要类型,2015年的总体市场规模预判有多少?
顾玉:目前还做这样的规划的阶段,相信相对于2014年,相比销量会有大幅度的增加。这是毫无疑问的。
主持人:宝马的电动系列?
顾玉:是宝马的。
主持人:全国的市场增幅有判断吗?
顾玉:全国的增幅,刚才看到了,去年这块是不到2万台,今年预计将会达到6万台,预计明年,2015年的增幅相对于2013年到2014年应该是保持这样的速度的。
主持人:保持三倍以上的增速。下面请任总。
任勇:整干货,主要是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目前最大的瓶颈,推广的瓶颈,我个人认为排第一的应该是充电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目前来看。因为基础设施不普及,会带来用户对车的续时历程的不同要求,有的要求是两三百公里,乃至四五百公里,如果充电设施普及的话这些都不存在,跟手机一样,每天充电有什么问题呢,我们还需要买一个续航能力一周以上的手机吗?不需要的。
第二,我认为大家作为整车企业来讲,我们的义务是什么?我们就是要提供新能源产品,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我认为主要的要素,就是车,新能源汽车,这个新能源汽车的车一定要做好,不能讲新能源的概念,长安在这几年,长安今天在交流,长安步入新能源领域最早,2001年,为什么近两年我们没有新能源的产品出来,这两年我们主要是在练内功,我们在打造,或者是在期望打造新能源的经典产品,我们这个经典产品,类似的经典将在这个月底完成开发,下个月将发布。这个车我可以这样讲,只是仅仅在试验阶段,可靠性的试验阶段就进行了四轮的可靠性道路试验,而且这个可靠性道路试验不仅是按照国标的标准完成的,是严格的按照传统的汽车的要求,说白了是国外的试验规范进行了三轮,而且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所以说我们在这里,在这个月底推出这款产品的期望值很高。
建立在长安传统车基础上,现在量最大的一款车型,逸动纯电动,2015年发布,价格还没有公布,续航里程160公里。
主持人:这是做了一个广告了,市场预估多少?全国的市场总量?
任勇:我认为全国情况差不多,应该是10万到20万。
庞义成:如何看待2015年的市场规模、您的企业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金俊:市场总量比较难量化,但我们对2015年的市场非常看好。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外乎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是来自汽车生产厂商本身的技术进步。从特斯拉汽车公司2003年正式成立一直到今天,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技术的演变过程,我们在2006年推出第一款电动跑车Roadster,当时由于技术原因致使产品价格过高,没有实现大规模生产。但是到2012年,特斯拉推出Model S时,产品价格已变成了当时的一半,随着每一年技术的变化,我们完全有信心能够让电动车价格更低,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拥有。
今天早上,我们在来参加这个会议之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先生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博文,今天,特斯拉将能够实现电池包的更换,在你不能够充电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更换电池包,更换时间比加油的时间还要短,只要三分钟。技术的进步让一切从前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所以,我相信到2015年会有更多好的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充电设施建设牵扯到政府的政策,中国政府已做出减排的承诺,我相信各政府部门在这方面将推出更多举措。如何让电动车充电问题不再是问题,就像手机一样,到家里就可以充电,第二天早上走的时候你的车永远是处在满格的状态。
特斯拉在2015年将有两款车上市,第一个是Model S P85D,它是Model S的加强版。第二款车是Model X,会在力量、速度和用户体验上有更好的提升。因此,对于特斯拉来讲,2015年将会是一个丰收年。特斯拉在价格上与其他进口汽车非常不同,特斯拉坚持全球同价,我们在中国销售的车辆价格与美国完全相同,只是加了必不可少的运费和税费,如果有一天美国调整了Model S的价格,中国一定也会往下调。
朱军:预测这个明年的量,对我来说是太难了,现场很多老总都是做销售的,我是做技术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很难说,但是也许不会像刚才说的7倍,20倍的增长,两三倍应该是有的,很多消费者都想买插电的车,刚才张总讲了明年的预测,已经有的定单,我们明年光集体,大客户要的定单已经超过1万辆了,预测这个量很难。加上宝马和特斯拉进来都是刚刚开始卖,这个增长可能很多,也可能很少,很难说得清楚。
主持人:只可能更多,不可能更少。
朱军:是的。
主持人:不可能还是今年的几千台。
朱军:对我们来说,明年还会继续的在市场上卖的产品还是这些,明年上半年会做提升,把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性能再升级,油耗从2.3升降到1.8升,把加速性再提升一点,续时历程再提升一点,成本还是一样的,价格还是一样的,国家的补贴据说稍微会退波,企业没有太大的感觉,对消费者可能有一定的影响。这个量已经说过了,明年的六七月份会爬坡到一个月1200到1400辆,整年是10000辆,电动车还是1000辆的量级,主要对我们来说,是要做消费者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接受的纯电动车,我们今年已经开始立项,刚才讲的特斯拉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彭先生的分析,电动车要买,要么是很低端的,要么是很高端的,我们想在上海这个地方还是往高端走,开发需要蛮长的时间,问明年,确实很难有很大改观。
主持人:刚才几位企业界的朋友分享了他们对明年市场的看法,我稍微做一个小结,大家基本上认为明年的市场会有一个可观的增长,增速不会低于2014年的同比增速,如果是三倍左右的增速,预估明年市场的容量是15-20万台之间。相比之下任总保守一些,认为是10万台到20万台,都有可能。产品上讲,除了今年已经投放的产品,明年还有一系列的产品出现,刚才金总谈到的特斯拉的ModeSP85D,逸动的纯电动,宝马5的插电混合动力等一系列的新产品,甚至也包含了一些产品的升级版,荣威550的插电升级版。明年上半年要推出的产品,不仅是在座的各位,包括台下的企业,以及没有到场的企业推出的产品,我们推及明年6月底之前大概有30款产品投放市场的计划,包括升级版。刚才金俊女士说到了明年市场上升的原因时说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会让整个市场的价值链上移,然后会扩大市场的外延,我们是同意的。
第二个问题就很重要的提出来了,各位都是做企业的,我知道你们在卖产品,在面向消费者卖产品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困难,或者是障碍,还需要政策的支持,坐我身边的王先生,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能不能请您谈一下下一步政策的支持重点,您个人认为应该从哪里开始,2014年政策已经取得很大进步的情况下,2015年政策推动的着力点应该是从哪里展开?
王金照:我不是长期做汽车公司的研究人员,主要是从能源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我觉得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现在谈技术路线的选择,不论是讲纯电动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大家讲的时候出发点不太一样,有两个出发点,一个是从替代能源的高度,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讲。另外一个出发点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讲,如果有两种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推导出来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如果从能源环境的角度考虑,插电混合动力分享度会更好一些,如果是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讲,真正的电动汽车的角度出现是一种革命,因为政策的出发点不一样,如果从能源的角度讲,支持技术创新是一套政策,怎么样引导早期消费,怎么样解决规模经济,成本的问题,能源的角度来说,未来的政策是通过油价把问题给予解决,通过油价推动,究竟让消费者去选择用纯电动还是用混合动力,我就是从能源的角度谈,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讲我不是这个方面的,很难讲太多。
主持人:说到油价,大家关注到最近全球的油价在狂跌,国内出了一个政策,最近也被网友广泛的批评,推出了燃油附加税,如果这个政策是一个孤立政策的话大家可能不会理解,如果联系起来想,增加燃油税的同时取消了电动车的购置税和各种税费,就是跟电动车相关的税费,把扶持的方向就体现出来了。请各企业的代表谈一下,站在你的立场上,你认为下一步政策支持的重点,希望的重点在哪里?
徐小归:刚才前面也提到了,首先应该把补贴的机制,刚才讲的国家从不管是创新的技术,还是从节约能源,能源替换的角度讲要体现对电动车的支持,补贴政策应该是长线的,而且是持续的,这点应该是在税收方面固定的机制,哪怕征收碳排放税,其他的税,这点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不是今天想到这一招就使出来,明天又想到什么又使出来,这样企业会无所适从。
第二,国家的大方向应该有统一的步骤和安排,包括补贴退出的时候,中央的补贴出来地方城市配套的应该出来,不应该是一个城市,地方补贴就要这样用,那个地方补贴就要那样用,给地方城市太多选择权的时候,往往会偏向保护地方的企业,对整个市场的开放和电动车的市场推广是非常不利的,尽管现在时间过去一大半,我们的推广目标不高,尽管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还有很多的地方城市,地方补贴细则根本没有出台。需要国家有统一的部署和安排。
第三,落实到现实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是纯电动汽车要推广私人客户非一大的障碍,包括了我怎么样进小区,包括电网公司的协调,刚才北汽的张总讲我不是卖一台车,而是卖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对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感同身受的。需要国家在更多的层面给予政策支持,这样的环境里面汽车企业往往处于弱势。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我没有听懂,给地方太多的选择?
徐小归:地方补贴政策的出台,就规定2015年1月1日之前必须要出台,出台的内容就是这么几条,应该是固定的模式,比如有的城市就说在我本地的企业,进入你的城市的时候,你的城市要给我相对应的补贴,我才能让你当地的企业产品在我这里有补贴。对增的互换体现了小家子气,在设置地方的障碍。
顾玉:首先我们看到政府在今年推出的新能源政策是最密集的,到目前为止。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包括中央的补贴政策,地方目前有几十个城市和城市群,都有自己的地方的补贴政策,还有免除购置税,在限牌照的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对新能源牌照的优惠政策,这些对整个的国家新能源的发展确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看到销量的大幅度增长。
从企业来讲,看到明年和以后的几年看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来讲,私人充电来讲企业可以为客户负责,宝马任何一个买i3,i8的客户,我们免费送给客户充电墙盒,基础安装的费用,这样解决了客户基本地焦虑,或者说忧虑,后顾之忧,在家里是完全可以充电的。如果要在城市中行驶,像北京这样大的城市,如果没有一个已经形成的公共的充电基础设施,还是有一些担忧的,有一些焦虑的。现在我们企业从宝马这块的话,已经开始了和这些能源的企业,比如电网,房地产开发商,物业公司,我们都在谈这种合作共赢的模式,同时,我们也确实期待着政府能有更多的政策出台,只有公共充电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起来,新能源的发展才能真正的高速发展。
主持人:您说得非常好,希望政府出台的关于基础设施的具体政策是什么?有具体的期望吗?
顾玉:比如说对物业公司的一些条例。
主持人:要求物业公司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建充电桩,或者配合建充电桩。
顾玉:管理的条例相应的是这样的。
任勇:第一点是顾总谈的,充电设施方面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针对基础设施补贴的细则的落地,其中包括了基础设施运营商怎么运营,现在主要是汽车企业在卖车的时候送桩,然后来协调一系列的事情,这块补贴也不明确。
第二点是针对如何来打破地方保护,这些细则我认为也不明确,第三点是希望政府能够出台一些针对电池安全方面的一些研究性的课题,现在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在爆发式的增长,在这个增长过程当中,我们不能忽略电池的安全,各家企业都开足马力在什么,在应用高能量比的电池。电池安全如何,好像又移出了我们的视野范围,我们认为这是可怕的,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一定要重视电池安全。
庞义成:站在你的立场上,你认为下一步政策支持的重点在哪里?
金俊:主要是两点,首先在政策上,各个地方政府对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都做了非常大的推动。举个例子,特斯拉目前在上海、杭州、西安、广州都已拿到新能源的牌照,在西安可以走公交车道、可以免限行,这些对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都非常有利。要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除了电池的安全性、续航的增加等技术进步外,充电问题特别是在家里充电一定要足够方便。这就需要政府提供支持用户安装家用充电桩的政策,具体落实的时候,尤其到小区物业环节,他们如何去配合,我们希望政府在这方面有一些更加有利的措施,能够使小区物业提供支持,让我们的业主愿意购买电动车。
第二,对特斯拉来讲,更多的是我们怎么样在中国把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做大。我们与在座的各位面临的挑战都是一样的,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型市场,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消费者需要了解它,需要有更多的培育,同时基础设施有一个更完善的发展。希望中央政府对纯进口电动车也有一些政策的支持,能够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新能源汽车大时代的潮流中来。
庞义成:现在特斯拉进口关税不收燃油税?
金俊:没有的。
庞义成:你们希望政府进一步开放政策,是不是指像在上海、杭州这样的城市的政策。
金俊:很多政策是由各个地方政府来制定和实施的,我们希望在中央政府这个层面也多出台一些更开放性的政策。 朱军:应该说自从国家把新能源汽车作用国家战略来研究推广,一系列的政策虽然前后的过程中有一些不连贯,但是应该说推出来的现有的政策在全世界范围内我认为是很给力的,还指望政府再给多大的金钱上面的,我觉得我们应该为国家做贡献,这个政策应该持续稳定,这个是希望的。上次马凯副总理说到2020年之前,不会有大的反复变动,会稳定,2020年会退出,我觉得这个蛮好的。刚才讲基础设施的建设确实是妨碍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这个事情厂家是很难的,张总说要一家一户的帮人家建桩,我不知道你怎么说服物业的,我们碰到很多物业就是不同意,现在我们的客户在上海买了车,要物业同意盖章显示能够充电了,才能拿上补贴。北京市听说有一个必须的式样,上海还没有出,我们希望不要让企业去跑了,不要让各地方的,国家能否有统一的东西。应该说中国的电网到处都是,比加油站要普及得多,问题就是这个电用不上,这个问题国家政策上,不一定是政策,国家应该做这个事情。
第二,现在跟宝马,特斯拉相比,我们新能源车的性能上还是有差距的,这个需要有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打算,我也不觉得我们希望明年,后年,每年几倍的速度增长,增长高了也没有什么意思,我认为应该在技术上,三五年,十年,能不能赶上,这是需要花大钱的,我们外形是传统车,光动力系统工程的开发花11.8亿,产业链上的新电池,上汽做EDU,联合电池等零部件供应商的投入,20亿,30多亿,我现在卖了几辆车,要说国家再要多一点也没有补贴完我所有损失,我们是为了蓝海战略,未来市场的发展,在新能源的真正高性能的,高度安全的,高度可靠的产品的开发当中,企业的投入,国家能不能有一些,不是搞一个创新工程,给5千万,给1亿,没有用的,这些方面国家能否有一些办法,把大家赶到一起来搞也不现实,大家都是竞争对手怎么可能搞得起来?
王金照:我想大家很关注基础设施的问题,很多人聚焦在电网,电网肯定是欢迎电动汽车的发展的,因为这是新增业务,把以前油公司的业务转到电力公司肯定是欢迎的,无非是想在整个产业链里面占多大的比例,以前是做电池,现在要往回收了,从电网公司本身来讲,肯定是支持业务的,无非是下一步的充电业务要放开。第一是应该欢迎这个事的,第二业务是聚焦在从大网上下来,这是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大家遇到一些电源接入的问题,电源体制改革有很多地方需要改,有一个地方是共识的,推进售电的分开,对将来的充电有很大的好处。
第三,这是短期来讲的,从中期来讲大家要关注一个问题,电动汽车的接入会对电网产生很大的冲击,电动汽车不是几十千瓦装机,渗透率提高以后必须要和电网的估架配合,充电设施,管理运营的模式和电力发展,电网的构架,运营模式要匹配,不然会对电网造成影响的。
主持人:几位谈到了政策期望的时候,大概涉及到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普遍而言希望政策有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李克强和马凯副总理都表态了,政策会到2020年不会变,会有逐渐退坡的过程。第二是希望基础设施方面加强政策倾斜,大家一致共识的,是否可以出台物业公司的章程条例,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金总提到对物业公司出激励措施,使他们更有积极性,还有建设和运营补贴的问题,细则如何出台。第三是提到打破垄断的问题,我理解两个层面的,第一层面是国民待遇的问题,金总比较关心的,外资品牌进入中国能否获得国民待遇,如果不给国民待遇是否也是一种垄断,许总和任总关心的,我们广州的车到别的地方去能不能拿到补贴,两层意思。
近期我参加了五部委内部的座谈会,五部委领导都谈到了关于政策出台的问题,2014年是出台政策的密集期,2015年上半年更是密集的时间段,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的上半年,会有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五部委的政策出台,从我们了解多的情况看,这些政策非常符合各位朋友刚才谈到的方向。包括垄断,长期预期,加强基础设施等方面,应该说中央部委,从国务院开始的部委,对问题的把握是非常准的,而且我个人认为,朱总已经提到了,现在的力度也很大,投入的力度很大,后面还会继续加大。我相信你们关心的问题会在2014年底,2015年上半年会有非常值得欣慰的信息传递出来。
希望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什么样的品牌形象,用一句话说一下。
徐小归:我们汽车品牌是自主品牌,同时我们的志向是做中国第一文明车,这个品牌的影响下我们提出精彩生活,触手可及,落实到电动车上希望把最成熟的,同时也是性价比最高的一款产品,以客户能够接受的价格,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电动车,享受到新兴科技。同时能够通过电动车以车的使用丰富移动生活。
主持人:您希望消费者记住你的品牌,记住哪句话,记住哪个词?
徐小归:精彩生活触手可及。
顾玉:希望客户记住,BMW之悦,喜悦的悦。
任勇:真正的电动车。
金俊:极致的驾驶体验、高科技、环保。
朱军:我还是用工程的语言来说,安全可靠,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车。
主持人:时间的关系我们必须做一个总结,谈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2015年的市场规模,第二个问题是下一步政策的支持的重点在哪里,第三个问题是各位企业希望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什么样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希望以什么样的形象想起你。三个问题。总体来说2015年各位企业代表,包括王主任,都保持了积极乐观的态度,2015年认为会有快速的,或者是最起码保持匀速的高速的增长,三倍左右的增长。
政策环境的支持下企业会有一系列的产品推出,我相信市场端的行为会更加精彩,大家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自己的品牌口号,我相信这个口号之下会有一系列非常精彩,非常生动的动作会展开。让我们共同期待2015年市场的到来,期待在座的企业,以及台下的企业和媒体的朋友们,在这个市场中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祝愿大家取得好成绩,谢谢大家。
从左至右依次为:汽车头条APP张耀东先生;普华永道思略特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彭波先生;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唐琳先生;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张勇先生;经济观察报汽车部主编杨小林先生;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关部部长刘鹏先生
张耀东:上一场论坛是干货的论坛,分享了很多的东西,上一场的主题是展望,这一场来点实的,更务实,“破局”。今天的主题是争鸣大时代,共谋新能源,争鸣的已经讲了很多,后续的几年怎么能够把在座很多人心怡的电动车普及到老百姓的身边。
很简单的两个话题,第一个是说我们是两方面的破局,政策概念上一场已经说了很多,在座的企业认为技术和市场营销怎么破局。刚才应该问一下特斯拉的金总,这场大部分是最近刚刚涌现出的新的电动车的品牌比较多,我们现在技术上拥有多大的信心进行挑战。丰田在特斯拉之前,即使是有了特斯拉,丰田也是技术的标杆,丰田有没有更快的电动车的技术要推出?更快让电动车进入家庭?
刘鹏:可以说对于我们来讲,刚才说的破局的钥匙我们认为就是混动,是兼顾了现在又通向未来新能源道路上的核心的技术,用混动把新能源盘活,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丰田,因为推广普及混合动力,全球累计700多万辆,有这样的技术积累,丰田的轻燃料电池车可以做的首家40万,里面的电池继电器,产业化是从混合动力里面积累的,更主要的不光是销量的问题,培养了很多的大批量生产这种新能源技术的生产管理技术,以及有实实在在的大批量的市场反馈,是顾客的市场反馈,如果用这条路走的话,我们认为离未来的普及新能源技术,应该是近路,或者说可能更容易通向未来,而并不是说有什么,我要考虑到顾客需要什么。包括刚才大家都讲到的,我今天特别有感触的,纯电动车卖的是解决方案,还要基础设施的配套,还有充电里程,解决电池的问题,还需要顾客使用感受改变的问题,课题很多。我今天的感受就是我们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要问我什么时候最快,今年有什么电动车,我们推广混合动力是通向电动车的非常关键的一步。
杨小林:刚才一方面是说技术上,应该尽可能的切合当下的需求,而不是盲目的,现在做得太高,离普通的老百姓需求太远,电动车有的比较务实一点,有的要求高性能,有的是大众化的,一定是朝着大众化的目标,包括北汽和上汽是最主流的人群。我自己感觉在这块应该是纯电动和插电混合不能偏废的,两块,一个是要瞄准未来,一个是要立足当下。尤其是在插电混动这块,综合本土企业,王秉刚老师讲得很好,量产得太少了,这个需求还是挺多的,但是没有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这说明了我们企业做的还不够。包括丰田,还是可以把这个东西再以你们的资力和力度更加开放,做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其他的企业共享这个技术,把这个技术所有的车型参与进来,把这个市场共同做大。我是这样的心态,这个说法有点局外的感觉,这是我的观点。
主持人:我们特别关心张总在硅谷新的技术研发的东西,有没有快速的追赶,超越特斯拉技术的方式?
张勇:因为我不是技术干部,我只能就我的个人观点谈一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仅是一个三电的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混动耦合的技术,还有真车的技术,底盘的技术也不能偏废。北汽通过成立独立的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工程院,人数由今年初的两三个人,到明年的八百人左右。从资源的投入来讲,两三年之内,大概是投30亿到40亿,我们也不是封闭起来自己搞的,联合全球的先进的企业,做一些整合,最终的核心技术还是产权的,美国硅谷的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我们希望人力的投入,全球资源的匹配,争取三到五年内做到全国领先,甚至是全球一流的技术企业。
主持人:电动是三电技术和整台平台技术的结合,比亚迪戴姆勒项目目标是想做这方面的,讲一下您的想法。
唐琳:我们的产品是集中了比亚迪更多的优势资源做出来的,比亚迪在电池技术连接方面,电池设计和品质方面的技术,这个产品投入了30多亿拿出来的,目前是一个纯电动的产品,我们对这个产品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前面的同行提到了混动,插电式的,我们的产品是纯电的,现在从行业来看,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终是要用市场的手段检验产品,更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主持人:客观的讲一下您了解的情况,国内的电动车技术和国际的电动车技术的差距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快速的追赶?
彭波:应该在一年多前,成为做过一个合资品牌的电动车,一个外资品牌和国内的品牌电动车的车辆对比,发现差距还是很大的,不仅体现在操控方面,内饰,包括外观,看一些设计,差距还是很大的。进行了对比之后还是蛮担心中国的电动车是不是能够借着这个机会弯道超车。开始在台下和任总有交流,张总也提到电动车一定还是一个车,我们的底盘的技术,内饰的设计,外观的设计是否吸引消费者,目前这些方面的做功还有很大的差距。
消费者还关注一个问题,保值率是怎样的,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管是第一次购买车,还有把车卖出去的时候还值多少钱,就需要工艺,技术,电动车还是一个车,消费者关注的因素要考虑进去,厂家需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彭总说得很婉转,总的来说就是自主品牌的技术还有提升的空间。技术的方面我们不好说太多,就说一下市场的层面怎样快速的破局,让电动车真的进来。刘总刚才讲混合动力,我知道你们有一系列的计划,市场方面,您认为中国进入电动车的市场,今天的话题锁紧一点,在座的很多是纯电的,纯电和插电的市场临界点和拐点在哪?
刘鹏:以前说混合动力大家说是过渡技术,但是我们自己没有弄清楚要过渡多久,如果一年卖50万辆车的话,和在整个的汽车市场里面的占比到底是多大,是不是一个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各种各样的技术百家争鸣,是在一个时代里共同存在的这样一个,我认为会直截了当的回答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拐点,翻过这一篇是哪一天,可能是汽油没有的那一天。如果是大批量的市场的需求,消费者的意识提升,可以说是非常快速的增长。问题就是拐点我实在是不太好回答。我认为应该是再一个时间里面,应该是共存的,共存的过程当中,如果市场,我们会推出纯电的产品,混合动力,插电混合动力,让消费者更接受哪一个,让消费者自己选择。可能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是各种各样的技术,同步共同存在的。这是我对您问题的回答。
张耀东:以您的个人建议,车企应该做什么东西,能够让消费者离电动车更近一点?
杨小林:最直接的办法是让消费者体验到车,了解这个产品,我们车企在新能源电动车的推广道路还是任重道远的,大多数的了解和认可是初级的阶段。前几天我一个同事很高兴的听说新能源论坛要来看看,就说我过几天要买北汽新能源的车,问我能不能要到一个比较优惠的价格,北京,上海,一线的城市,比较高学历的,对电动车了解比较多的已经初步接受电动车的概念,载着自己的家人出行,从心底里认可这个东西,说明我们在这些城市做得很到位的,但是离开北上广,限购的城市,其他的城市主流人群会选择十万内的传统汽油车,也不会产生很物业沟通这样的麻烦,如果车企在一线特殊的城市首先把概念推广好,把理念普及好,对消费者来说,未来的电动车在深入到三四线城市是很好的基础,这个工作还是有必要做得更扎实一些。
主持人:刚才听张总演讲的时候有很多的方式,包括分时租赁,今年北汽的新能源销售业绩发展最快的。
张勇:我们在实际的市场推广过程中,现在推广新能源车有几个障碍,第一个障碍是企业的本身,因为你的产品和传统的燃油车相比,价格是高的。
第二,新能源车无论是插电也好,还是纯电动也好,纯电力里程消费是疑虑的。第三还有充电的问题,售后服务,安全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反映到一个问题,在市场推广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要放大到整个的汽车市场,我们一定要在整个市场里面找细分市场,我相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甚至是十年之内,都不可能完全的取代燃油车,从目前的技术的发展以及建设方面,一定能从大的方面找到细分的市场,销售顾虑的价格问题,一般的电动车是燃油车的两倍,甚至是更多的价格,未来通过这几年的成本的摊销,技术的进步,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现在价格补贴之后基本上往下走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一天燃油车和电动车价差在1.2,甚至是基本相当的水平上,在有一些先行者的试用,通过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试用,引导消费,未来这个市场可能会迅速的爆发,不是我们想象的。举个例子就像感冒一样的,感冒第一个人到第二人,再从第二个人到第三个人就比较慢。从一百人到一万人,甚至是十万人,有一个引爆点,观念的问题,厂家的技术发展和成本控制的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未必正确,未来市场的引爆点应该是2016到2018年之间,中国市场老百姓的接受程度,2000年左右大规模的进入家庭!从100万辆到1000万辆曲线将是非常陡的,大家有跟风的心理,把消费者的痛点解决了,企业着重解决消费者痛定的问题,我相信可以得到迅速的普及,说一年做到1000或者500万辆,我认为比较难,100万辆这个时间不会久的,10万到100万辆,100万到1000万辆是另外的概念。
主持人:您认为后年会是比较大的扩张?
张勇:嗯。
唐琳:怎么快速的把产品推出去,体验是很重要的。让消费者真正的体验这个产品,认知这个产品,总体来看现在,2014年市场有6万台车,比2014年是3倍以上的增长,消费者的认知提高了很多,中国的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应该是最系统,最全面的,最接地气的系统性的政策,顶层设计到位了。
很多车企推出越来越多的新产品供消费者选择,我对市场的看法是非常乐观的。接下来要主动解决的问题,一个是政策的具体落地,因为现在不管是从国务院的层面,国家的层面,市里的层面都有很多的政策,刚才有的嘉宾提到物业不配合怎么办,北京已经有这方面的政策,物业不配合给物业减分,物业费要少收,政策已经很多了,政策怎么实施和落地,应该是接下来的重点。刚才王老师也提到了这点。 消费者自己本身的顾虑,充电的顾虑怎么解决,一方面把里程做长一些,每天开50公里,一周充两次电就可以了。充电怎么解决。我们认为更多的是家里充为主,如果客户家里没有车位,经济实力不够没有买车位怎么办?这样我们肯定是需要建更多的公用设施,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有一些商业模式需要参与进来,是不是可以晚上,或者是有专业的服务公司晚上把车取走,充电之后早上送回去,或者是上班的时候把车取走,下班的时候送回去。
汽车租赁的公司可能有一些事情可以做。2013年到2015年国家计划推广34万台,从2013年1月到2014年9月只完成了11%,在2014年的10月到2015年底15个月需要卖30万台车才能完成目标,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必须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并且把政策落实才能接近完成这个目标,里面可以看到政府的信心和决心,政府要下决心把这个目标达到,2015年往后,这个路会更平坦一些。
主持人:您见过很多的车企,您个人给车企支个招,因为有很多政策面的东西不是可以完全把控的,现有的条件下如何让电动车的破局的速度更快一点?
彭波:这里面要关注一下消费者的特点,张总提到现在的电动车插电的也好,纯电的也好,要走细分的市场,我看了身边买电动车的朋友都是家庭的第二辆车,不是第一辆车,对续航里程的要求不是那么差,真的全家出去跑远路的时候有第一辆车,更多的是在城市里面跑企业要回答一个问题,是否真的把车的续航里程越长越好,把成本和费用放在把内饰做好,配置更高一些,要抓住初期尝试电动车消费的特点,是家庭的第二辆车,营销可以往这方面走,产品的设计要往这方面走,要避免内饰特别的简单,很粗糙,配置比较低。如果说做50公里就是真正的是50公里,不要标150公里,续航里程只有80公里,成本方面,设计的重点应该往这方面考虑,目标市场针对家庭第二辆车。
主持人:抓住核心用户的核心痛点,时间的关系这场论坛就到这里,今天的主题叫大时代,这场和之前的嘉宾讲到目前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我相信目前已经进入新能源车的大时代,明年再搞就不是共谋新能源,而是共创,甚至是共享新能源,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谢谢。
主持人:抓住核心用户的核心痛点,时间的关系这场论坛就到这里,今天的主题叫大时代,这场和之前的嘉宾讲到目前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我相信目前已经进入新能源车的大时代,明年再搞就不是共谋新能源,而是共创,甚至是共享新能源,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谢谢。
经济观察网 www.eeo.com.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德路47号院甲11号 邮编:100011
电话:4001560066 传真:86-10-52271368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