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庆科:很荣幸跟大家分享社群营销的一个案例,开始之前,先说我对社群营销的感触,我做社群营销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做它之前,我是电商的从业背景。当时我也在思考,特别在去年的时候社群营销特别火,它为什么火呢?或者很多企业为什么会选择社群营销作为一个营销方式呢?后来我想了想,通过一个数据得到一个结论,在我们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候,在互联网场景越发碎片化的时候,社群营销是特别好的低成本获客的手段。这一年以来,到我现在分享这个案例的时候,我自己很清楚社群营销从15年以后呈一个降温的态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它能低成本获客,为什么会降温呢?想到了第二个问题,社群营销它的营销效率低下。我们看到很多社群营销的尝试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社群营销的营销效率,因为它方法论的问题所导致的吗?从我们这个项目的项目结果来看,好像不是这样的。这个数据我稍微解释一下,这是在项目第一阶段结束,大概今年5月份的一个销售成绩,大概经过了五个月的运营,它的销售额提高了十倍,前面这个是下单数,后面是实际成交数。我们就在思考,并不是说所有的社群营销它都会营销效率低下,为什么在很多场景里面我们会质疑社群营销效率呢?

说到营销效率,我们考虑三个因素,投入、产出还有一个时间轴,我要在多长时间里得到这样的产出,在我们国内很多的企业对这方面看的是非常重要的。像刚才分享的一个嘉宾说到营销,最后还是要销的,我们从这个角度去讨论营销效率的问题。这是我在案例分享之前说的一些感悟,后面这个案例过程中,我会围绕营销效率来给大家做一些分享。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项目背景,什么是环球漫游呢?我们出国旅行想上网,手机开通漫游蛮贵的,我们产生了一个服务,大概这么一个小设备,把这个小设备带在身上,手机就可以上网了,价格很便宜,这是我们出国上网很普遍的一种方式,这就是我们服务方的业务特点。目标很明显,虽然我们也是跟对方的运营部门、电商部门还有市场部门去合作,不管你的传播量有多大,你的用户粘性有多高,最后对我们的要求就是销售,我必须对销售负责,营销效率对我来说就是我的生命线了。

我们看一下我们的执行策略,说到社群营销,很好理解,这个方法论其实在很多场所我们都能看到。我简单解释一下,我们就把它概括为吸、维、筛、引,什么叫吸引关注呢?我用各种手段吸引消费者关注,吸引要变现,要维系这个关系,我是有商业目的的,我在维系关系过程中,要发掘出对我企业最有价值的用户,我们筛选品牌KOL,我需要引导这些KOL实现我的商业目的。第一,他可能二次分享,第二他可能成为我的客户,进行消费了,这是我的一个方法论。

从方法论到落地执行来看也很好理解,落地执行,我们选择切入点,人有可能是我们的消费者,客户或者潜在消费者,内容是我们要打造的一些核心的东西,包括我们的服务,在零售企业可能是商品,辅助体系可能是政策上的支持,系统上的支持。说到这里,暂停一下,刚才跳过了一页,我怎么搭建这些东西呢?怎么落地呢?我介绍一下这个产品的特点,你得先环球才能漫游。换句话说,每个消费者或者每个已有的消费者每年环球多少次呢?不好说,我的复购率很低。第二个,我每次出境旅游的时候,花费是很大的,这个产品本身的价值是什么呢?我们最便宜的一天租金四元、八元、十二元,第二他的功能很单一,就是上网,没有太多可以去发掘的内容,甚至不能像邦廸那样有很多的故事,没有,他就是上网,很单调。我们思考,我听过很多故事,低成本获客,七天零元,增粉12万,它的吸粉成本很低,但是它的营销效率怎么样呢?怎么转化呢?这个问题是非常严峻的,它制约了我们社群营销的很多手段。我必须研究这个企业只有的特点,来提高我们的营销效率。

第一个阶段的执行是大概五个月的时间,我没有办法展开讲,为了今天这次分享,我特别进行了浓缩。我把所有的核心要素浓缩为三个环节,待会儿每个环节准备一到两个小的场景来给大家解释。第一个,获取客户方面扬长避短,场景为王。环球漫游有一个优点,这个产品出境才能用,绝大部分用户在出境口岸去领取的,我们可以找到一万种营销方法,让他在这个场景的时候关注我们,自然关注的话,大概每天有1500人关注。我们没有把一些运营的思路带进去,因为我是电商出身的,我很重视运营,运营更多是对过程的管理。我们不能只是把二维码发下去而已,还要有配套的行政管理措施,对一线的业务员进行激励,扫码人数提高了250%,意味着95%的用户都会在使用这个设备前扫我的码。

第二个,运营手段方面,忍痛割爱,内容为王。我是做快销品的,做零售的,这是我的老东家做的一个活动,我特别羡慕这样的活动。在相应的费用支持下,我可以吸引大量的粉丝。水果同行,你是我的用户,我送你一个大大的优惠券,如果你帮我分享出去,我给你优惠券,很好的创意,很好的案例,很好的能够扩张,但是我们效率很低。假如我也送水果,或者我的消费者不会因为我送了一个水果就加我,第二,我的绝大部分消费者是非常宝贵的,因为我的业务属性很特别,每个粉丝几乎都是真实出境的用户。这群消费者的层次相对来说会高一些,我鼓励他做差旅和积赞这样的活动,不管于我品牌而言还是营销效率而言,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常规的一些营销办法,一些我们听到的耳熟能详的社群营销的手段,对我来说是得不偿失的。我们未来的业务跟他们有没有交集都不好说,变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群呢?这时候跟我们的业务特点发生了关系。我们深入研究这个业务的特点,研究业务的场景,每个从境外归来的人都是他那个小圈子里的KOL,他一旦回国,只要想出国的人就会问他,他说的每句话加上信任背书就是金科玉律。我们回到了运营的本质,我们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去做这样的运营,填充这样的内容。我们这个产品本身就是一个上网的,不可能像小米那样,我们都是上网的发烧友,看看谁上网速度快,太窄了,我们更多是旅游相关的内容。我们还是要有一些利益的刺激,每参加我的互动,我会给他积分的奖励,他积分可以换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第三个,我们用了群这个策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对比。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在做群的时候,还是带着零售的经验做的,活跃度很高,但是天长日久持续不下去了。我们请了很多旅行的达人,大家可以看一下内容分享的模式,一场又一场目的地的分享会,来取代一场又一场的利益分配会,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提升了我们品牌的价值。

举一个小的成果,到四月中旬的时候,我们每天签到这么一个小动作,已经突破一万人,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现,这是我们在运营手段上的抉择,放弃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一些好的手段,甚至于我们放弃了对创意的追求。我们发现那样吸引过来的粉丝,我们在变现的时候,营销效率会受到很大的挑战。

最后一个,也是我们最希望能够分享的,就是我们怎么样突破低频?刚才说到了,营销做的好,营销效率再高,一年就买一次,老百姓出国玩的次数是非常有限的,怎么翻十倍的销售额呢?在我们销售数据里面30%来自于复购,这个复购只有一种可能,真正发挥了KOL的作用,他把这个服务推荐到给他身边的人,我们怎么做到的?我们以服务的方式来做。我们从消费者出境,归国,我们都有不同的服务设计。我们举两个例子,大家看一下我们在服务上下的功夫。

这是我们利用微信小技巧实现的,当你扫描到微信号,我要做的第一件事,给你一张优惠券,或者更狠一点,只要你告诉别人我的服务,我给你免单了,但是我们这个产品不适合。我们怎么做呢?因为这个消费者需要在我们的出境口岸关注我们的公众账号,我们有行政的手段,我们有激励去鼓励业务员做这件事情,于是我们拿到了90%消费者离境的时间,他们去哪里我们都知道了。下一步我不会给你推促销信息的,比如你要去韩国,你从上海离境,你什么时候离境我知道了,你到韩国大概的时间我能算出来的,你连上无线网络,你的微信立刻会收到这么一条信息,你到韩国了,韩国有这么一个不错的活动,今天你拿着我们的设备到明洞的大巴,会有折扣。

第二个,作出了一个非常大的牺牲,我们认真去研究消费者的行为,他在境外的时候如果真的遇到问题要找我们,他打电话是不便的。既然我们是做社群的,我用更多的社群营销的手段去覆盖他的这个需求。你如果有紧急的问题或者有讨论性的问题,你可以在群里讨论,如果你有紧急的问题,400电话,没有关系,只要你能连上网,有很多机场的wifi,7×24小时微信客服,随时解答相关的问题。你在群里头有互动,我鼓励消费者分享我相关的信息,告诉你身边的朋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服务,这就很容易做到了。在这样的支撑下面,我们就发现我们放弃掉一些创意,改用运营的思路,缓解了营销效率降低的缺点。同时我们又继承了社群应用在碎片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获客成本低的优势。

大概是什么样的执行效果呢?现在粉丝数已经逼近70万了,在5月中旬是40万,是从0到1的过程,没有采用夸张的创意手段,用的是市场运营的手段。第二是我们的活跃度,活跃度如果刺激的话,一定比这个还要棒,但是我们这个人群是有特性的,我们品牌是有相关调性的,我们营销目的是有营销效率追求的。我只是用内容和优质服务去做这一块,日活达到了8.1%。

最后是最关键的一点,我们交了一个很好的答卷,给到了我们的品牌,这个数据没有任何我们操作的余地,因为每个订单都有一个固定的消费者,在短短五个月里面,我们把销售量提高了十倍,我们解决了社群营销这个圈子里面营销效率低下的问题。用了营销运营的手段,这是电商从业人员,站在我的角度,我来作出的一些创新,分享给各位前辈和同事,谢谢大家。




活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