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雏论移动金融与普惠金融
【主讲嘉宾】赵鹞 金融学者
【本期主持】王敏 经济观察报地产事业部总监
【活动时间】2015 年 12月 21日
【会议纪要】
王敏:大家晚上好!我是经济观察报王敏,很高兴主持本次分享,也特别荣幸请到赵鹞老师作为此次主讲嘉宾。希望群内大家保持好队形,利于交流,下面把群内的主导权交给赵老师,有请!
赵鹞:朋友们,晚上好!应群主邀请,借此机会向各位大佬汇报今天的分享主题:雏论移动金融与普惠金融。欢迎大家拍砖!
说的不对、不好,还请大佬们见谅、海涵。首先向大家汇报普惠金融。请大家参看群里的PDF文件(雏论移动金融与普惠金融(20151205)),第一页。普惠金融是一个比较火爆的词。
在介绍普惠金融历史沿革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普惠金融的理论。
这是我国官方第一次对普惠金融的定义,我对普惠金融的定义理解有三个层面。一是政策层面的监管与监督,其次是对从事机构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有要求,三是对客户层面要有公平的定价。这三个层面让每个人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及时、有尊严、方便、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国家农发行网站显示,该银行是普惠金融联盟这一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之一。普惠金融要求金融机构财务应是可持续的,客户得到的公平服务是有尊严的、方便的、高质量的。不光是贷款,也包括存款,汇款,保险,理财,构成完整的普惠金融。这是我对普惠金融的理解。
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与普惠金融紧密联系的词是金融排斥。是一个交叉的学科概念。是指某些群体在金融体系中缺少服务的状态。金融排斥的理论就步过多介绍了,主要介绍金融排斥产生的原因和对象。金融排斥4大类。第一类是失业者、单亲父母和不能工作残疾人,第二类是低收入者。世界银行09年数据,在巴西低端收入者只有15%有银行账户, 顶端人口则64%有银行账户。
每日生活费不足2美元的人群只有不到10%接受过正规金融服务,低收入在接受普惠金融服务是容易信息不对称,金融服务提供者也存在覆盖成本的挑战。
再一个就是性别歧视,在印度这种国家比较普遍。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在发展中国家男性拥有正规银行账户的比例是46%,女性是37%,各发展中国家银行账户拥比例的男女性别差一般在6~9%。其中孟加拉国女性拥有账户比例27%,信贷份额仅占1.6% 可以看出女性受歧视。
最后就是少数民族。在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会出现。总之,金融排斥是动态的,复杂的。对少数人可能是长期的。对某些人可能只有一次。
下面介绍普惠金融的历史沿革,特别是印度的经验与教训。
印度是普惠金融最早的探索者。印度学者认为,1969年印度 14家银行国有化,开启普惠金融之路。
政府要求银行优先完成对农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这点和我国类似。标志事件是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的成立,总部在孟买。1982 年7月12日 印度国会批准创立,被授权向农村地区提供农业贷款,促进农村发展和农业繁荣。印度农发行,不仅做大宗批发业务,也做零售业务。1992年发行农民信用卡KCC,帮助农民授信,普惠金融也具有了公共政策的优先性。2年里,农民的身份实名制被大大简化,金融服务推广到医疗保险、教育贷款、期货、信用卡等。
简单介绍KCC信用卡,是印度农发行与一些商业银行合作推出的,是农民在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享受信用服务,提供充足及时的资金支持。卡片有额度限制,可在额度内支取现金。额度根据用户全年农业信贷需求的基础上,包括农机具的修理以及公共服务的资金。额度超过10000卢比(约1000元人民币)需要有抵押物。保险公司也和该信用卡合作,推销寿险、养老保险等险种。印度中央银行2013年的数据,全国约有1/5的农民拥有该信用卡。
印度值得一提的是完善的电子支付体系,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印度的国家支付公司。和我们的银联不同的是,这是一家非营利机构。旨在推动电子支付体系完善,便利电子支付,是由很多商业银行合资成立的非营利机构。
虽然印度总体国力不如我国,但在支付这方便不比我们差多少。印度国家支付公司是在2005年印度中央银行设立支付与结算系统委员会后推出的一项长期计划,旨在将所有零售支付体系整合到全国性统一标准平台,二是降低支付成本造福普通老百姓实现普惠金融。
在印度银行业协会的领导下,2008年12月,印度国家支付公司成立。09年4月获得牌照。印度国家支付公司是非营利机构,是所有支付系统的伞型组织。在印度银行业协会的推动下,由十个商业银行发起,受印度央行的监管。通过信用卡跨行转接、快捷支付和面向农村的Rupay卡实现银行的互联互通和商户的资金结算。
在政策层面对移动支付也是支持的,组织部际会议,创新监管模式。国家支付公司为每个公民设立12位UID,是唯一独立的身份识别码,推广移动支付。印度AADHAAR项目,2011年独特身份证(Aadhaar-Unique Identity Card)项目推出,世界最大的身份登记项目。是享受医疗卫生教育社会服务的凭据,相当于美国的社保账号。由于印度有46%的人没有银行账户没有银行卡,这个AADHAAR号码可以当作收款账号使用。该号码可以在印度支付公司的APB平台上进行金融交易。作为中央政府实现转移支付资金电子化功能的通道,通过APB平台实现了转移支付电子化的重建。
APB系统特征:
1消除无需延迟多渠道及纸质审批等复杂流程,
2能及时转移铺贴,
3变更银行账号方便,
4只需要一个银行账号与身份证号嵌入即可享受国家福利和补贴,这个虚拟帐号的功能即可实现。
国际学者认为印度在普惠金融上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成绩。但由于完全是政府引导,印度将普惠金融理解为扶贫金融,出现了三个主要的问题:
1参与银行及信贷机构的商业模式不可持续,难以获得持久发展。
2由于政绩推动,存在一定程度的腐败。
3服务种类过于单一,效率低下。所以这种印度这种由政府引导的普惠金融只有70%的人享有,剩余30%瓶颈突破不过去了。
还有一个印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发展互助组织,促进普惠金融。互助组织是印度农发行92年设计推出的,被认为是解决贫困和发展的万能药,这是印度央行报告里的观点。它与银行连接,和非政府组织及政府办事处还有民间组织合作。2011年3月印度农发行通过互助组织向印度商业银行提供245.5亿卢比的贷款,以补充借出资金。482万互助组织得到了3062.7亿卢比的贷款,754万互助组织与银行紧密连接起来。
在互助组织基础上,发展出一系列互助组织机构和服务基金。农发行成立了妇女发展互助组织,推动妇女互助组织的建立。并由基金支持。这种普惠金融基金的建立,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普惠金融技术基金在于为普惠金融的创新想法提供技术支持。
还有就是综合就业计划,SGSY。为贫困以下的居民成立的互助组织,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大部分生活水平处于官方贫困线以下。SGSY升级成重新塑造全国农村生活任务计划。尽管不限于女性,但已成为服务女性的计划。看研究报告感觉印度女性更勤劳,比男性工作积极性更高。截止到2013年,有超过800万互助组织的1.03亿家庭,通过中介从银行和微型金融机构获得了各种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和保险。
学者研究表明,互助组织和银行合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相对短的时间,实施项目所有村民无论是否参与互助组织,都产生了相等的正面影响。事实证明,互助组织通过微型金融机构帮扶贫困村民是可行的,但项目的设计和结构要根据用户需求和期望调整。这给互联网项目提供了机会。目前而言这类项目至少会在一开始有助于平滑消费,减少风险,分散收入来源。
书里面还探讨了互助组织和微型社保相结合。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
印度的情况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着重介绍肯尼亚的情况。
肯尼亚是以市场为主导发展普惠金融的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得到国际社会认可。肯尼亚代表性的M-PESA公司,可以网上搜一下。主要介绍国际学者总结它成功的因素。2009年数据显示,对2016户肯尼亚低收入家庭,超过51%使用M-PESA,59%接受M-PESA汇款,超过95%信任M-PESA。超过92的客户表示M-PESA关闭会对生活带来较大或负面的影响。截止到2014年,M-PESA有超过16000家零售代理商,可以用于存款支付缴话费缴帐单等基于银行账户的服务。成功原因学者认为,一是肯尼亚有巨大的汇款需求,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伴随人口迁移,会有大量汇款。学者称为汇款走廊。二是银行业服务落后,每8万人有一个银行网点或ATM自助终端,所以在肯尼亚银行是非常昂贵的金融服务。银行和邮局由于费用高效率低,不如M-PESA方便低价快捷。三是包容性监管政策,央行认为监管有助于移动金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允许M-PESA设计出好的产品,存款储备金存于审慎监管的商业银行,利息存于信托基金,不得被公司挪用。
有争议的是,央行对于M-PESA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监管相对宽松,这是有争议的,特别是反洗钱组织。
大家都知道余额宝。在肯尼亚M-PESA第一个开发出类似余额宝的产品叫移动储蓄,MobileSavings。官方名称是整合银行的移动储蓄。可以支付、赚取利息、获得贷款和保险,但是要有银行账户,这是中央银行的规定。MKESHO是M-PESA旗下子品牌,和肯尼亚商业银行合资成立。推出6个月有61万用户。使得大量无银行账户人群在把钱放到MKESHO里还能有收益。MKESHO的报告指出移动储蓄在移动支付层面增加了社会价值。肯尼亚的移动电话普及率高于金融服务使用率,这个差值说明还有许多没有账户银行的个人可以在M-PESA享受储蓄服务,解决了穷人储蓄的难题,这是MKESHO的重大贡献。
下面我介绍普惠金融面临的挑战,或者说普惠金融的问题。
总的说来,国际上发展普惠金融,一个方法是发展微型金融促进普惠金融,主要发展微型储蓄,微型信贷,微型保险等。简要的说普惠金融的好处很多,要不然这两年中央也不会这么重视。但金融是双刃剑,金融不是卖普通产品,普惠金融也面临挑战,这是国际上达成的共识。
一是与金融稳定的权衡或者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宏观层面,移动金融会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移动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讨论的比较多了。再一个是小微金融产生次级贷款的可能。最后一个因为微型金融,会产生使命漂移的影响。一篇论文提到,使命漂移指小微金融从其原本服务于穷人的使命上产生了漂移,即更多为富人服务。这个现象在我们国家比如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都是更明显的。
普惠金融还面临协助洗钱和恐怖融资的可能。特别是通过移动金融这个问题更明显,根据亚太反洗钱小组的报告分析,移动金融因为其特点很容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风险的来源主要是来源于身份识别,KYC标准。如果为了提高覆盖率就要降低KYC标准。本来不能开户的人,如恐怖分子犯罪分子可能通过开立账户从事洗钱或恐怖犯罪等活动。国际的最高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组织金融行动工作组FATF,2012年的修订报告中指出要帮助各国采取更灵活的以风险为基础的方法,实现普惠金融和金融诚信。它认为普惠金融将有利于提升金融透明度。从非正规金融到正规金融体系和现金交易的发展,使得发现和打击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更加便利,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的流动资金的和实际情况变得更加有迹可循。
普惠金融包括发展移动金融在一些国家受到阻碍。比如非洲尼日利亚,它认为通过移动金融发展普惠金融有潜力,实用且具有成本效益,但也提升了犯罪风险。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很难在金融监管的框架内实现经济发展和打击犯罪的统一。
最后,我结合我国实际,谈谈我对普惠金融的理解。
普惠金融不是全民都去做金融。分三个层次进行汇报。
第一,为什么普惠金融呼声这么高,感觉所有互联网金融都是普惠金融都是做慈善的,我想这个问题的背景,是居民财产权利和运用的放活,这种放活呢,就给政府和监管机构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想法。简单来说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增加,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大家不甘于把钱放在银行或低收益理财产品,要求个人财产运用权力的放开。表现形式上就是互联网金融或者互联网+金融,这就导致金融服务的泛化,提供主体不仅是金融机构,互联网机构也能做金融,所以指导意见中统称从业机构。
第二个是金融产品本身的泛化,与游戏娱乐文化传媒的泛化,比如游戏金融文化金融等名词的出现。
第三个接受产品及服务人群的泛化。从特定人群泛化到不特定。本质上还是居民财产权利放活的要求。
普惠金融尽管是每个人都享有金融权利,但正如政法大学李爱君教授所说,金融权利和金融行为能力不能混为一谈。这就像每个人生来就享有民事权利,但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有区别,比如16岁以下的小孩就需要成人的监管。
同样的,不是每个人都有一样的金融行为能力,比如信托这种高风险的产品就不适用于穷人。不能把信托或者风险投资推荐给穷人。或者说众筹,众筹比天使投资更高风险,不能拿小白领结婚买房子的钱来做众筹。这样的项目100个里成一个就不错啦。所以要判断投资人是否具备从事高风险投资项目的能力。为什么没出现金融权利和金融行为能力的分离?我认为原来没得到重视,现在互联网金融出现,这一块需要大家关注。行为监管要加大力度。
我提出怎么解决全民都去做金融这个问题,因为全民都做金融,就会产业的泡沫影响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这种例子不能再多了。任何人都不能阻止金融拥抱互联网,关键是要做到“金融+”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金融。不能将民间金融做的过大,不是互联网企业不能做金融,而是要有监管机构的许可,要有牌照。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许可,能将互联网企业变成金融机构,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提供金融服务这是没有问题,也是应该大力提倡的。而不是互联网企业完全脱离监管,任意改造金融产品,曲解金融的本质,向错误的人群提供不适当的产品和服务,这是监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的。
其实这方面在西方特别是美国一直这么做的,没有支付许可是不能从事相关业务的,不是因为你做普惠金融为穷人服务就为你一路绿灯。
还有一个就是结合中国国情,将普惠金融放到一个更大一个层面,更大的一个制度体系里面去考虑。就像吴晓灵行长在序言里面提到的,要结合中国实际,将普惠金融更多体现为层次分明、主题丰富、结构稳健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构建政策性金融托底,正规金融机构主导,民间金融补充的,即惠及社会经济各方面,又能保持安全稳健的金融制度安排与市场体系。
在制度安排方面,降低民营金融机构的门槛,同时避免产品的单一化,提升多样化服务。一是要基础设施方面要大力建设,实现电子支付的全覆盖,印度的经验可以借鉴。二是完善征信服务体系,实现信用信息分享及使用的全覆盖。三是建立要素齐全的自由金融市场,政策性金融要托底,商业性平等竞争,民间金融拾遗补缺。
最后呢,关于移动金融监管。我想强调的是移动金融的特有网络外部性,防止形成自然垄断,甚至赢家通吃的情况。要判断赢家通吃和赢家吃大头的区别,判断是否因垄断侵害消费者权益。在审慎性监管方面,移动金融本质还是金融,因其涉众型,还要注意太敏感而不能倒闭的问题。
就给大家汇报到这里,做个小广告,欢迎大家购买《“移动金融+”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
王敏:赵老师今天为我们分享了普惠金融和移动金融的知识,非常丰富。特别是分享的印度和肯尼亚的案例。今天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收获很多,期待下一次分享,最后再次感谢赵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