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一弯”阵痛与建设服务型政府
从本周一开始,因“亚洲第一弯”拆除及整个外滩地区交通市政基地设施改建工程正式启动,拆建区域道路交通出现了诸多的堵段或堵点。连续两天,该地区地面及高架交通原有的平衡格局被打破。受此影响,黄浦、闸北、静安、虹口、杨浦等周边地区,以及浦东新区部分道路的正常交通秩序也受到波及。此外,由于申城交通因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不合理性,路堵还出现了放射效应,譬如,周一早高峰时,延安路高架的路堵曾一度由东向西延伸之虹桥机场附近.......
对“亚一弯”阵痛带来的出行不便,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市民给予了充分理解,许多市民考虑到失去“亚一弯”之后,外滩地区的交通疏导要有一个调整和磨合过程,为避免上班迟到,纷纷提早出门赶车......与此同时,交管部门为应对预料之中的路堵,比平时投入更多警力,安排大批交警提前上岗执勤。应当说,由于市民有一定思想准备,交管部门事先有所应对,外滩地区“点”上的路堵基本上仍处于可控状态。
然而,尽管交管部门前期已就交通分流向市民作了宣传和提醒,且广大市民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配合,但问题还是暴露出不少,可能出乎交管部门预料的是,市区“面”上的路堵程度大于“点”上的路堵程度。从已公布的相关信源分析,“亚一弯”阵痛还是凸显出交管部门事先制定排堵方案存在诸多不足。并非说大话、扣帽子,这样的不足,在人们愈益计较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今天,折射出交管服务的欠缺。
交通管理,“制”是手段,服务市民,为市民出行提供最大方便才是惟一目的。提升到以人为本的层面,管理(制)要寓于服务之中。譬如,申城地面和高架交通早已施行数字化动态监管,主要路段、叉口、立交,平日里不同时段的车流量都有现成的实时数据,而“亚一弯”拆除和外滩交通设施改建的可行性论证早以安排进行,假如交管部门提前开发相应电脑软件,设置多个排堵方案进行电脑模拟比对,从中选择最佳排堵方案,并提前将拟采用的排堵方案通过媒体公诸于众,而不仅仅是大而化之的事先提醒,许多司机在周一早高峰出车时就会心里有底,那么,因驾车走冤枉路引发的那一部分人为路堵大多可以排除在外。
事先考虑不周、准备不足的问题还可一一举例:譬如,外滩及周边地区乃上海的老城厢,现有道路“硬件”上的问题多半系历史形成,但倘若交管部门眼界更为开阔,充分利用或开发现有的数字技术和管理软件系统,完全可以借鉴城市道路比上海更曲里拐弯的香港和澳门之做法,针对外滩封闭后的新情况,重新梳理现有周边道路系统,重新科学划定单行道,减少对冲和交叉点,形成循环车流,完全有可能达到“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效果。还有,针对“封路”造成原有交通道路资源减量的情况,还可提前采取诸如“让路于民”和“让路于公交”的措施----提前限制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车在早晚高峰时段出入“封路”的周边地区,如是,公权机构若能做出表率,再采取社会车辆及私家车单双号隔日通行等措施,人们不但不会心生怨言,还会对交管的排堵举措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交管以服务市民为本,光有交管部门敲单面锣还不成。举个例子,延安高架茂名路下匝道并未被列为重点排堵点,可周一和周二两天,此处恰恰成为延安高架最堵的下匝道之一,毛病出在附近的地面道路正在施工,与交通早高峰“争路”......施工也许不能拖,却可安排到半夜之后进行,这至少说明,市政与交管之间在各吹各的号......工作不细,急于求成,主观意志想当然等现象,对市民生活和城市秩序造成的不适或不便,在与市民有关的部门管理中非常普遍,再举个例子,去年末沪上多条轨交新线投入运行,暴露出诸如8号线通车就遭遇人流大于最大设计容量的硬伤,相当程度上缘自于事前考虑不周......
也是本周一,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本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的内容,胡锦涛讲话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总书记所言系原则表述,实际操作有赖于具体探索和实践,尽快排解“亚一弯”阵痛,恰系立足于服务的探索和实践之一。

- · 乌鲁木齐解除交通管制 | 2009-07-09
- ·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 2008-09-08
- · 四川部分路段实行交通管制 | 2008-05-16