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真:保持正常节奏 坚持价值投资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有机会能跟大家一起分享,我是来自凯辉基金的徐真。凯辉基金是专注于跨境策略的私募股权基金,我们管理着约30亿欧元资金规模,在中国、法国、美国三地均有当地团队,过去十几年时间里我们累积全球投资100多家企业,其中不乏像拼多多、索菲亚、Moncler等被投企业。

今天有幸受到《经济观察报》邀请,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一线私募股权投资者,如何看待2018年PE/VC行业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仔细考虑了一下,选择把题目定为《保持正常节奏,坚持价值投资》。

说到过去一年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大家讨论比较多的观点就是“冷”,体现在具体的角度上就是募资难,市场冷。其实对于这个观点我们认为并不尽然。我们可以看到,在2018年前11个月,中国的所有PE、VC机构在募资表现上同比确实是下降了28.7%,这里需要了解数字背后表达什么样的含义。如果按照币种分,可以把国内基金分为人民币基金和外币基金。外币基金在过去11个月募资表现的时候,没有降反而上升了,同比上升了30%。这说明什么?说明实际上LP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布局的,只是说马太效应更加明显,资金集中到优质的头部GP手中。更重要的是,如果时间轴拉长,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总体募资总额并不低,相对于2016年前,这个金额是保持增长趋势的,这里我们应该反思16年和17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国PE和VC行业还处在发展初期,这个行业在中国只有20年历史,市场上大部分GP是过去几年才成立或者活跃起来的年轻机构。实际上,这些机构本身并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所谓募投管退的周期,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经济周期。相比于欧美的一些市场,那里的LP或者GP相对来说都更成熟一些,经历过周期,所以投资风格比较稳健,不会在某一年一哄而上,也不会存在着所谓遇冷的说法。

凯辉基金自己的LP是来自于全球的各专业机构,所以在2018年,凯辉基金自己其实很好地完成很了募资工作:我们的Midcap(并购基金)二期完成首期关账6亿欧元,我们在这一年里也募集了两支专项基金,就是汽车基金和能源基金。从这些具体事例可以看到,简单的说2018年募资很难的观点其实并不特别完整。

投资角度上来看,大家认为2018年比较冷,觉得2018年跟前两年比没有那么多新风口,或者没有特别多值得大家兴奋的。不管是行业信号,还是政策信号传递出来。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总体的投资总额确实是同比下降6.6%。但是我们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恰恰相反,我们觉得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情,商业回归到本质。我们知道前两年投资是相对不太理性的,在现在的这样一个时间点里,我们回归商业本质,估值慢慢回归到一个合理水平上,所以这个时间点对于投资来说更加适合大家去认真地努力思考,去反思作为GP自己擅长的点到底是什么。

凯辉基金本身就从来没有追过风口,我们追求价值投资。虽然刚刚讲了过去十几年来全球投了100多个项目,其实落实到中国,我们PE每年在中国就是投两到三个项目,我们觉得最重要的不是说数量上的多少,或者投了多么牛的独角兽公司,而是作为GP可以持续地给LP带来收益。我们每年在中国可以稳定找到两到三个好项目,这对于我们来说足够了,因为我们更多时间可以花在投后管理和退出上。现金开始现金结束,对于LP来说其实能够稳定的退出这个DPI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投资角度来讲2018年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所以结论比较明确,我们认为这样的时间点应该保持节奏,坚持价值投资。凯辉基金如何做投资呢?我们把全球团队按照行业做出明确分工,每一个团队里的同事就针对这个行业从全球视角进行行业分析,所以无论看行业发展的周期也好,看估值也好,或者看投后整合的机会也好,投资从全球视角去做精细的分工。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认为,其实在中国,在大消费、医疗健康、高端制造、企业服务和TMT几个领域还是有大量机会的。因为我自己是看消费的,我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于消费行业的一些理解。

今年有媒体上的人讨论消费降级,大家讨论是不是真的有好机会投出好项目,在我们的角度上看来,我们觉得其实现在是投资中国消费最好的时间点,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几个因素,第一个点就是中国的消费一直是全球消费重要的力量,数据表明2017年是一个拐点,2018年开始中国的消费首次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这个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市场在哪里,动力就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我想这个是不言而喻的。面对这样的一个变革,其实中国的消费者自己本身也在变化,我们的消费第一次出现了比较明确的分层。所谓消费分层,就是除了从支付能力上分高中低端,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新一代90后、00后崛起,他们成为消费的一部分重要力量,这样的消费者对于消费有自己的需求,他们对产品有自己的要求和审美,他们也有自己对应的消费力。

对应多层次消费需求我们自己也很清楚,国内供给其实是相对单一化,并没有能够满足相对丰富的需求,好在经过这么多年对于供应链的改造,其实中国供应商端已经有非常好的基础,大家可以生产出性价比更好的产品,只是说这个需求和供给没有能够特别好的匹配上。所以,这样一个时间点里,其实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我们从盲目的追求消费数量到对消费的质量有所要求,供给端开始能够匹配到这些质量,这就是作为一个投资人我们要把资金配置到最有效的市场上的一个重要机遇。

其次包括技术的变化,以及对于渠道的这些变革给新品牌带来的机会。我们回想一下,以前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要想进到线下购买商场很难,但是现在由于渠道在变革,很多线下商场在拥抱和开放机会给这些新品牌去做一些尝试和引流,所以这样的机会对于这些品牌来讲是非常难得的。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点,是中国在中产阶级这一层的品牌其实也是相对缺失的。比如,我们知道全世界所有的MAll里所有高端大牌很相似、很雷同,在北京、东京、纽约看到商场一层大牌永远是奢侈品品牌,但是当你看到3层4层时候,欧洲、美国有很多本土品牌,他们服务本土中产阶级消费者的,但是在中国我们还是盲目追求跟自己能力不是特匹配的品牌,或者相对来说更低端的品牌,因为中产层层面缺乏好的品牌,这里也有很多机会。

针对这样的机会凯辉基金消费投资策略非常简单,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投出好的消费品牌,这些品牌需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是产品,产品内容一定要好;第二个有好的供应链,可以保证产品有好的性价比;第三有新的与消费者沟通互动的手段,适应新渠道能力比较强;第四是有运营经验,不管线上还是线下经验,这些经验需要积累。所以如果有品牌满足这四个条件,我们就是认为是好的品牌。比如我们最近投资过素士和绿米就是这样的新品牌,另外我们也投资了一些公司,能够在短期内帮助中国引进一些相对比较好、性价比较高的外国品牌,比如我们投了Shopal,是帮助海外新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一家公司,我们也投资了名堂等等。

当然,除了消费领域,我们团队在先进制造业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知道海外的精密制造龙头企业一直是中国上市公司比较向往合作或者并购的标的,凯辉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我们在当地的团队有很好的经验和资源,可以找到最合适的标的公司,中国本土团队可以很好地和上市公司合作,我们手上做的两个项目就是这样的机会。另外,医疗健康国外是原研的基地,国内有很好的市场红利,其实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很多跨境资源嫁接机会所在。所以基于这些,如果我们坚持自己的投资节奏,每年国内投两三个好企业,是相对来说容易做到的。

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借用全球资源生态圈、全球视角,在未来继续陪伴更多优秀的企业家,深耕本土,放眼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